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方》~ 卷第十二 (2)
卷第十二 (2)
1. 灸法要穴
天突者,名為天瞿,復名身道,是體精之衢路也。無病不可灸,灸則傷聲反喑;有疾可灸五十壯。
神府者,人神之明堂也。無病不可灸,灸則少氣之短,使人無精守;有疾可灸百壯。此則鳩尾,一名龍頭是也。
臣攬者,名為神精,人筋脈之所交也。不可妄灸,灸則令人不能舉臂;有疾可灸百壯。
關元者,下焦陰陽宗氣之奧室也。婦人無疾不可妄灸,灸則斷兒息;有疾可灸百壯。
血海者,名為沖使,在膝內骨上一夫陷中,人陰陽氣之所由從也。無病不可灸,灸男則陽氣衰,女則絕產,不欲動搖肢節也;有疾可灸五十壯。
足太陰者,人陽精之房沖也。無病不可灸,灸男則陽氣衰,女則令絕產;有疾可灸五十壯。
丘墟者,名為蹄溪,在外踝下少耶近前是也,人聲室之房源。無病不可灸,灸則氣下不能上通,令喑不能言;有疾可灸十四壯。
上二十穴,曹氏說云無病不可灸,灸則為害也。尋不病者,則不應徒然而灸,以痛苦為玩者也,皆病至不獲已灸耳,便是未詳曹氏此說也。
師述曰:孔穴去病,有近遠也。頭病即灸頭穴,四肢病即灸四肢穴,心腹背脅亦然,是以病其處即灸其穴,故言有病者可灸,此為近道法也。遠道針灸法,頭病皆灸手臂穴,心腹病皆灸脛足穴,左病乃灸右,右病皆灸左,非其處病而灸其穴,故言無病不可灸也,非其身都無病而徒灸者也。故言其穴所在之處無病不橫為遠道穴灸,苟犯其禁耳。
意為如此,幸可更詳也。
腹背宜灸五百壯,四肢則但去風邪,不宜多灸,七壯至七七壯止,不得過隨年數。如巨闕、鳩尾雖是胸腹之穴。灸不過七七壯,艾炷不須大,以竹箸頭作炷,正當脈上灸之。若灸胸腹,艾炷大灸多,令人永無心力。如頭頂穴若灸多,令人失精神。臂腳穴灸多,令人血脈枯竭,四肢細瘦無力。既復失精神,又加於細瘦,即脫人真氣。
膝目四穴,膝內外目,一膝有二穴,各有犢鼻兩旁陷者中,如猴猻眼者是也。
曲尺二穴,在一腳趺上,脛之下,接腕曲屈處,對大指歧,當踝前兩筋中央陷中是也。
風府一穴,在項後髮際下,小入發中,當兩盤中央陷中是也。
大椎上節以上,屬頸崇骨也。大椎與崇骨相接處,其節最高大也。
巨闕,在龍頭骨下一寸是也。
灸心痛方;
心懊憹,徹痛煩逆,灸心俞百壯。
心痛如刀刺,氣結,灸鬲俞七壯。
心痛胸痹,灸膻中百壯。
心痛冷氣上,灸龍頭百壯。在心鳩尾頭上行一寸半。
心痛惡氣上,脅急痛,灸通谷五十壯。乳下二寸。
心痛暴絞急絕欲死,灸神府百壯。附心鳩尾正心,有忌。
心痛暴惡風,灸巨闕百壯。
心痛胸脅滿,灸期門,隨年壯。
心痛堅煩氣結,灸大倉百壯。
大便閉塞,氣結心滿方。
白話文:
灸法要穴
天突穴,又名天瞿或身道,是身體精氣的要道。沒病不能灸,灸了會傷到聲音,甚至失聲;有病可以灸五十壯。
神府穴,是人體精神的明堂。沒病不能灸,灸了會氣短乏力,精神萎靡;有病可以灸一百壯。此穴即鳩尾穴,又名龍頭穴。
臣攬穴,又名神精,是人體筋脈交會之處。不能隨便灸,灸了會抬不起手臂;有病可以灸一百壯。
關元穴,是下焦陰陽之氣的深藏之所。婦女沒病不能隨便灸,灸了會斷絕生育;有病可以灸一百壯。
血海穴,又名沖使,在膝蓋內側骨頭上方凹陷處,是人體陰陽氣血流經之處。沒病不能灸,男子灸了會陽氣衰弱,女子灸了會絕育,而且也不宜活動肢體;有病可以灸五十壯。
足太陰穴,是人體陽精的通道。沒病不能灸,男子灸了會陽氣衰弱,女子灸了會絕育;有病可以灸五十壯。
丘墟穴,又名蹄溪,在外踝下方稍往前一點的地方,是人體聲音的源頭。沒病不能灸,灸了會氣血下沉,不能上達,導致失聲;有病可以灸十四壯。
以上二十個穴位,曹氏說法認為,沒病不能灸,灸了反而有害。那些沒病卻隨便灸的人,只是為了尋求刺激,並非真正懂醫理,只有不得已才灸治疾病,這說明他們並沒有真正理解曹氏的說法。
老師說:穴位治療疾病,有遠近之分。頭痛就灸頭部的穴位,四肢疼痛就灸四肢的穴位,心腹、背部、脅肋疼痛也是如此,哪裡有病就灸哪裡,這就是近治法。遠治法是,頭痛灸手臂穴位,心腹疼痛灸脛足穴位,左側疾病灸右側,右側疾病灸左側,並非在患處施灸,所以說沒病不能隨便灸,這不是指身體完全沒病就不能灸,而是指不要灸那些與病灶不相干的遠道穴位,違背了這個原則就會有害。
希望以上說明能夠更詳細一些。
腹部和背部宜灸五百壯,四肢則只要去除風邪,不宜灸太多,七壯到四十九壯即可,不可超過年齡數。像巨闕、鳩尾穴雖然在胸腹部,灸的壯數也不超過四十九壯,艾炷不必太大,用竹筷頭大小即可,正對穴位灸。如果灸胸腹部,艾炷太大,灸的太多,會讓人終身乏力。如果灸頭頂穴位太多,會讓人精神渙散。灸臂腳穴位太多,會讓人血脈枯竭,四肢消瘦無力,既失精神,又消瘦,就會損耗人體真氣。
膝目穴共四個,在膝蓋內外側各兩個,在犢鼻穴(膝蓋外側)兩旁的凹陷處,像猴子的眼睛一樣。
曲尺穴共兩個,在腳背上,脛骨之下,腳腕彎曲處,大拇指旁,踝骨前方兩筋中間的凹陷處。
風府穴一個,在後頸髮際下,稍微進入頭髮中,在兩塊骨頭中間的凹陷處。
大椎穴之上,屬於頸椎骨。大椎和頸椎骨相接處,那個突出的骨節最高最大。
巨闕穴,在龍頭骨(劍突)下邊一寸處。
心痛的灸治方法:
心痛懊惱,徹痛煩悶,灸心俞穴一百壯。
心痛像刀刺一樣,氣滯,灸鬲俞穴七壯。
心痛胸痺,灸膻中穴一百壯。
心痛冷氣上衝,灸龍頭穴一百壯(在心窩鳩尾穴上方一寸半)。
心痛惡氣上衝,脅肋疼痛,灸通谷穴五十壯(乳頭下方二寸)。
心痛劇烈絞痛,痛不欲生,灸神府穴一百壯(在心窩鳩尾穴正中,有禁忌)。
心痛突然惡風,灸巨闕穴一百壯。
心痛胸脅滿悶,灸期門穴,灸的壯數根據年齡而定。
心痛堅硬煩悶,氣滯,灸大倉穴一百壯。
大便不通,氣滯心滿: (後續內容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