蘇頌

《本草圖經》~ 獸禽部卷第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獸禽部卷第十三 (2)

1. 底野迦

底野迦,文具牛黃條下。

白話文:

繁體中文翻譯:

底野迦

現代白話文:

牛黃

2. 牛角䚡

牛角䚡,文具牛黃條下。

白話文:

牛角䚡

牛黃

**來源:**牛科動物黃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膽結石。

**採集:**宰殺牛後,取膽囊,剖開,取出結石,除去雜質,乾燥。

**性味歸經:**苦、寒。歸心、肝、膽經。

**功效:**清心、瀉火、定驚。

**主治:**心火熾盛,神昏發熱,驚風抽搐,小兒夜啼,膽熱目赤。

**用量:**0.3~0.6克。

**禁忌:**虛寒體質者慎用。

3. 牛乳

牛乳,文具牛黃條下。

白話文:

牛乳

  • 古代文字:乳,甘,微寒。
  • 現代白話文:牛乳,味甘,性微寒。

牛黃

  • 古代文字:牛黃,苦,寒,無毒。主治驚風發狂,口噤喉閉,目赤心痛。
  • 現代白話文:牛黃,味苦,性寒,無毒。主治癲癇發作、狂躁不安、口不能張、喉嚨緊閉、眼睛紅痛、心絞痛。

4.

酥,文具牛黃條下。

白話文:

牛黃條下

牛黃,性涼、味苦、無毒。

功能主治

清心熱,定驚、開竅、解毒、消腫止痛。

應用

  1. 心火旺盛,神昏亂語、狂躁不安者,可用牛黃清心安神,如硃砂安神丸
  2. 中風昏迷、抽搐者,可用牛黃開竅醒神,如安宮牛黃丸
  3. 毒蛇咬傷、惡瘡腫毒者,可用牛黃解毒消腫止痛,如解毒丹

5.

酪,文具牛黃條下。

白話文:

**中醫古文:**牛黃,清熱闢毒。

**現代白話文:**牛黃,能清熱解毒。

6. 醍醐

醍醐,文具牛黃條下。

白話文:

醍醐

現代白話文:酥油、奶酪

牛黃

現代白話文:牛腦中的結石

7. 敗鼓皮

敗鼓皮,文具牛黃條下。

白話文:

敗鼓皮

**文具:**牛黃

現代白話文:

牛黃是一種具有藥用價值的物質,主要用於止血、解毒和定驚。它通常製成條狀,用於製作文具。

8. 麝香

麝香,出中臺山谷及益州、雍州山中,今陝西、益、利、河東諸路山中皆有之,而秦州、文州諸蠻中尤多。形似獐而小,其香正在陰前皮內,別有膜裹之,春分取之,生者益良。此物極難得真,蠻人採得,以一子香刮取皮膜,雜內余物,裹以四足膝皮,共作五子,而土人買得,又復分糅一為二、三,其偽可知。惟生得之,乃當全真耳。

白話文:

麝香,產於中臺山谷和益州、雍州山中,現在陝西、益、利、河東諸路山中都有。秦州、文州等地蠻族地區尤多。麝香狀似獐,但較小。麝香位於麝的腹部陰囊皮內,有一層膜包裹著,在春分時取之,取活麝的麝香品質較好。麝香極難買到真的。蠻人採得麝香後,用其他香料刮掉麝香的表皮,混雜其他東西,再用四條腿的膝蓋皮包起來,做成五個一組。而當地人買到後,又把它們分成二、三個,可見它的假貨有多麼多。只有從活的麝香動物身上採集的麝香,纔是真正的麝香。

蘄光山中或時亦有,然其香絕小,一子才若彈丸,往往是真香,蓋彼人不甚能作偽耳。一說香有三種:第一生香,麝子夏食蛇蟲多,至寒則香滿,入春急痛,自以爪剔出之,落處遠近草木皆焦黃,此極難得。

白話文:

在蘄光山偶爾也會出現麝香,但它的香味非常微弱,一粒麝香只有彈珠般大小,然而往往是真香,可能是因為那裡的人不太會作假。還有一種說法,香有三個種類:第一種是生香,麝香在夏天吃很多蛇蟲,到了冬天身體就會充滿香氣,春天時麝香會感到疼痛,便用爪子把麝香抓出來,掉落的地方附近的草木都會枯萎發黃,這種麝香非常珍貴。

今人帶真香過園中,瓜果皆不實,此其驗也;其次臍香,乃捕得殺取者;又其次心結香,麝被大獸捕逐,驚畏失心狂走巔,墜崖谷而斃,人有得之,破心,見血流出作塊者是也,此香乾燥不可用。又有一種水麝,其香更奇好,臍中皆水,瀝一滴於鬥水中,用濯衣,其衣至弊而香不歇。

白話文:

現在的人帶著真香經過果園,瓜果全部不結果,這就是證明;其次是臍香,是獵人捕殺麝香鹿後取出的;再次是心結香,麝香鹿被野獸追趕,驚嚇失神在絕路上狂奔,摔下山谷而死,人如果發現後劈開牠的心臟,會看到血流出後凝結成塊,這就是心結香,但是這種香乾燥後就不能用了。此外還有一種水麝,牠的香味更加新奇美妙,臍中全是水,只要滴一滴到一鬥水裡,用來洗衣服,即使衣服破損了,香味依舊存在。

唐天寶初,虞人常獲一水麝,詔養於囿中,每取以針刺其臍,捻以真雄黃,則其創復合,其香氣倍於肉麝,今歲不復聞有之。《爾雅》謂麝為麝父。

白話文:

唐朝天寶初年,虞人經常捕捉到水麝,皇帝下令在園苑裡飼養牠們。每次要用麝香,就用針刺麝的肚臍,並用真雄黃塗抹,牠們的傷口就會癒合,而且麝香的氣味比野生的麝香還要濃鬱。今年再也沒有聽說有水麝了。《爾雅》中說麝是麝父。

9. 象牙

象牙,舊不著所出州郡。《爾雅》云: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今多出交趾,潮、循州亦有之。彼人捕得,爭食其肉,云肥脆堪作炙。或曰:象有十二種肉,配十二辰屬,惟鼻是其肉。又膽不附肝,隨月在諸肉間。淳化中,上苑一馴象斃,太宗命取膽不獲,使問徐鉉,鉉曰:當在前左足,既而剖足,果得。又問其故,鉉曰:象膽隨四時,今其斃在春,故知左足也。

白話文:

象牙沒有記載生長在哪些州郡。《爾雅》中說:南方有優良的物產,有梁山產的犀牛角和象牙。現在大都產自交趾,在潮州、循州也有。當地人在捕獲大象後,會爭相食用大象肉,說它肥嫩酥脆,可以烤著吃。還有人說:象的肉有十二種,分別對應十二生肖,只有鼻子是真正的肉。另外,象的膽不連在肝臟上,而是隨著月亮的盈虧在不同的肉中移動。淳化年間,上苑中有一頭馴服的大象死去,太宗皇帝命令取它的膽,卻沒有找到。太宗派人去問徐鉉,徐鉉說:應該在左前腿上。切開左前腿後,果然找到了。太宗又問徐鉉為什麼知道,徐鉉回答:大象的膽隨著季節移動,現在是春天,所以知道在左前腿。

世傳荊蠻山中,亦有野象,蓋左氏傳所謂楚師燧象,以奔吳軍,是其事也。然楚粵之象皆青,惟西竺、弗林、大食諸國乃多白象。樊綽《雲南記》、平居誨《于闐行程記》皆言其事。象牙主諸物刺人肉,刮取屑細研,和水傅瘡上,刺立出。咽中刺,則水調飲之。舊牙梳屑尤佳。

白話文:

傳說在荊楚和蠻越的地區,也有野象,左傳中提到的楚軍使用大火灼燒象牙(象牙被灼燒後會釋出大量煙霧),以驅趕吳軍就是指的事情。不過,楚國及嶺南的象牙都是青色的。只有西域、弗林、大食等國纔出產很多白象,由樊綽的《雲南記》、平居誨的《於闐行程記》均有記載。象牙可以治療異物刺入人肉的情況,削取象牙屑細細研磨,加水敷在傷口上,可以使刺馬上脫出。如果是刺刺到咽喉,則將象牙屑用水分服。舊的象牙梳削下來的屑,效果更好。

齒及肉、目睛等,醫方亦或有用者。

白話文:

關於牙齒和牙齦

  • 齒痛不可忍:牙疼難以忍受。
  • 齒搖動者,壯火也:牙齒鬆動,是陽氣過盛所致。
  • 齒齦腫痛:牙齦紅腫疼痛。

關於眼睛

  • 目睛發白:眼睛鞏膜變白。
  • 目睛赤澀:眼睛發紅、乾澀。
  • 目睛腫痛:眼睛紅腫疼痛。

醫方

  • 黑豆炒焦研細,敷之:將黑豆炒焦研磨成細粉,敷用。
  • 桃仁去皮尖,研末,和米飲服:桃仁去皮和尖端,磨成細粉,與米湯服用。
  • 黃蓮煎湯服之:黃連煎煮成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