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圖經》~ 獸禽部卷第十三 (1)
獸禽部卷第十三 (1)
1. 龍骨
龍骨並齒、角,出晉地川穀及泰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龍處,今河東州郡多有之。或云是龍蛻,實非死骨,得脊腦,作白地錦文,舐之著舌者良。齒小強,猶有齒形,角強而實。採無時。李肇國《史補》云:春水時至,魚登龍門,蛻其骨甚多,人採以為藥,而有五色者。《本經》云出晉地,龍門又是晉地,豈今所謂龍骨者,乃此魚之骨乎?或云骨有雄、雌,細紋而廣者,是雌;粗紋而狹者,是雄。凡入藥,五色具者,尤佳,黃白色者次,黑色者下,皆不得經落不淨處,則不堪用。
白話文:
龍骨和龍齒、龍角,產於晉地的河流、山谷以及泰山巖水岸中的土穴,也就是龍死亡的地方。現在河東州郡有很多龍骨。有人說龍骨是龍蛻變後的東西,並不是龍的死骨。如果得到龍骨的脊椎和腦髓,表面會有白色錦緞的花紋,用舌頭舔一下就會粘在舌頭上,這是好的龍骨。龍齒很小很堅硬,仍然有牙齒的形狀。龍角堅硬而結實。採集龍骨沒有固定的時間。《李肇國史補》記載:春天水位上升的時候,魚會成羣結隊地游到龍門,蛻變的骨頭很多,人們採集來做藥,其中有五顏六色的。本草經上說龍骨產於晉地,而龍門也是晉地,難道現在所謂的龍骨就是這些魚的骨頭嗎?有人說龍骨有雄性骨和雌性骨之分,紋理細密而寬闊的是雌性骨,紋理粗糙而狹窄的是雄性骨。如果用龍骨入藥,五顏六色的最好,黃白色的一般,黑色的是最差的。龍骨不能用來經過的地方採集,否則不能使用。
骨齒醫家常用,角亦稀使。惟深師五邪丸用龍角,又云無角用齒。《千金方》治心,有兼用龍齒、龍齒角者。韋丹療心熱風癇,取爛龍角濃研取汁,食上服二大合,日再。然則龍角有爛者,此物大抵世所稀有。孫光憲《北夢瑣言》云:石晉時鎮州接邢臺界,嘗鬥殺一龍,鄉豪有曹寬者見之,取其雙角,角前有一物如藍色,紋文如亂錦,人莫之識。曹寬未經年,為寇所殺,鎮帥俄亦被誅。
白話文:
骨科、牙科醫生經常使用,而角很少使用。只有深諳醫術的五邪丸使用龍角,又說沒有角時可以用牙齒。《千金方》中治療心臟病的方劑,有同時使用龍齒和龍角的。韋丹治療心臟發熱、風癇,取腐爛的龍角研磨取汁,早晚服二大合。由此可知,龍角有腐爛的,這種東西一般世間少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中說:石晉時鎮州接邢臺界,曾經有一條龍被殺,鄉間富豪曹寬看見,取了它的雙角,角前端有一層藍色的東西,紋理像五顏六色的錦緞,人們都不知道是什麼。曹寬不到一年,就被盜賊殺害,鎮帥也很快被處死。
又云:海上人言龍每生二卵,一為吉吊,吉吊多與鹿遊,或於水邊遺瀝,值流槎,則黏著木枝,如蒲槌狀,其色微青黃,復似灰色,號紫梢花,坐湯多用之。《延齡至寶方》治聾,無問年月者,取吉吊脂,每日點半杏仁許,入耳中便瘥。云此物福建州甚不為難得,其脂須琉璃瓶子盛,更以樟木合重貯之,不爾則透氣,失之矣。
白話文:
另外還有人說:海中的人們說,蛟龍每下一次蛋就會生兩個蛋,其中一個叫做吉吊。吉吊經常和鹿一起玩耍,有時候會在水邊留下分泌物。在漂流的木筏上,就會黏在木頭枝條上,形狀像蒲草槌,顏色微微發青發黃,又像是灰色的,被稱為紫梢花,經常被用在澡堂裡。在《延齡至寶方》中記載,治療耳聾,不管過了多久的,只要使用吉吊的油脂,每天取半分杏仁大小的量,滴到耳朵裡就能治癒。有人說這種東西在福建州並不難得,它的油脂必須用琉璃瓶子盛裝,再用樟木匣子重重地裝起來,如果不這樣,就會透氣,導致油脂喪失。
又《篋中方》女經積年不通,必治之。用龍胎、瓦松、景天三物各少許,都以水兩盞,煎取一盞,去滓,分溫二服,少頃,腹中轉動,便下龍胎。古今方不見用者,人亦鮮識。本方注云:此物出蜀中山澗大水中,大類乾魚鱗,投藥煎時甚腥臊,方家稀所聞見,雖並非要藥,然昔人曾用,世當有識者,因附於此,以示廣記耳。
白話文:
《篋中方》中記載,女性經期多年不通,一定要治療。使用龍胎、瓦松、景天各少量,全部以兩杯水煎煮,煎至剩一杯,過濾掉渣滓,分兩次溫熱服用,不久之後,腹中會翻滾,然後龍胎就會排出。古今藥方中沒有使用過這種方法,所以很少有人知道。該藥方的註釋中說:這種藥材產於蜀中山澗的大水中,形狀很像乾魚鱗,煎煮時味道腥臊,很少有方劑專家聽說過或見過。雖然它並不是一種重要的藥材,但古人曾經使用過,世上一定有識貨的人,所以把這種藥方附錄在這裡,以供廣泛參考。
2. 牛黃
牛黃,出晉地平澤,今出登、萊州,它處或有,不甚佳。凡牛有黃者,毛皮光澤,眼如血色,時復鳴吼,又好照水,人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乃喝迫,即墮落水中,既得之,陰乾百日。一子如雞子黃大,其重疊可揭折,輕虛而氛香者佳。然此物多偽,今人試之,皆揩摩手甲上,以透甲黃者為真。
白話文:
牛黃,產於晉地的平澤,現在產於登州、萊州,其他地方也有出產,但品質不太好。凡是牛有牛黃的,毛髮光亮,眼睛像血色一樣,時常吼叫,而且喜歡照水,人們拿著裝有水的盆子承接,等待牛吐出牛黃,趕緊催逼牛,讓牛黃掉進水裡,撈取後,在陰涼處晾乾一百天。一粒牛黃像雞蛋黃那麼大,可以層層剝開,輕盈鬆散而且氣味芳香的牛黃品質最好。然而,這種東西常有假貨,現在人們用以下方法來測試,把牛黃擦在指甲蓋上,擦出黃色的是真的。
又云此有四種:喝迫而得者,名生黃;其殺死而在角中得者,名角中黃;心中剝得者,名心黃,初在心如漿汁,取得便投水中,沾水乃硬,如碎蒺藜或皂莢子是也;肝膽中得之者,名肝黃。大抵皆不及喝迫得者最勝。凡牛之入藥者,水牛、𤚩牛、黃牛取乳及造酥、酪、醍醐等,然性亦不同,水牛乳涼,𤚩牛乳溫,其肉皆寒也。其自死者,皆不可食。
白話文:
再說,牛黃有四種類:喝迫而得的,稱為「生黃」;牛被宰殺後,從牛角中取得的,稱為「角中黃」;從牛心中剝取的,稱為「心黃」,最初在牛心中時像漿汁,取得後立即投入水中,沾到水就會變硬,像碎蒺藜或皁莢籽一樣;從牛的肝膽中取得的,稱為「肝黃」。總的來說,以上各種牛黃都不及喝迫而得的牛黃品質最好。凡是牛的乳汁用於入藥的,包括水牛乳、黃牛乳、黃牛的乳汁,以及用這些乳汁做成的酥油、酪油、醍醐等,性質也不盡相同:水牛乳屬於涼性,氂牛乳屬於溫性,其肉類也都是寒性的。凡是自然死亡的牛,其乳汁和肉類都不能食用。
其酥以合諸膏,摩風腫、踠跌、血瘀,則牛酥為強,醍醐尤佳。又有底野迦,是西戎人用諸膽和合作之,狀似久壞丸藥,赤黑色,今南海或有之。又中品有牛角䚡,用水牛、黃牛久在糞土中爛白者,主赤白下,燒灰,末服之。沙牛角䚡,主下閉血瘀,女子帶下,並燒灰酒服。
白話文:
用它的油脂來調配其他的膏藥,治療風濕腫脹、跌打損傷、淤血等疾病。其中牛油效果最強,醍醐油的效果尤佳。還有一種叫做底野迦的藥物,是西戎人用各種動物的膽汁和油脂混合製成的。它的形狀像陳舊的藥丸,呈赤黑色,現在南海一帶有時候還能找到。又有一種中品藥物叫做牛角䚡,是用水牛或黃牛的角在糞土中腐爛變白後製成的,用於治療赤白帶下。將它燒成灰,研成粉末服用。沙牛角䚡用於治療腸閉血瘀、女子帶下等症狀,同樣是燒成灰後用酒服下。
崔元亮《海上方》:治喉痹腫塞欲死者,取沙牛角燒,刮取灰,細篩,和酒服棗許大,水調亦得。又小兒飲乳不快,覺似喉痹者,亦取此灰塗乳上,嚥下即瘥。黃牛膽以丸藥,今方臘日取其汁,和天南星末,卻內皮中,置當風處,逾月,取以合涼風丸,殊有奇效。黃犍牛、烏牯牛溺,並主水腫,利小便。
白話文:
崔元亮《海上方》:治療喉嚨腫脹疼痛,嚴重到快死的人,可以用沙牛角燒成灰,研成細末,加入酒中服用,像棗子一樣大,也可以用溫水沖服。另外,如果小兒喝奶不舒服,感覺像喉嚨腫痛,也可以用牛角灰塗抹在乳汁上,喝下去就能治癒。黃牛膽可以做成丸藥,現在臘月取其汁液,與天南星粉末混合,放入牛皮中,放在通風處,一個月後,取出來與涼風丸合用,有奇效。黃犍牛和烏牯牛的尿,都可以治療水腫,利尿。
楊炎《南行方》:療腳氣小腹脹,小便澀,取烏特牛溺一升,一日分服,腹消乃止。下水腫,取黃犍牛溺,一飲三升,不覺,更加服,老小減半亦可。牛屎燒灰,傅灸瘡不瘥者。口中涎,主反胃。老牛涎沫,主噎。口中齝(日知切)草絞汁,主噦。自余齒、髓、心、肝、腎,食之皆有益,方書鮮用。
白話文:
楊炎《南行方》記載:治療腳氣小腹脹滿,小便澀滯,可以取烏特牛的尿液一升,分一天服用,小腹消脹即可停止服用。治療水腫,可以取黃犍牛的尿液,一次飲用三升,若無感覺,可以增加服用次數,老弱者可以減半服用。牛糞燒成灰,敷於灸瘡上,可以治癒久治不癒的灸瘡。口中涎液,主治反胃。老牛涎沫,主治噎膈。口中齝(日知切)草絞汁,主治呃逆。此外,牛的牙齒、骨髓、心臟、肝臟、腎臟等,食用皆有益處,但方書中鮮有記載。
又馬乳、驢乳、羊乳,大抵功用相近。而驢、馬乳冷利,羊乳溫補,馬乳作酪彌佳耳。又下條敗鼓皮,主蠱毒,古方亦單用,燒灰服之,並牛之類,用之者稀,故但附於其末。
白話文:
馬乳、驢乳、羊乳的功效大致相近。但驢、馬乳性偏冷、作用強勁,羊乳性溫、補益作用較強。馬乳做成乳酪後效果更好。敗鼓皮主治蠱毒, 古方中也有將敗鼓皮單獨取用, 燒成灰後服用。牛也屬於同一類,但使用的人較少,所以只附於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