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圖經》~ 木部上品卷第十 (10)
木部上品卷第十 (10)
1. 槐實
槐實,生河南平澤,今處處有之。其木有極高大者。謹按《爾雅》槐有數種:葉大而黑者名懷槐;晝合夜開者名守宮槐;葉細而青綠者但謂之槐;其功用不言有別。四月、五月開花,六月、七月結實。七月七日採嫩實,搗取汁作煎。十月採老實入藥。皮、根採無時。
今醫家用槐者最多;春採嫩枝煅為黑灰,以揩齒去蚛;燒青枝取瀝,以塗癬;取花之陳久者,篩末,飲服,以治下血;折取嫩房角作湯,以當茗,主頭風、明目、補腦;煮白皮汁,以治口齒及下血;水吞黑子,以變白髮;木上耳,取末服方寸匕,治大便血及五痔脫肛等;皆常用有殊效者。葛洪著扁鵲明目,使發不落方。
十月上巳日,取槐子去皮,內新甖中,封口三、七日,初服一枚,再二枚,至十日十枚,還從一枚始,大良。劉禹錫《傳信方》:著硤州王及郎中,槐湯炙痔法:以槐枝濃煎湯,先洗痔,便以艾灸其上七壯,以知為度。及早充西川安撫使判官,乘騾入駱谷,及宿,有痔疾,因此大作。
其狀如胡瓜,貫於腸頭,熱如煻灰火,至驛僵仆。主郵吏云:此病某曾患來,須灸即瘥。及命所使作槐湯洗熱瓜上,令用艾灸,至三、五壯,忽覺一道熱氣入腸中,因大轉瀉,先血後穢,一時至痛楚,瀉後遂失胡瓜所在,登騾而馳。
白話文:
槐樹的果實,生長在河南的平坦水澤地帶,現在到處都有。槐樹有的非常高大。《爾雅》記載槐樹有好幾種:葉子大而黑的叫做懷槐;白天合攏夜晚打開的叫做守宮槐;葉子細小而青綠的就叫做槐。它們的功效沒有特別區別。槐樹在四、五月開花,六、七月結果實。七月初七採摘嫩果實,搗爛取汁熬製成藥膏。十月採摘成熟的果實入藥。樹皮和樹根採摘時間沒有限制。
現在的醫生使用槐樹的部位很多;春天採摘嫩枝燒成黑灰,用來擦牙齒去除蛀蟲;燒青枝取汁,用來塗抹癬;取存放較久的花朵,篩成粉末,內服,用來治療下血;折取嫩的果實角熬湯,當茶喝,可以治療頭風、使眼睛明亮、補腦;煮白樹皮汁,用來治療口齒疾病和下血;用水吞服黑色的種子,可以使白髮變黑;用木耳,取粉末服用一小匙,治療大便出血和痔瘡脫肛等;這些都是常用的而且有特別療效的方法。葛洪在《扁鵲明目》中記載一個使頭髮不掉的方法。
十月上巳日,取槐樹子去掉外皮,放入新的瓦罐中,封口三到七天,開始服用一枚,再服兩枚,到第十天服用十枚,再從一枚開始,效果很好。劉禹錫《傳信方》記載:他告訴峽州的王及郎中,用槐樹湯熱敷痔瘡的方法:用槐樹枝濃煎成湯,先洗痔瘡,然後用艾草在上面灸七壯,以知道有效果為度。王及郎中早年被任命為西川安撫使的判官,騎騾進入駱谷,當天晚上住宿,痔瘡發作,因此病情加重。
痔瘡的形狀像胡瓜,長在腸子頭部,熱得像燒紅的碳火,到了驛站就昏倒了。驛站的官吏說:這種病我以前得過,需要用艾灸才能痊癒。於是命令下人煎煮槐樹湯清洗熱腫的痔瘡,用艾草灸了三到五壯,突然感覺一股熱氣進入腸道,隨即大量腹瀉,先是血後是污穢物,一時非常痛苦,瀉後就找不到像胡瓜一樣的痔瘡了,於是騎上騾子走了。
2. 槐花
槐花,文具槐實條下。
白話文:
槐花,文字記載於槐樹果實的條目之下。
3. 楮實
楮實生少室山,今所在有之。此有二種:一種皮有斑花紋,謂之斑谷,今人用為冠者;一種皮無花,枝葉大相類。但取其葉似葡萄葉作瓣而有子者為佳。其實初夏生,如彈丸,青綠色,至六、七月漸深紅色,乃成熟。八月、九月採,水浸,去皮、穰,取中子,日乾。仙方單服其實。
正赤時,收取中子,陰乾,篩末,水服二錢匕,益久乃佳,俗謂之谷。一說谷田久廢必生構。葉有瓣曰楮,無曰構。《詩·小雅》云:爰有樹檀,其下惟谷。陸機疏云:幽州謂之谷桑,或曰楮桑;荊、揚、交廣謂之谷,江南人績其皮以為布;又搗以為紙,長數丈,光澤甚好;又食其嫩芽,以當菜茹;主四肢風痹,赤白下痢。其葉主鼻洪。
《小品》云:鼻衄數升不斷者,取楮葉搗取汁飲三升,不止再三飲,神良。久衄亦瘥。紙亦入藥。見劉禹錫《傳信方》,治女子月經不絕,來無時者,取案幣三十張,燒灰,以清酒半升和調服之,頓定。如冬月即暖酒服。蓐中血暈服之立驗。已斃者,去板齒灌之,經一日亦活。
今楮紙用之最博,或用其灰,止金創出血甚效。楮布不見有之。醫方但貴楮實,余亦稀用。俚俗或取其木枝中白汁,塗癬甚效。楊炎《南行方》,治瘴痢無問老少,日夜百餘度者,取干楮葉三兩,熬搗為末,煎烏梅湯服方寸匕,日再服,取羊肉裹末,內穀道,痢出即止。
白話文:
楮實這種植物生長在少室山,現在很多地方都有。它有兩種:一種樹皮有斑點花紋,叫做斑谷,現在的人用它的皮來做帽子;另一種樹皮沒有花紋,枝葉和前者很相似。但要選取葉子像葡萄葉一樣有分瓣,而且有果實的那種比較好。它的果實在初夏生長,像彈丸一樣,青綠色,到了六、七月會漸漸變成深紅色,這時就成熟了。八、九月採收,用水浸泡後,去掉外皮和中間的白色纖維,取出裡面的種子,曬乾。仙家修煉的人會單獨服用這種果實。
當果實變成紅色時,收取裡面的種子,放在陰涼處風乾,磨成粉末,用水沖服兩錢,長期服用效果更好,俗稱這種果實為「谷」。有一種說法是,荒廢很久的田地一定會長出構樹。葉子有分瓣的叫楮,沒有分瓣的叫構。《詩經·小雅》說:「那裡有檀樹,下面只有谷樹。」陸機註解說:幽州稱這種樹為谷桑,或叫楮桑;荊州、揚州、交州、廣州稱之為谷,江南人用它的樹皮來織布;又把它搗爛做紙,可以做到數丈長,光澤很好;還可以吃它的嫩芽,當作蔬菜;它主要能治療四肢風痹,以及紅痢和白痢。它的葉子主要能治療鼻出血。
《小品方》記載:鼻出血很多,止不住的時候,取楮葉搗碎取汁飲用三升,如果還不止血,就再喝兩、三次,效果非常好。長期鼻出血也能治好。楮紙也可以入藥。劉禹錫的《傳信方》記載,治療婦女月經不停,來潮沒有規律的病症,取三十張案紙燒成灰,用半升清酒調和後服用,馬上就能止住。如果是冬天,可以用溫酒服用。產後血暈服用後,立即見效。如果已經昏死過去的人,撬開牙齒灌下藥汁,經過一天也能活過來。
現在楮紙用得非常廣泛,有人用它的灰,止金瘡出血效果很好。楮布現在很少見到。醫方只重視楮實,其他的部分很少用。鄉下人有時會取樹枝中白色的汁液,塗抹癬,效果很好。楊炎的《南行方》記載,治療瘴氣引起的痢疾,無論老少,一天腹瀉一百多次的人,取乾楮葉三兩,炒過搗成粉末,用烏梅湯沖服一寸匙,一天服兩次,再用羊肉包裹藥末塞進肛門,腹瀉馬上就能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