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木部下品卷第十二 (7)

回本書目錄

木部下品卷第十二 (7)

1. 枳椇

枳椇,文具接骨木條下。

白話文:

枳椇

一名:接骨木

釋名:一名接骨木、救骨草。按此木枝折而復接,故名。

集解:蘇頌曰:接骨木,生山澤中。莖葉似杏葉,而光澤,亦有毛。三月開白花,實黑而光,味甘酸,熟則爛。一名救骨草,能續折骨,故有此稱。

別錄:接骨木,生山野溪旁。莖葉似杏,三月開白花,結子黑色。

本草圖經:接骨木,亦名救骨木。其葉如杏而稍小,幹有白斑,三月開白花,結黑色子,味甘酸。

現代白話文

枳椇

別名:接骨木

釋義:接骨木又名接骨木、救骨草。因為這種植物的枝條折斷後可以重新連接,因此得名。

蘇頌集解:接骨木生長在山林水澤之中。它的莖葉像杏葉,但更光亮,表面也有毛。三月開花,花朵呈白色。果實呈黑色,表面光亮,味道甘酸,成熟後會腐爛。接骨木又名救骨草,據說可以續接折斷的骨頭,因此有此稱呼。

別錄:接骨木生長在山野溪流旁邊。它的莖葉類似杏葉。三月開花,花朵呈白色。果實為黑色。

本草圖經:接骨木又名救骨木。它的葉子像杏葉但更小,樹幹上有白色斑點。三月開花,花朵呈白色。果實為黑色,味道甘酸。

2. 木天蓼

木天蓼,味辛,溫,有小毒。主癥結積聚,風勞虛冷。生山谷中。木高二、三丈,三月、四月開花,似柘花;五月採子,子作球形,似苘;其球子可藏,作果啖之,亦治諸冷氣。蘇恭云:作藤蔓生者,自是藤天蓼也。又有一種小天蓼,生天目山、四明山,木如梔子,冬不凋。然則天蓼有三種。雖其狀不同,而體療甚相似也。

白話文:

木天蓼,這種藥藥性辛、溫,有小毒。能夠治療積聚的腫結,風勞虛弱和寒冷的疾病。它生長在山谷中,樹木高二、三丈,三月、四月開花,花朵像柘花。五月採摘它的果實,果實呈球形,像山藥。它的球形果實可以儲藏,當水果食用,也可以治療各種冰冷的氣。蘇恭說:木天蓼生長成藤蔓的,就是藤天蓼。此外還有一種小天蓼,生長在天目山和四明山,樹木像梔子,冬天也不會凋謝。因此,天蓼總共有三種。雖然它們的形狀不同,但它們的治療功效非常相似。

3. 小天蓼

小天蓼,文具木天蓼條下。

白話文:

小天蓼

小天蓼,氣味辛溫,無毒。

功用:

  1. 消水腫:利水消腫,適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2. 治風濕: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痺痛、四肢痠痛等症狀。
  3. 通鼻竅:辛溫通竅,適用於鼻塞、鼻淵等症狀。
  4. 驅蟲:有驅蟲的作用,適用於蛔蟲、蟯蟲等寄生蟲感染。

用法用量:

煎服:5-10克,水煎服。

外用:研末敷於患處,或製成藥膏塗抹。

4. 訶梨勒

訶梨勒,生交、愛州,今嶺南皆有,而廣州最盛。株似木梡花白,子似梔子青黃色;皮肉相著;七月、八月實熟時採。六路者佳,《嶺南異物志》云:廣州法性寺佛殿前,有四、五十株,子極小,而味不澀,皆是六路。每歲州貢,只以此寺者。寺有古井,木根蘸水,水味不咸。

白話文:

訶梨勒樹產在交趾、愛州等地,現在嶺南各地都有種植,其中廣州產量最多。訶梨勒樹的樹幹像木梡樹,花朵是白色的。訶梨勒的果實像梔子的果實,顏色是青黃色。訶梨勒的果肉與果核緊密相連。每年七月和八月是訶梨勒果實成熟的季節,這時就可以採摘了。六個萼片的訶梨勒果實品質最好。《嶺南異物志》中記載:廣州法性寺佛殿前的四、五十棵訶梨勒樹就是六路優種,雖然果實很小,但味道不澀。每年,廣州進貢訶梨勒,只選擇這座寺廟裡生長的訶梨勒。寺廟裡有一口古井,訶梨勒樹的根鬚浸泡在井水中,井水的味道因此變得不鹹了。

每子熟時,有佳客至,則院僧煎湯以延之。其法用新摘訶子五枚,甘草一寸,皆碎破,汲木下井水同煎,色若新茶。今其寺謂之乾明,舊木猶有六、七株,古井亦在。南海風俗尚貴此湯,然煎之不必盡如昔時之法也。訶梨勒主痢,《本經》不載。張仲景治氣痢,以訶梨勒十枚,麵裹,煻灰火中煨之,令面黃熟,去核,細研為末,和粥飲頓服。

白話文:

每到訶梨勒果成熟的時候,如果有貴客到來,寺廟的僧人就會煮訶梨勒湯來招待他們。煮湯的方法是用新鮮採摘的訶梨勒五枚,甘草一寸,將它們切碎,再用木桶從井裡打來的水一起煮,煮出來的湯色如新茶。現在這個寺廟叫乾明寺,寺裡的老樹還剩下六、七棵,古井也還在。南海的風俗非常珍視這種湯,但是煮湯的方法不一定完全遵照古時候的方法。訶梨勒可以治療痢疾,但是《本經》中沒有記載。張仲景治療氣痢的方法是取訶梨勒十枚,用麵粉包起來,在灰燼火中煨至麵粉呈黃色並且熟透,取出後去掉訶梨勒核,研磨成細末,用粥調服,一次性服用。

又長服方:訶梨勒、陳桔皮、厚朴各三大兩,搗篩,蜜丸,大如梧子,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唐·劉禹錫《傳信方》云:予曾苦赤白下,諸藥服遍,久不瘥。轉為白膿。令狐將軍傳此法,用訶梨勒三枚,上好者兩枚炮,取皮,一枚生取皮,同末之,以沸漿水一兩合服之,淡水亦得。若空水痢,加一錢匕甘草末。

白話文:

又長服方:訶梨勒、年份較久的橘子皮、厚朴各三錢(約18.75克),搗碎過篩,加蜂蜜做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20-30丸。唐代《傳信方》記載:我有尿道滴白病,服用各種藥物很長時間,病情都沒有好轉。尿液還變成了白色膿液。令狐將軍傳授我這個方法,用三顆訶梨勒,其中兩顆好一點的炒熟,取它的果皮,還有一顆生時取果皮,一起磨成粉末,用滾燙的米湯一兩(約37.5克)調和服用,也可以用淡水。如果伴有拉肚子,可以加一錢(約1.25克)甘草末。

若微有膿血,加二匕。若血多,加三匕,皆效。又取其核入白蜜研,注目中,治風赤澀痛,神良。其子未熟時,風飄墮者,謂之隨風子,暴乾收之,彼人尤珍貴,益小者益佳。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數枚,殊勝。

白話文:

如果膿血輕微,加二湯匙。膿血多,加三匙,都有療效。另外取出桃核加入白蜜研磨,塗抹眼睛,治療風火症引起的紅、澀、痛,效果很好。桃子還未成熟,被風吹掉落下來的,叫做隨風子,將其曬乾收起來,人們非常珍視它,越小的越好。治療痰積、喉嚨不舒服,含三到四粒,特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