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木部上品卷第十 (8)

回本書目錄

木部上品卷第十 (8)

1. 沉香

其中心最大者為雞舌香,擊破有解理如雞舌,此乃是母丁香,療口臭最良,治氣亦效,蓋出陳氏拾遺,亦未知的否?《千金》療瘡癰,連翹五香湯方,用丁香,一方用雞舌香,以此似近之。《抱朴子》云:以雞舌、黃連、乳汁煎注之,諸有百疹之在目,愈而更加精明倍常。

又有詹糖香,出交廣以南,木似橘,煎枝葉以為香,往往以其皮及蠹屑和之,難得淳好者,唐方多用,今亦稀見。又下蘇合香條云:生中臺川穀。蘇恭云:此香從西域及崑崙來,紫色,與真紫檀相似,而堅實,極芬香;其香如石,燒之灰白者好,今不復見此等,廣南雖有此,而類蘇木,無香氣,藥中但用如膏油者,極芬烈耳。陶隱居以為是師子矢,亦是指此膏油者言之耳。

然師子矢,今內帑亦有之,其臭極甚,燒之可以辟邪惡,固知非此也。《梁書》云:天竺出蘇合香,是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又云:大秦國採得蘇合香,先煎其汁,以為香膏,乃賣其滓與諸人,是以輾轉來達中國者,不大香也。然則廣南貨者,其經煎煉之餘乎?今用膏油,乃其合治成者耳?或云師子矢,亦是西國草木皮汁所為,胡人欲貴重之,故飾其名耳。又有檀香,木如檀,生南海,消風熱腫毒,主心腹痛,霍亂,中惡鬼氣,殺蟲。

有數種,黃、白、紫之異,今人盛用之。真紫檀,舊在下品,亦主風毒。蘇恭云:出崑崙盤盤國,雖不生中華,人間遍有之。檀木生江淮及河朔山中,其木作斧柯者,亦檀香類,但不香耳。至夏有不生者,忽然葉開,當有大水。農人候之,以測水旱,號為水檀。又有一種,葉亦相類;高五、六尺,生高原地;四月開花,正紫,亦名檀。

根如葛,主瘡疥,殺蟲,有小毒也。

白話文:

沉香

雞舌香是沉香中最優質的,敲碎後紋理像雞舌頭一樣,這是母丁香,治療口臭效果最好,也能治氣。這是根據陳氏的《拾遺》記載,但真偽未明。《千金方》中治療瘡癰的連翹五香湯方,用到丁香,有一個方子用雞舌香,這兩者似乎很接近。《抱朴子》記載:用雞舌香、黃連、乳汁煎煮,治療各種眼疾,治癒後眼睛會比以前更加明亮。

詹糖香產自交趾以南,樹木像橘樹,煎煮枝葉可以製成香料,常會用樹皮和蟲蛀的木屑混合,很難找到純淨優質的。唐代的藥方常用它,現在已經很少見了。關於蘇合香的記載說:它產於中臺和川穀。蘇恭說:這種香料來自西域和崑崙山,呈紫色,像真紫檀,但更堅實,香味極濃;像石頭一樣的蘇合香,燒成灰是白色的最好,現在已經看不見這種了,廣南雖然也有,但類似蘇木,沒有香味,藥方中只使用像膏油一樣的蘇合香,香味極其濃烈。陶弘景認為它是師子矢,也是指這種膏油而言。

然而,現在宮廷裡也有師子矢,氣味極其難聞,燃燒可以辟邪,所以可以肯定它不是師子矢。《梁書》記載:天竺出產蘇合香,是用各種香料的汁液煎熬而成,並不是自然生長的一種東西。又說:大秦國採得蘇合香後,先煎熬出汁液,製成香膏出售,把剩下的渣滓賣給其他人,因此輾轉來到中國的蘇合香,香味就不太濃了。那麼,廣南的貨物,是不是經過煎煉後的殘餘呢?現在使用的膏油,是混合製成的嗎?有人說師子矢也是西域草木的樹皮汁液製成的,胡人為了抬高價格,故意取了這個名字。

還有一種檀香,樹木像檀樹,生長在南海,能治療風熱腫毒,主治心腹痛、霍亂、中惡鬼氣,殺蟲。有幾種類型,黃、白、紫三種顏色不同,現在人們大量使用。真紫檀,過去列為下品,也能治療風毒。蘇恭說:產自崑崙盤盤國,雖然不產於中國,但各地都有。檀木生長在江淮和河朔山區,用這種木頭製作斧柄的,也是檀香的一種,只是沒有香味。到夏天,如果檀木不生長,突然葉子茂盛,將會有大水。農民以此來預測旱澇,稱之為水檀。還有一種,葉子也相似;高五、六尺,生長在高原地帶;四月開花,花是紫色的,也叫檀。根像葛根,主治瘡疥,殺蟲,有小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