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方》~ 卷第三 (2)
卷第三 (2)
1. 治渴利諸方
豬腎薺苨湯
豬腎(一具),大豆(一升),薺苨,石膏(各三兩),人參,茯神(一作茯苓),磁石(綿裹),知母,葛根,黃芩,栝蔞根,甘草(各二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大豆取一斗,去滓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渴乃飲之,下焦熱者,夜輒合一劑,病勢漸歇即止。
鴨通湯方
白鴨通(五升,沸湯二斗半淋之,澄清取二斗汁),麻黃(八兩),豉(三升),冷石(二兩),甘草(五兩),石膏(三兩),梔子仁(二十枚)
上六味,㕮咀,以鴨通汁煮六升,去滓,納豉三沸,分服五合,若覺體冷小便快,闊其間。
若熱猶盛,小便赤促,服之不限五合。宜小勞之,漸進食,不可令食少,但勿便多耳。
鉛丹散,治消渴,止小便方。
鉛丹(二分),栝蔞(十分),澤瀉(五分),石膏(五分),赤石脂(五分),白石脂(五分),胡粉(二分),甘草(十分)
凡八物,冶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稍增,年壯服半匕。得病一年,服藥一日愈,二年二日瘥。甚者夜以水服,勿用酒。
治日飲一石許,小便不通,栝蔞丸方。
栝蔞(三分),鉛丹(三分),葛根(三分),附子(一分,炮)
凡四物,冶下篩,蜜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三。
治消渴方。
取活螺三斗,以江水一石養之,傾取冷汁,飽飲之。經日放去,更取新者漬之。
夫內消之為病,皆熱中所作也,小便多於所飲,令人虛極短氣。內消者,食物皆消作小便去,而不渴也,治之枸杞湯。
枸杞枝葉(一斤,冬根三兩),栝蔞根(三兩),石膏(三兩,一方無),黃連(三兩),甘草(二兩)
凡五物,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一服五合,日三。
治小便多,晝夜數十起方。
小豆生霍(一把)
凡一物,搗絞取汁,頓飲三升便愈。亦治小兒利。
消渴家忌食豬肉。
白話文:
治渴利諸方
豬腎薺苨湯
用豬腎一個、大豆一升、薺苨三兩、石膏三兩、人參二兩、茯神(或茯苓)二兩、磁石(用棉布包好)二兩、知母二兩、葛根二兩、黃芩二兩、栝蔞根二兩、甘草二兩。將以上十二味藥材研磨成末,加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和大豆,煮至一斗量,濾去渣滓後加入藥末,再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感到口渴時即可飲用。如果下焦有熱症狀,晚上可再服用一劑,病情好轉後即可停止服用。
鴨通湯方
用白鴨通五升(用沸水二斗半沖淋,取澄清的汁液二斗),麻黃八兩,豉三升,冷石二兩,甘草五兩,石膏三兩,梔子仁二十枚。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末,用鴨通汁煮至六升,濾去渣滓,加入豉煮沸三次,分次服用,每次五合。如果服用後感覺身體發冷,小便加快,應暫停服用。若發熱症狀依然嚴重,小便顏色深紅且頻數,則可不受五合的限制繼續服用。宜稍作輕微勞動,逐步增加飲食,不可少食,但不要吃得太多。
鉛丹散 (治療消渴,止小便)
用鉛丹二分、栝蔞十分、澤瀉五分、石膏五分、赤石脂五分、白石脂五分、胡粉二分、甘草十分。將以上八味藥材研磨成細粉,酒送服,每次一寸匕,每日三次。體質較弱者可酌量減少用量,年輕力壯者服用半寸匕即可。患病一年者,服用一日即可痊癒;患病二年者,服用二日即可痊癒。症狀嚴重者,夜間可用水送服,不要用酒送服。
栝蔞丸方 (治療每日飲水一石左右,小便不通)
用栝蔞三分、鉛丹三分、葛根三分、炮製過的附子一分。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每日三次。
治消渴方
取活螺三斗,用一石江水飼養,倒出冷水,飽飲之。隔天將螺放掉,再用新的水飼養。
關於內消的病症,都是由於內熱所引起,小便量多於飲水量,使人體虛弱,呼吸短促。內消是指食物都化為小便排出,但不感到口渴。治療此症可用枸杞湯。
枸杞湯
用枸杞枝葉一斤(冬天用根三兩)、栝蔞根三兩、石膏三兩(有些方子沒有石膏)、黃連三兩、甘草二兩。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加水一斗,煮至三升。每次服用五合,每日三次。
治小便多,晝夜數十次起方
用生小豆一把,搗碎取汁,一次服用三升,即可痊癒。也可治療小兒腹瀉。
消渴患者忌食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