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圖經》~ 木部中品卷第十一 (2)
木部中品卷第十一 (2)
1. 豬苓
豬苓,生衡山山谷及濟陰冤句,今蜀州、眉州亦有之。舊說是楓木苓,今則不必楓根下,乃有生土底,皮黑作塊,似豬糞,故以名之。又名地烏桃。二月、八月採陰乾,削去皮,肉白而實者佳。《莊子》謂之豕橐。司馬彪注云:一名苓,根似豬矢,治渴。張仲景治傷寒諸病在臟加渴者,豬苓湯主之。
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各一兩,以水四升,煮四物,取二升,內膠,每服七合,日三。嘔而思水者亦主之。又治消渴脈浮,小便不利,微熱者,豬苓散發其汗。病欲飲之而復吐之,為水逆,冬時寒剽如瘧狀,亦與豬苓散,此即五苓散也。豬苓、朮、茯苓各三分,澤瀉五分,桂二分,細搗篩,水服方寸匕,日三。
多飲暖水,汗出即愈。利水道諸湯劑,無若此快,今人皆用之。又黃疸病及狐惑病,並豬苓散主之。豬苓、茯苓、術等分,杵末,每服方寸匕,與水調下。今施州有一種刺豬苓,蔓生。春夏採根;削皮,焙乾,彼土人用傅瘡毒殊效。云味甘、性涼,無毒。
白話文:
豬苓,生長在衡山的山谷和濟陰的冤句,現在的蜀州、眉州也有。以前都說它是楓樹根上的茯苓,現在不一定是在楓樹根下,有的生長在泥土底下,外皮黑色成塊狀,像豬的糞便,所以因此得名。又叫做地烏桃。二月、八月採收後陰乾,削去外皮,肉質白色且飽滿的品質最好。《莊子》中稱它為豕橐。司馬彪註解說:它又名苓,根像豬屎,可以治療口渴。張仲景用它治療傷寒引起的各種臟腑疾病,若有口渴症狀的,就用豬苓湯來治療。
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各一兩,用水四升煮前四味藥,煮到剩二升時加入阿膠,每次服用七合,一天三次。有嘔吐而且想喝水的人也可以用此方。又可以治療口渴、脈浮、小便不順暢,稍有發熱的人,用豬苓散可以使他發汗。病人口渴想喝水卻又吐出來,這是水逆的現象,冬天感到寒冷像瘧疾一樣,也用豬苓散,這就是五苓散。豬苓、白朮、茯苓各三分,澤瀉五分,桂枝二分,將藥材搗成細末過篩,用水服用一小匙,一天三次。
多喝溫水,發汗後就會好。能夠利尿的各種湯劑,沒有比這個更快的了,現在的人都用它。另外黃疸病和狐惑病,也用豬苓散治療。豬苓、茯苓、白朮等份,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用水調服。現在施州有一種刺豬苓,是蔓生的植物。春夏採收根部;削去外皮,烘乾,當地的居民用來敷治瘡毒效果很好。據說它味道甘甜、性涼,沒有毒性。
2. 刺豬苓
刺豬苓,文具豬苓條下。
白話文:
刺豬苓,外觀形狀與豬苓條的下方部分相似。
3. 竹
䈽竹、淡竹、苦竹多,而入藥者,惟此三種,人多不能盡別。謹按《竹譜》:䈽字音斤,其竹堅而促節,體圓而質勁,皮白如霜,大者宜刺船,細者可為笛。苦竹有白有紫。甘竹似篁而茂,即淡竹也。然今之刺船者,多用桂竹。作笛別有一種,亦不名䈽竹。苦竹亦有二種:一種出江西及閩中,本極粗大,筍味殊苦,不可啖;一種出江浙,近地亦時有,肉厚而葉長闊,筍微有苦味,俗呼甜苦筍,食品所最貴者,亦不聞入藥用。淡竹肉薄,節間有粉,南人以燒竹瀝者,醫家只用此一品,與《竹譜》所說大同而小異也。
竹實今不復用,亦稀有之。
白話文:
竹子種類繁多,像是䈽竹、淡竹、苦竹等,但能入藥的只有這三種,很多人無法清楚分辨。根據《竹譜》記載,䈽竹讀音同「斤」,它的竹子堅硬且竹節密集,竹身圓潤,質地剛勁,表皮白如霜,粗大的適合用來建造船隻,細的則可製成笛子。苦竹有白色和紫色兩種。甘竹外形像篁竹而且生長茂盛,也就是淡竹。然而現在用來建造船隻的,大多是桂竹。製作笛子則另有一種竹子,並不叫做䈽竹。苦竹也有兩種:一種產於江西和福建一帶,竹身非常粗大,竹筍味道極苦,不能食用;另一種產於江浙一帶,靠近的地方也時有生長,竹肉厚實,葉子又長又寬,竹筍略帶苦味,俗稱甜苦筍,是食物中最珍貴的,但沒聽說入藥使用。淡竹竹肉薄,竹節之間有白色粉末,南方人會用來燒製竹瀝,醫家只使用這種淡竹,與《竹譜》所說的大致相同,只有些微差異。
竹子的果實現在已經不再使用,而且也很稀少了。
4. 枳實
枳實,生河內川澤。枳殼,生商州川穀,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商州者為佳。如橘而小,高亦五、七尺,葉如棖,多刺,春生白花,至秋成實。九月、十月採,陰乾。舊說七月、八月採者為實;九月、十月採者為殼。今醫家多以皮厚而小者為枳實;完大者為殼,皆以翻肚如盆口唇狀、須陳久者為勝。
近道所出者,俗呼臭橘,不堪用。張仲景治心下堅大如盤,水飲所作,枳實術湯主之。枳實七枚,術三兩,以水一斗,煎取三升,分三服。腹中軟即稍減之。又胸痹心中痞堅,留氣結胸,胸滿,脅下逆氣搶心,枳實薤白桂湯主之。陳枳實四枚,厚朴四兩,薤白半斤,切,栝蔞一枚,桂一兩,以水五升,先煎枳實、厚朴,取二升去滓,內余藥於湯中,煎三兩沸,分溫三服,當愈。又有橘皮枳實湯,桂生薑枳實湯,皆主胸痹心痛。
葛洪治卒胸痹痛,單用枳實一物,搗末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其根皮治大便下血,末服之,亦可煮汁常飲。又治卒中急風,身直不得屈伸反復者,刮取枳木皮屑,謂之枳茹一升,酒一升,漬一宿,服五合,至盡,再作,良。
白話文:
枳實這種藥材,生長在黃河以北的河川沼澤地帶。枳殼,則生長在商州(今陝西商洛一帶)的山谷中,現在京城西部、長江一帶的州郡也都有出產,其中以商州出產的品質最好。枳實的形狀像橘子但比較小,植株高度約五、七尺,葉子像棖樹的葉子,有很多刺,春天開白色花朵,到秋天結成果實。一般在九月、十月採收,然後陰乾。以前的說法是七、八月採收的叫做枳實,九、十月採收的叫做枳殼。現在的醫生大多以皮厚而小的叫做枳實,完整而大的叫做枳殼,兩者都以翻轉像盆子口唇狀、而且存放很久的為佳。
最近本地產的枳實,俗稱臭橘,品質很差不能使用。張仲景用枳實來治療心下堅硬如盤、因水飲造成的病症,用枳實術湯來治療,方劑是:枳實七枚、白朮三兩,用水一斗煎煮成三升,分三次服用,腹部感覺軟化就稍微減少藥量。另外,對於胸痹(胸悶)導致的心中痞塞堅硬,有氣滯結在胸部,胸悶,脅下有氣上逆搶心等症狀,可以使用枳實薤白桂湯來治療,方劑是:陳枳實四枚、厚朴四兩、薤白半斤(切碎)、栝蔞一枚、桂一兩,用水五升,先煎煮枳實、厚朴,煮到剩兩升時濾掉藥渣,再將其他藥材放入湯中,煎煮幾次沸騰後分三次溫服,應該就會痊癒。還有橘皮枳實湯、桂生薑枳實湯等,也都用來治療胸痹心痛。
葛洪治療突然發作的胸痹疼痛,單獨使用枳實一味藥,將它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方寸匕(約一克),每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枳實的根皮可以治療大便出血,磨成粉末服用,也可以煮汁當作日常飲料飲用。此外,還可以治療突然中風,導致身體僵直不能彎曲伸展、反覆抽搐的症狀,可以刮取枳樹的皮屑,稱為枳茹,用一升酒浸泡一個晚上,服用五合,喝完後,再製作一次,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