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方》~ 卷第十 (7)
卷第十 (7)
1. 治緩疽諸方
治緩疽方。
初作宜服五香連翹湯,鑱去血,以小豆薄塗之,其間數以鑱針去血,又薄之,取消良也。不消,色未變青𦏆者,以練石薄薄之。若失時不得消已爛者,猶服五香連翹湯及漏蘆湯下之,隨熱多少投方也。外以升麻湯潝洗之,敷升麻膏。若生臭惡肉者,可以單行一物白䕡茹散敷之。
白話文:
剛開始應該服用五香連翹湯,用針刺去瘀血,再用小豆敷貼,這麼做幾次之後,瘀血應可清除,之後再敷貼,就可以痊癒了。如果沒有消散,顏色也沒有變成青黑色,可以用滑石粉敷貼。但如果錯過時機,讓瘀血腐爛了,則繼續服用五香連翹湯,並且服用漏蘆湯下瘀血,治療方案要根據熱的程度調整。外敷升麻湯清洗患處,再敷上升麻膏。如果患處有生成臭味和惡肉,可以用白蘞茹散敷貼。
青黑肉去盡便敷也。好肉熟生,但敷生麻膏良。肉不生,敷單行一物黃耆散也。若敷白䕡茹散積日,青黑惡肉不盡者,可以漆頭赤皮䕡茹散取半錢匕,和雜三大錢匕白䕡茹散中合冶之,稍以敷之,惡肉去盡,還淳用白䕡茹散也。視好肉欲生,可敷黃耆散也。
白話文:
將所有的腐肉、壞死組織清乾淨,就可以敷藥了。健康、新鮮的肉,只需要敷上生麻膏即可。若是尚未長出新肉,可以使用單味藥、黃耆散。如果敷上白䕡茹散一段時間,而青黑色的壞死組織仍然未能完全消除,可以使用漆頭赤皮䕡茹散,取半錢匕,與三大錢匕的白䕡茹散混合在一起研磨,稍微敷上一些,把壞死組織清除乾淨後,再換成白䕡茹散即可。觀察到健康、新鮮的肉即將長出時,可以敷上黃耆散。
白䕡茹散
漆頭䕡茹散
黃耆散
上三方,並一物單行,隨多少舂下篩用耳。
治緩疽,初作即以小豆薄塗之,亦消也。
白話文:
白朮散
漆頭白朮散
黃耆散
以上三種藥方,都是單一味藥材使用,根據需要量搗碎篩過後使用。
治療緩癰,初期可用紅豆製成薄膏塗抹,也能消除。
2. 治附骨疽與賊風相似諸方
附骨疽,一名潝疽,以其無頭附骨成膿故也。又名癰疽,以其廣大竟體有膿故也。附骨急疽,與賊風實相似也。其附骨疽者,由人體盛有熱,久當風冷入骨解中,風與熱相搏,其始候,為欲眠、沉重、惚惚耳。急者熱多風少,緩者風多熱少也。
白話文:
附骨瘡,別名膿瘡,因為它沒有瘡頭,附著在骨頭上,形成膿液。又名癰瘡,因為它面積廣大,遍及全身,有膿液。附骨急瘡,與賊風相似。患有附骨瘡的人,體內熱盛,久而久之,風寒侵入骨髓,風與熱相互搏擊,其初始症狀,為想要睡覺、身體沉重、神智模糊。急症是熱多風少,緩症是風多熱少。
賊風者,其人體平無熱,中暴風冷,則骨解深痛。附骨疽久者則腫見結膿,賊風久則枯痟或結瘰癧,以此為異也。是附骨疽而作賊風治,則益其病,深膿多也。是賊風而作附骨疽治,則加其冷,風增遂成瘰癧、偏枯、攣曲之疾也。
白話文:
賊風得病的人,身體中沒有燥熱,卻因突然接觸風寒,導致骨骼關節疼痛。附骨疽時間長了,腫脹可以看見膿液,賊風時間長了,身體會消瘦,或者脖頸長淋巴結。賊風和附骨疽的表現不同。把附骨疽當賊風來治療,病情會加重,膿液會大量增多。把賊風當附骨疽來治療,則會增加寒冷之氣,風氣加重,最終導致瘰癧、半身不遂、關節攣曲等疾病。
附骨急疽者,其痛處壯熱,體中乍寒乍熱,索索惡寒不用熱,小便或赤,大便或難,無汗也。即得治下去熱,便得消也。縱不消盡,亦得浮淺近外易得壞潰,其不復附骨也。賊風之證,但痛應骨不可按抑,痛處不壯熱,體不仁,乍寒乍熱,但覺體㝉以冷,欲得熱,熱熨痛處即小寬,時有汗也。即得針灸熨,服治風溫藥,便效也。
白話文:
附骨急疽:疼痛的地方腫脹發熱,身體時而寒冷時而發熱,顫抖著畏寒卻不需要溫暖,小便有可能是深褐色,大便有可能是困難的,不出汗。立即治療以消除身體熱症,即可痊癒。即使無法完全消除,也會變成淺表且接近表皮,容易潰爛,不再附著於骨骼。賊風證:疼痛與骨頭相應,無法按壓抑制,疼痛的地方不腫脹發熱,身體沒有麻痺感,時而寒冷時而發熱,只覺得身體冰冷,需要溫暖,以熱敷疼痛的地方會稍感緩解,有時會出汗。立即針灸、熱敷、服藥治療風熱,即可見效。
初得附骨疽,即服漏蘆湯下之,敷小豆薄得消也。下利,利已虛而腫處未消者,可除大黃用生地黃及乾地黃也。熱漸退餘風未歇者,可服五香連翹湯除大黃也。餘熱未消,可敷升麻膏佳。若失時不消成膿者,用火針膏散如治癰法也。
白話文:
-
初次得附骨疽,立即服用漏蘆湯調服,敷上綠豆粉末,即可消腫。
-
腹瀉,體力虛弱而腫脹處未消退,可將大黃改為 生地黃和乾地黃。
-
熱度逐漸消退,餘痛未止,可服五香連翹湯去除大黃。
-
餘熱未消,可敷升麻膏較佳。
-
如果錯過時機,不消形成膿包,則採用火針膏散,如治療膿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