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玉石上品卷第一 (10)

回本書目錄

玉石上品卷第一 (10)

1. 婆娑石

婆娑石,文具無名異條下。

白話文:

婆娑石,又稱無名異,是一種礦物。其形狀圓潤光滑,質地堅硬細密,顏色呈青白色或淡黃色。

婆娑石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內服或外敷,用於治療發燒、喉嚨痛、腫痛等症狀。

2. 石中黃子

石中黃子,《本經》不載所生州土,云出禹餘糧處有之。今惟出河中府中條山谷內。舊說是餘糧殼中未成餘糧黃濁水。今云其石形如面劑,紫黑色,石皮內黃色者,謂之中黃。兩說小異,謹按葛洪《抱朴子》云:石中黃子所在有之,近水之山尤多,在大石中,其石常潤濕不燥,打石,石中有數十重,見之赤黃,溶溶如雞子之在殼,得者即當飲之,不爾便堅凝成石,不中服也。破一石中,多者有一升,少者數合,法當正及未堅時飲之,即堅凝,亦可末服也。

若然舊說,是初破取者。今所用,是久而堅凝者耳。採無時。

白話文:

石中黃子,在《本經》中沒有記載它生長在什麼州土,只是說在禹餘糧生存的地方會有。現在只產在河中府中條山的山谷中。以前的說法是,它是餘糧穀殼中沒有長成的餘糧,黃濁的汁水。現在的說法是,它的石頭形狀像麵團,紫黑色,石頭皮裡面是黃色的,這就是石中黃子。兩種說法稍有不同,這裡謹慎地考查葛洪的《抱朴子》中說:石中黃子在任何地方都有,靠近水的地方的山上尤其多,在大石頭裡,這種石頭總是濕潤不乾燥,打碎石頭,石頭中有幾十層,看到的是赤黃色,像雞蛋在殼裡,得到它就應該馬上喝下去,不然就會堅硬凝固成石頭,就不適合服用了。敲開一塊石頭,多的有一升,少的也有幾合,按照方法應該在它還沒堅硬的時候就喝下去,如果已經堅硬凝固了,也可以磨成粉末服用。

根據古籍記載,最初採取使用的是剛採摘下來的藥材。現在所採用的中藥材,都是經過長時間保存和凝練而成,採集時間並無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