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方》~ 卷第八 (1)
卷第八 (1)
1. 卷第八
要方第八卷所治如下:
治少小百病諸湯方
治少小疾病諸丸散眾方
治少小百病薄㩉洗浴膏散針灸諸方法
上三件。
白話文:
卷第八
本卷所記載的內容如下:
治療兒童各種疾病的湯藥方劑
治療兒童各種疾病的丸藥、散劑等方劑
治療兒童各種疾病的薄敷、洗浴、膏藥、散劑、針灸等各種方法
以上共三類。
2. 治少小百病諸湯方
凡人年六歲以上為小,十六以上為少,三十以上為壯,五十以上為老,其六歲以下經所不載,所以乳下嬰兒有病難治者,皆為無所承據也。中古有巫妨者,立小兒《顱囟經》,以占夭壽,判疾病死生,世相傳授,始有小兒方焉。
兒新生出腹,先以指斷口中惡血,去之,便洗浴,斷齊竟,𧚭袍訖,未與朱蜜也,取甘草如手中指一節許,打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綿纏沾取與兒吮之,如朱蜜法。連吮,計可得一蜆殼入腹止,兒當快吐,吐去胸中惡汁也。吐後消息,計如飢渴,頃復更與之。若前服及更與並不吐者,但稍與,盡此一合止。
得吐惡汁,令兒心神智慧無病。都不吐者,是不含惡血者,勿復與之。
小兒初生三日,可與朱蜜方,令兒鎮精神魂魄。
真珠精煉研者,如大豆多,以赤蜜一蜆殼和之。以綿纏沾取,與小兒吮之,得三沾止。
一日令盡此一豆多耳,作三日與之,則用三大豆多也。不宜多,多則令兒脾胃冷,腹脹。
朱蜜與竟,即可與牛黃。牛黃益肝膽,除熱定驚,辟惡氣也。作法如朱蜜,多少一法同也。
凡初生兒,其口中舌上有白物如米屑,名為鵝口,及鼻外亦有。此由兒在胞中之時,其母嗜嚼米使之然也。此物當時不去之,兒得吞者化為蟲也,宜便去之,治之方。
以發纏釵頭,沾井花水撩拭之,三四旦,如此便脫去也。猶不去者,可煮慄蒺汁,令濃,以拭如上法。若春冬無慄蒺者,可煮慄樹皮,用如上法,皆良。一云:釵頭著在者,屠蘇水中,勿令兒口中落入吞。
兒初生之時,有口中吞下膜如石榴子中隔者,連其舌下,名之連舌,當時不擿斷者,後喜令兒言語不發轉舌也,治之方。
可以爪擿斷之,微有血出無害,若血出不止者,可燒發作末敷之,血止良。
乳母者,其血氣為乳汁也。五情善惡,血氣所生也。乳兒者,皆宜慎喜怒。
夫乳母形色所宜,其候甚多,不可悉得。今但令不狐臭、癭瘤、尰癭、氣味、蝸蚧、癬瘙、白禿、癘瘍、瘎唇、耳聾、鼽鼻、癲眩,無此等病者,便可飲兒也。師見其故灸盤,便知其病源也。
治小兒宿食不消,發熱,九味當歸湯方。
當歸,甘草(炙),芍藥,人參,桂心,黃芩,乾薑(各一分),大棗(五枚),大黃(二分)
上藥切,以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分服,增減量之。
治少小咳嗽,腹脹,七物小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碎),紫菀(各二分),黃芩,甘草(炙),麻黃(去節),生薑,桂心(各一分)
上藥,㕮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分五服,忌如常法。
治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暴咳,吐乳嘔逆,晝夜不得息,四物湯方。
桔梗,紫菀(各三分),甘草(一分,炙),麥門冬(七分,去心)
上藥,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滓,分五服,以瘥為度。
治小兒中冷及傷寒暴咳嗽,或上氣咽喉鳴氣逆者,或惡寒鼻塞清水出,紫菀湯方。
紫菀,杏仁(去皮尖),甘草(炙),黃芩,麻黃(去節),橘皮,桂心,青木香,當歸(各一兩),大黃(三分)
上十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一歲以上,至五歲兒以意量之,分服。
治小兒小便不通,地膚子湯方。
地膚子(一分),瞿麥,冬葵子(各二分),知母,黃芩,豬苓,海藻,橘皮,升麻,通草(各一分半),大黃(八分)
上十一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大小多少量與服。忌如常法。
治少小夏月藥大下後,胃中虛熱渴,唯可飲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四分),枳實(炙),黃芩,人參(各三分),龍骨(六分)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溫服。
治少小未滿百日,傷寒,身熱,衄,嘔逆,五味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石膏,寒水石(各三分),甘草(二分,炙),桂心(一分)
上藥,切,以水一升,煮取八合,分服,效。
治少小小便不利,莖中痛欲死方。
牛膝大把,無多少,煮作飲,飲之立愈,有驗。
治小兒客忤方。
吞麝香如大豆,立愈。
又方
取熱馬矢一丸,絞取汁飲,兒下便愈。
又方
取衣中白魚十枚,末,以塗母乳頭,令兒飲之,入咽即愈。
治小兒數歲不行方。
取棗哺之,日三,便起。
治小兒誤吞鐵珠子如貍豆大者,經年不以為害,後病瘦瘠,食不生肌膚,時下痢,或寒熱,服諸藥自治來,反劇不效。有師診之云:是吞物不消,作法服眾藥,所吞物不去,終不瘥。令其家中察之,云:兒近歲常弄十六具鐵珠,覺失一顆,慮是吞之,從來積歲,實不以為疑之。
師六診乃信,是故令病矣。為處湯藥,所患即瘥,復與將治,其兒肌膚充悅,而忘說其方,具記之。
又有一家女子,六七歲許,患腹痛,其母與摩按之,覺手下有一橫物在兒肉裡,正平橫爾。問兒曰:那得針在肉中,大驚怪。脫衣看之,肉完淨無有刺處,按之兒亦不患針痛,惟覺腹裡痛耳。其母即以爪甲重重介之,乃橫物折爪下兩段,亦不偏痛。迎師診之共察,若吞針刺物者。
其嬰兒時,不經鯁礙,惟恐養兒時,母常帶針,裸抱橫兒體,針入兒肌膚中,兒縱覺痛啼呼,與乳臥息便止,遂成不覺,今因腹痛,摩之知耳。鐵得土木濕,皆生屑易朽,針在人肉中經數歲,肉得血氣,皆朽也,故介之即折,令患腹痛不安,但治腹痛,服溫中湯下心腹痛瘥。後長大嫁。
因產乳,不聞道針處為患。故記之。
白話文:
標題翻譯爲:[治療兒童各種疾病的湯劑方]
內容翻譯爲:
一般而言,六歲以上的孩子稱爲小,十六歲以上稱爲少,三十歲以上稱爲壯,五十歲以上則稱爲老。對於六歲以下的兒童,古籍中並未詳細記載,這也就是爲何嬰兒患病難以醫治的原因,因爲缺乏依據。在古代有一位叫巫妨的人,編寫了《顱囟經》這部關於兒科的書籍,用以預測壽命長短以及判斷疾病的生死,代代相傳,這纔有了兒科方劑。
當新生兒出生後,首先應用手指清除口腔中的惡血,然後清洗乾淨。完成清潔後,在給予孩子朱蜜之前,取一小段甘草,搗碎,加入兩合水,煮成一合,用棉布包裹並蘸取藥液讓孩子吸吮,如同朱蜜的方法一樣。連續吸吮,大約能攝入一蜆殼的量即可停止,這樣會促使孩子快速嘔吐,以排出胸腔內的惡汁。嘔吐後觀察孩子的狀態,根據飢餓與口渴的程度,再適時給予藥液。如果首次服用或再次給予藥液後仍無嘔吐現象,只需少量給予,直到一合藥液結束。
孩子通過嘔吐惡汁,能夠使心神智慧不受疾病侵擾。如果完全未嘔吐,表示孩子體內並無惡血,無需再給予藥液。
新生兒出生後的前三天,可給予朱蜜方,以鎮靜孩子的精神與魂魄。
將珍珠精煉研磨成粉末,取量如同一顆大豆,與一蜆殼的赤蜜混合。用棉布包裹並蘸取,讓新生兒吸吮,三次爲限。
一天內儘量讓孩子消耗這一顆大豆的量,分三天給予,總共使用三大豆的量。不宜過多,過量會導致孩子的脾胃變冷,腹部脹滿。
給予朱蜜之後,接着可給予牛黃。牛黃有益於肝膽,能清熱定驚,闢除邪氣。製備方法同朱蜜,用量也相同。
對於新生兒,如果發現舌頭或口腔內有如米屑般的白色物質,稱爲鵝口瘡,鼻子外部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源於母親在懷孕時喜好咀嚼米粒所致。如果不及時處理,孩子吞食這些物質可能會轉化爲蟲害,應立即清除。治療方法如下:
用頭髮纏繞釵頭,蘸取井花水輕輕擦拭,持續三四天,這些物質就會脫落。如果依然無法去除,可煮制蒺藜汁使其濃稠,再按照上述方法擦拭。如果春季或冬季找不到蒺藜,可用蒺藜樹皮煮制,使用方法相同,效果良好。另有一種說法是,將釵頭浸入屠蘇水中,避免讓孩子誤吞。
當新生兒出生時,如果發現孩子口腔內有如石榴籽隔膜般的東西,附着在舌頭下方,稱爲連舌。若不立即剪斷,日後可能影響孩子說話的清晰度,治療方法如下:
可以用指甲輕輕剪斷,即使有輕微出血也無害。如果出血不止,可將頭髮燒成灰燼撒在傷口上,能有效止血。
乳母的血液轉化成乳汁。情緒的好壞,由血液決定。哺乳期的母親,都應該謹慎控制自己的喜怒情緒。
乳母的健康狀況對嬰兒的影響極大,雖然具體表現多樣,難以一一列舉。但至少應確保乳母沒有狐臭、癭瘤、腫脹、異味、蝸蚧、癬瘙、白禿、癩瘡、口瘡、耳聾、鼻塞、癲癇眩暈等症狀。沒有上述病症的乳母,才能餵養嬰兒。老師通過觀察乳母的灸痕,就能瞭解其健康狀況。
針對小兒消化不良、發熱的情況,提供九味當歸湯方。
當歸、炙甘草、芍藥、人參、桂心、黃芩、乾薑(各一分)、大棗(五枚)、大黃(二分)
將上述藥物切碎,加入一升半的水,煎煮至剩六合,過濾掉殘渣,分次服用,根據病情調整劑量。
針對小兒咳嗽、腹脹的情況,提供七物小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碎)、紫菀(各二分)、黃芩、炙甘草、麻黃(去節)、生薑、桂心(各一分)
將上述藥物切碎,加入一升水,煎煮至剩七合,分五次服用,遵守常規禁忌。
針對十日至五十日大的嬰兒突然劇烈咳嗽、嘔吐乳汁、日夜不停的情況,提供四物湯方。
桔梗、紫菀(各三分)、炙甘草(一分)、麥門冬(七分,去心)
將上述藥物切碎,加入一升水,煎煮至剩六合,去除殘渣,分五次服用,直至症狀消失。
針對小兒受寒或傷寒引起的突發性咳嗽、氣喘、喉嚨鳴響、噁心、惡寒、鼻塞、流清水的情況,提供紫菀湯方。
紫菀、杏仁(去皮尖)、炙甘草、黃芩、麻黃(去節)、橘皮、桂心、青木香、當歸(各一兩)、大黃(三分)
將上述十種藥物切碎,加入三升水,煎煮至剩九合,去除殘渣,根據年齡在一歲至五歲之間的兒童,酌情調整劑量,分次服用。
針對小兒小便不暢的情況,提供地膚子湯方。
地膚子(一分)、瞿麥、冬葵子(各二分)、知母、黃芩、豬苓、海藻、橘皮、升麻、通草(各一分半)、大黃(八分)
將上述十一種藥物切碎,加入二升水,煎煮至剩一升,根據年齡和體重適量服用,遵守常規禁忌。
針對小兒夏季服用大量藥物後導致胃虛熱、口渴的情況,推薦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炙甘草(各四分)、炙枳實、黃芩、人參(各三分)、龍骨(六分)
將上述六種藥物切碎,加入二升水,煎煮至剩九合,去除殘渣,分次溫服。
針對不滿百日的小兒受寒、身體發熱、鼻血、嘔吐的情況,提供五味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石膏、寒水石(各三分)、炙甘草(二分)、桂心(一分)
將上述藥物切碎,加入一升水,煎煮至剩八合,分次服用,有效緩解症狀。
針對小兒小便不暢、尿道疼痛難忍的情況,提供牛膝湯方。
取一大把牛膝,無論多少,煮成飲料飲用,立刻見效,有實際驗證。
針對小兒客忤的情況,提供麝香吞服方。
吞服一顆如大豆大小的麝香,立即痊癒。
另一方:
取一丸熱馬糞,絞取汁液飲用,孩子排便後即愈。
另一方:
取衣服中白魚十枚,研磨成粉,塗抹於母親乳頭上,讓孩子吸吮,一旦進入咽喉即愈。
針對幾歲大的孩子無法行走的情況,提供棗子療法。
每日給孩子吃三次棗子,不久便會站起來走路。
針對小兒意外吞食如狸豆大小鐵珠,多年未引起明顯不適,後來卻日漸消瘦、食慾不振、肌膚無光澤,伴有間歇性腹瀉、寒熱交替,服用多種藥物均無效。有位醫生診斷認爲是吞下的異物未被消化,儘管服用多種藥物,吞下的物體仍未排除體外,因此病情無法痊癒。讓家人仔細回憶,原來孩子幾年前確實玩過十六顆鐵珠,發現丟失了一顆,但多年來從未懷疑孩子吞食了鐵珠。
醫生經過六次診斷,確信病因在於此,於是開出了相應的藥方,孩子的病症隨即好轉。繼續調養,孩子的肌膚逐漸恢復,但由於忘記了具體的藥方,這裏只能記錄下來。
另有一名六七歲的女孩,患有腹痛症狀。她的母親用手按摩腹部時,感覺到女兒體內有一條橫向硬物。詢問女兒是否有針紮在肉裏,女兒大感驚訝。脫下衣服檢查,皮膚完好無損,沒有刺傷痕跡。即便按摩時女兒也不感到針扎疼痛,只是覺得腹部疼痛。母親嘗試用指甲輕輕刮擦,硬物在指甲下斷成兩截,女兒並沒有感到特別疼痛。請來醫生共同診斷,認爲可能是吞食了針或其他銳利物品。
考慮到嬰兒時期未遭遇卡喉情況,唯一可能的是,母親在照顧孩子時常常攜帶針線,裸抱孩子時針不慎刺入孩子皮膚,儘管當時孩子可能因疼痛哭泣,但餵奶安撫後很快平靜,久而久之便忽略了此事。如今腹痛加劇,按摩時才發現了問題所在。鐵質在土壤或溼潤環境中容易生鏽腐蝕,針在人體組織內數年後也會逐漸腐蝕,因此輕輕一刮就斷裂了,導致腹痛症狀。只要治療腹痛,服用溫中湯,腹痛症狀就能得到緩解。女孩長大後結婚生子,分娩哺乳期間,未再因針刺部位引發問題。特此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