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延之

《小品方》~ 卷第十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3)

1. 灸法要穴

灸石關百壯。

又方

灸足大都隨年壯

治啘方。

灸腋下聚毛中五十壯。

又方

灸石關穴五十壯。

泄利食不消,不作肌膚,灸脾俞,隨年壯。

泄注便膿血,五色重下,灸小腸俞百壯。

泄利不禁,少腹絞痛,灸丹田穴百壯。在臍下二寸。

灸咳嗽法。

灸肩井穴百壯,在肩上陷解中大骨前。

又方

灸大杼穴隨年壯,在項第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

又方

灸肺俞隨年壯,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又方

灸風門熱府穴百壯,在第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又方

灸天突穴五十壯,在結喉下五寸宛宛中。

又方

灸玉堂穴百壯,在紫宮下一寸六分。

又方

灸膻中穴五十壯,在玉堂下一寸六分,兩乳間陷者中。

又方

灸雲門穴五十壯,在巨骨下氣戶兩旁各二寸陷者中,橫去旋機旁六寸。

又方

灸中府穴五十壯,肺募也,在雲門下一寸。

又方

灸巨闕穴五十壯,在鳩尾穴下五分。

又方

灸期門穴五十壯,在去巨闕五分,舉臂取之。

又方

灸俞府穴,在旋機旁各二寸。

又方

灸或中穴,在輸府下一寸六分。

又方

灸氣戶穴,在去旋機旁各四寸。

灸水病法。

灸膈俞百壯,三報。在第七椎下兩旁一寸半。

又方

灸脾俞百壯,在十一椎下兩旁一寸半。

又方

灸意舍百壯,在當臍孔中央是也。

眼瞤動,口唇動,偏喎,皆風入脈故也。

灸吻邊橫紋赤白際逐左右風乘不收處,灸隨年壯,日日報之,三報且息。三日不效,復三報之。

灸喑不能言方:

天聰,在亞會後一寸半,前項穴也。

天窗,在前項前一寸半,亞會一名也。

百合。

卒狂言鬼語方。

以甑帶急合縛兩手父指,便灸左右脅下,對屈肘頭,兩火俱起,灸七壯。須臾鬼語自云姓名,乞得去,徐徐詰問,乃解其手也。

狂罵詈擿打人方。

灸口兩吻邊燕丸處赤白際各一壯,並灸背胛間,名臣攬,三壯,三日一報之。

又方

灸陰囊下縫三十壯,女人者灸陰會也。

灸癲病狂病方:

陰莖上宛宛中三壯。

大指上叢毛中七壯或九壯。

足小指本節前七壯。

囊下縫上二七壯。

背脈在直鼻中上灸三十壯,三報。

脊窮下尻骨頭。

灸消渴法。

灸關元一處,又挾兩旁各二寸二處,各灸三十壯,五日一報,至百五十壯。

灸腰痛法:

令病人正踦立,以竹杖柱地,度至臍,以度注地背,正灸脊骨上,隨年壯。灸竟藏竹,勿令人得之。灸丈夫痔下血及脫肛不入,及息下長泄利,婦人女子月崩去血,乍止乍發,及滯下淋瀝,長去赤白雜汁,皆灸此。

又挾兩旁各一寸復灸之,為橫三穴間一寸也。

又灸腰目,小耶在尻上左右陷處是也。

治霍亂嘔噦吐逆,良久不止方。

灸巨闕並太倉各五十壯。

起死:

吐且下利者,灸兩乳連黑外近腹白肉際各七壯,亦可至二七壯。

若吐止而利不止者,灸臍一夫納中七壯。

又云:臍下一寸,二七壯。

白話文:

灸法要穴

石關穴灸一百壯。

另一方法:足大都穴,灸的壯數依年齡而定。

治療呃逆的方法:腋下毛髮聚生處灸五十壯。

另一方法:石關穴灸五十壯。

治療洩瀉、消化不良,沒有皮膚病變的:灸脾俞穴,灸的壯數依年齡而定。

治療下痢膿血,顏色深重:灸小腸俞穴一百壯。

治療洩瀉不止,少腹絞痛:灸丹田穴一百壯(位於肚臍下二寸)。

灸治咳嗽的方法:

肩井穴灸一百壯(位於肩膀上,凹陷處大骨前方)。

另一方法:大杼穴,灸的壯數依年齡而定(位於項部第一頸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凹陷處)。

另一方法:肺俞穴,灸的壯數依年齡而定(位於第三胸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另一方法:風門、熱府穴灸一百壯(位於第二胸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另一方法:天突穴灸五十壯(位於喉結下五寸,凹陷處)。

另一方法:玉堂穴灸一百壯(位於紫宮穴下(胸骨上窩)一寸六分)。

另一方法:膻中穴灸五十壯(位於玉堂穴下(胸骨上窩)一寸六分,兩乳頭中間凹陷處)。

另一方法:雲門穴灸五十壯(位於鎖骨下,氣戶穴兩旁各二寸凹陷處,橫向與旋機穴(肩胛骨岡上窩)相距六寸)。

另一方法:中府穴灸五十壯(肺募穴,位於雲門穴下一寸)。

另一方法:巨闕穴灸五十壯(位於鳩尾穴(劍突)下五分)。

另一方法:期門穴灸五十壯(位於巨闕穴(劍突)下五分,舉起手臂取穴)。

另一方法:俞府穴,(位於旋機穴(肩胛骨岡上窩)旁各二寸)。

另一方法:或中穴,(位於輸府穴(第四胸椎棘突下)下一寸六分)。

另一方法:氣戶穴,(位於旋機穴(肩胛骨岡上窩)旁各四寸)。

灸治水病的方法:

膈俞穴灸一百壯,分三次施灸(每次灸三分之一)。(位於第七胸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另一方法:脾俞穴灸一百壯(位於第十一胸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另一方法:意舍穴灸一百壯(位於肚臍中央)。

眼睛跳動、口唇抽動、口角歪斜,都是風邪入脈所致。

針對這些症狀,在嘴唇邊緣紅白交界處的橫紋處施灸,灸的壯數依年齡而定,每日施灸,分三次進行,每次施灸後休息片刻。三日無效,再施灸三次。

治療失音不能說話的方法:

天聰穴(位於啞門穴後一寸半,項部穴位)。

天窗穴(位於啞門穴前一寸半,與啞門穴名稱相同)。

百合穴(穴位位置未描述)。

治療突然發狂,胡言亂語的方法:

用甑子(一種古代炊具)帶子緊緊綁住患者雙手拇指,然後在患者左右脅下(對應屈肘處)同時施灸,灸七壯。片刻後,患者胡言亂語中會自報姓名,請求離開,此時可以慢慢解開其手。

治療狂躁罵人,打人的方法:

在口唇兩側邊緣,紅白交界處的燕窩穴(穴位位置未明確描述)各灸一壯,同時在背胛間(穴位位置未明確描述)施灸三壯,名為臣攬穴,三日施灸一次。

另一方法:男性灸陰囊下縫三十壯,女性灸陰會穴。

灸治癲癇、狂病的方法:

陰莖上凹陷處灸三壯。

大拇指指腹叢毛處灸七壯或九壯。

足小指本節前方灸七壯。

陰囊下縫處灸十四壯。

督脈(直鼻中線)上灸三十壯,分三次施灸。

脊椎末端,尾骨處。

灸治消渴症的方法:

關元穴一處,以及其兩旁各二寸處,共三處,每處灸三十壯,五日施灸一次,共灸一百五十壯。

灸治腰痛的方法:

讓病人站直,用竹杖垂直於地,以肚臍為準,量至背部,在脊柱上施灸,灸的壯數依年齡而定。灸完後要收藏竹杖,不要讓別人得到。治療男性痔瘡出血、脫肛、久瀉、女性月經出血不止,時止時發、以及小便淋瀝不盡、排出紅白混雜的粘液,都可用此法。

在脊柱兩旁各一寸處再施灸,形成三個穴位,間距一寸。

另外灸腰目穴(位於臀部上方,左右凹陷處)。

治療霍亂嘔吐不止的方法:

巨闕穴和太倉穴(穴位位置未描述)各灸五十壯。

起死回生:

嘔吐且腹瀉的:灸兩乳頭連線的外側,靠近腹部白色肌膚處,每側灸七壯,也可灸十四壯。

如果嘔吐停止,但腹瀉不止的:灸肚臍正中七壯。

另一說法:肚臍下一寸處灸十四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