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方》~ 卷第十二 (1)
卷第十二 (1)
1. 卷第十二
2. 灸法要穴
《經》說:夫病以湯藥救其內,針灸營其外。夫針術須師乃行,其灸則凡人便施。為師解經者,針灸隨手而行,非師所解文者,但依圖詳文則可灸。野間無圖不解文者,但遂病所在便灸之,皆良法。但避其面目四肢顯露處,以瘡瘢為害耳。
黃帝曰:灸不三分,是謂徒啞。解曰:此為作炷欲令根下廣三分為適也。減此為不覆孔穴上,不中經脈,火氣則不能遠達。今江東及嶺南地氣濕(溫),風寒少,當以二分以還,極一分半也,遂人形闊狹耳。嬰兒以意作炷也。
凡八木之火,皆害人肌血盤脈骨髓,不可以灸也。大上用陽燧之火,其次䃈石之火,天陰以槐木之火為良也。陽遂是火珠耀日取火也。天陰無日時,則鑽槐木取火也。今世但令避此八木之火耳,當用人間相傳之火也。以摩膏布纏延之,以艾莖延之皆良也。相傳之火者,皆非臨時鑽截所得也,皆眾薪雜木延之,已變以木勢厲不復為害,是可用也。
《蝦蟆經》云:松木之火以灸即根難愈;柏木之火以灸即多汁;竹木之火以灸即傷筋,多壯肉傷;橘木之火以灸即傷皮肌;榆木之火以灸即傷骨,多壯即骨枯;枳木之火以灸即陷脈,多壯即脈淳;桑木之火以灸即傷肉;棗木之火灸即傷髓,多壯即髓消。
《黃帝經》曰:禁不可灸者有十八處,而《明堂》說便不禁之,今別記之如下:
頭維,禁不可灸;
承光,禁不可灸;
腦戶,禁不可灸;
風府,禁不可灸;
瘖門,禁不可灸;
耳門,耳中有膿及適抵無灸;
人迎,禁不可灸;
絲竹空,灸之不幸,使人目小及盲;
承泣,禁不可灸;
脊中,禁不可灸;乳中,禁不可灸;
石門,女子禁不可灸;
氣街,灸之不幸,不得息;
淵腋,灸之不幸,生腫蝕;
天府,禁不可灸;
經渠,禁不可灸;
地五會,禁不可灸;
伏兔,禁不可灸。
曹氏說不可灸者如下:
玉枕者,人音聲之所經從,無病不可灸,灸則聲不能語。若有疾,可灸五十壯。
維角者,在眼後髮際上至角脈上是也,人眼精之所,心通神為明者也。不可妄灸,灸則令失明,此則頭維也。
精明者,名為郎井,在眼本眥隱中可容豆者,人眼神光之所歸息也。無病不可灸,灸則失明反赤;有病可灸七壯至十四壯。
舌根,在頤下廉泉之後,當結喉上仰著下頤當舌根下去結喉一寸,長人可一寸半,咽吞口味時,按之有怒肉起是也,人聲息之亭候。無病不可灸,灸則令氣澀語不轉;有病可灸七壯至十四壯。
結喉,在頸下陰喉頭突起腂腂者也,人五臟榮衛之所統也。無病不可灸,灸則妖鳴語不成音;有疾可灸七壯。
胡脈,在頸本邊,主乳中脈上是也,一名榮聽,人五臟血氣之注處也。無病不可多灸,灸熟則血氣決泄不可止;有疾可灸五十壯。
白話文:
灸法要穴
古籍記載,治療疾病可用湯藥內治,針灸外治。針灸需由專業醫生施行,而灸法則人人皆可操作。懂得經絡原理的醫生,針灸能隨心所欲,不懂經絡的,只要按照圖文說明施灸即可。若在野外沒有圖文,只知道病灶所在,直接灸治也是有效的。但需避開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以免留下疤痕。
黃帝說:灸火若不到三分深,就等於白做。意思是說,艾炷的底部要寬達三分,才能有效。若不足,則無法覆蓋穴位,灸火無法深入經絡。江東和嶺南地區氣候溫濕,風寒較少,灸火深度可以減少到二分甚至一分半。嬰兒施灸則需根據情況調整艾炷大小。
凡是用八種木材的火灸,都會損傷肌膚、血液、經脈、骨髓,不可使用。最好的灸火是陽燧取火,其次是燧石取火,陰天則用槐木鑽木取火為佳。陽燧是用火珠聚焦陽光取火。陰天無陽光,則用槐木鑽木取火。現代只要避開這八種木材的火即可,可以使用常用的火。可以用藥膏包裹艾絨,或直接用艾莖施灸,皆可。常用的火是指非臨時鑽木取火,而是用大量雜木燃燒後產生的火,其火性已改變,不會再有危害,方可使用。
《蝦蟆經》記載:用松木火灸,則傷口癒合困難;用柏木火灸,則傷口多汁液;用竹木火灸,則傷筋,肌肉增生;用橘木火灸,則傷皮肌;用榆木火灸,則傷骨,肌肉增生則骨骼枯萎;用枳木火灸,則傷經脈,肌肉增生則脈絡阻塞;用桑木火灸,則傷肉;用棗木火灸,則傷髓,肌肉增生則髓液消損。
《黃帝經》記載:有十八個部位禁灸,但《明堂》卻未禁止,茲列舉如下:
頭維、承光、腦戶、風府、瘖門、耳門(耳中有膿或剛好碰到穴位也不可灸)、人迎、絲竹空(灸此穴若不慎,會導致眼睛變小或失明)、承泣、脊中、乳中、石門(女子禁灸)、氣街(灸此穴若不慎,會呼吸困難)、淵腋(灸此穴若不慎,會生腫潰爛)、天府、經渠、地五會、伏兔。
曹氏所述禁灸部位如下:
玉枕:為聲音經絡所經,無病不可灸,灸之則會失聲。若有病,可灸五十壯。
維角:位於眼後髮際到角脈之間,為眼睛精氣所在,與心神相通。不可隨意灸,灸之則會失明,此穴與頭維相同。
精明:又名郎井,位於眼角內眥,可容納一粒豆子大小,為眼神光之所歸。無病不可灸,灸之則會失明且眼睛發紅;有病可灸七到十四壯。
舌根:位於下顎廉泉穴之後,結喉上方,吞咽時可摸到突起的肌肉。為聲音呼吸之所。無病不可灸,灸之則氣息粗澀,說話困難;有病可灸七到十四壯。
結喉:位於頸部喉結突起處,為五臟榮衛之氣所匯聚之處。無病不可灸,灸之則聲音嘶啞;有病可灸七壯。
胡脈:位於頸部兩側,乳中脈上方,又名榮聽,為五臟血氣彙集之處。無病不可多灸,灸之過度則會導致出血不止;有病可灸五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