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方》~ 卷第二 (1)
卷第二 (1)
1. 卷第二
要方第二卷所治如下:
治頭面風(論雜風狀)諸方
治喉痛(喉痹)諸方
治暴厥似風諸方(待考)
治中風喑癔不隨痛腫諸方
治狂妄噤痙諸方
治腳弱諸方
上六件。
白話文:
以下是《要方》第二卷所治療的疾病:
治療頭面部的風病(討論各種雜風的症狀)的各種藥方。
治療喉嚨疼痛(包括喉痹)的各種藥方。
治療突然昏厥,看起來像風病的各種藥方(此部分待考證)。
治療中風導致失語、肢體麻痺、疼痛腫脹的各種藥方。
治療精神失常、不能說話、抽搐等疾病的各種藥方。
治療腿腳軟弱無力的各種藥方。
以上共六項。
2. 治頭面風(論雜風狀)諸方
說曰:風者,四時五行之氣也,分布八方,順十二月,終三百六十日。各以時從其鄉來為正風,在天地為五行,在人為五臟之氣也。萬物生成之所順,非毒厲之氣也。人當觸之過,不勝其氣,乃病之耳,雖病然有自瘥者也,加治則易愈。其風非時至者,則為毒風也,不治則不能自瘥焉。今則列其證如下:
春甲乙木,東方清風,傷之者為肝風,入頭頸肝俞中。為病多汗,惡風,喜怒,兩脅痛,惡血在內,飲食不下,肢節時腫,顏色蒼,泄,嗌乾鼽衄。
夏丙丁火,南方湯風,傷之者為心風,入胸脅腑臟心俞中。為病多汗,惡風,憔悴,喜悲,顏色赤,洞泄清穀。
仲夏戊己土,同南方湯風,傷之者為脾風,入背脊脾俞中。為病多汗,惡風,肌肉痛,身體怠惰,四去不欲動,不嗜食,顏色黃,憙因人虛實之變。陽氣有餘,陰氣不足者,則內外生熱,在中者令人喜飢。若陽氣不足,陰氣有餘者,則內如有寒從中出,腸鳴而痛。
秋庚辛金,西方涼風,傷之者為肺風,入肩背肺俞中。為病多汗,惡風,寒熱,咳動肩背,顏色白,霈然病瘧,晝瘥夕甚。
冬壬癸水,北方寒風,傷之者為腎風,入腰股四肢腎俞中。為病多汗,惡風,腰脊骨肩背頸項痛,不能久立,便出曲難不利,陰痹,按之不得小便,腹脹,面龐然有澤,腫,時眩,顏色黑,令人厥。
上四時正氣之風,平人當觸之過,得病證候如此。
四時風總名:春九十日清風,夏九十日湯風,秋九十日涼風,冬九十日寒風,其氣分布八方,亦各異名也。太一之神,隨節居其鄉各四十五日,風雲皆應之。今列其風名如下:
東北方艮之氣,立春王,為條風,一名凶風,王四十五日。
東方震之氣,春分王,為明庶風,一名嬰兒風,王四十五日。
東南方巽之氣,立夏王,為清明風,一名弱風,王四十五日。
南方離之氣,夏至王,為景風,一名大弱風,王二十七日,合仲夏也。
仲夏中央之氣,主立八方之氣,戊己王十八日,合夏至合四十五日,風名同。
西南方坤之氣,立秋王,為涼風,一名謀風,王四十五日。
西方兌之氣,秋分王,為閶闔風,一名剛風,王四十五日。
西北方乾之氣,立冬王,為不周之風,一名折風,王四十五日。
北方坎之氣,冬至王,為廣莫風,一名大剛風,王四十五日。
上八方之風,各從其鄉來,主長養萬物,人民少死病也。
八方風不從其鄉來,而從沖後來者,為虛邪,賊害萬物,則人民多死病也。故聖人說避邪如避矢也。邪者,風也。今人壽夭多病,是不知避邪也。為病證候如下:
凶風之氣內舍大腸中,外在脅腋骨下四肢節解中,書本遺其病證,今無也。
嬰兒風為病,令人筋紉濕。其氣內舍肝中,外在筋中。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理論中風邪對人體的影響與治療方法,現簡化
文中提到風是四季五行之氣,它們分佈在八個方向,順應十二個月份,歷經三百六十天。每種風都有其特定的季節和方向,若人體接觸到這些風邪,且身體狀況無法抵抗,就會生病。然而,有些病會自然好轉,若加以治療,痊癒速度更快。如果風邪在不對的時間出現,那便是毒風,必須治療才能康復。
接下來詳細描述了不同季節的風對應的疾病症狀:
- 春季的清風,對肝臟造成影響,症狀包括多汗、怕風、情緒波動、肋骨疼痛等。
- 夏季的湯風,對心臟產生影響,症狀包括多汗、怕風、憔悴、心情悲傷、臉色紅潤等。
- 仲夏的湯風,對脾臟造成影響,症狀包括多汗、怕風、肌肉疼痛、食慾不振、臉色黃等。
- 秋季的涼風,對肺部產生影響,症狀包括多汗、怕風、寒熱交錯、咳嗽、臉色蒼白等。
- 冬季的寒風,對腎臟造成影響,症狀包括多汗、怕風、腰背疼痛、排尿困難、臉色黑等。
以上是四季正常風邪的影響,還有八方風的影響,如果風邪從不對的方向來襲,則會對人體造成更大的傷害。此外,還提到了胃風、漏風、首風、泄風、勞風等特殊情況下的風邪影響,以及風邪在人體肌膚中的行為特徵。
最後,文中提供了一個治療口眼歪斜的方子:使用活鱉的血塗抹於患處,再用桑樹枝做成的鉤子掛在耳朵上,待血乾後再塗,可用白酒代替血。若眼睛或嘴角抽搐,可能是風邪入侵血管所致,應立即服用小續命湯,並使用神明膏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