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璆

《是齋百一選方》~ 卷之八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6)

1. 治老人、虛人、小兒口瘡咽痛

地龍(去土,炒),吳茱萸(去浮者,炒)

上等分為末,米醋入生面調塗足心。吳內翰之孫,初生而患口瘡,用此方神效!

2. 治口瘡牙痛

華陰細辛根,極辣者,為末,敷之。

3. 治口瘡

薔薇根洗淨,濃煎,俟冷漱灌,吐出,不須咽,數次即愈。

梅秀方。

原蠶蛾末敷之。

張珣方。

五味子(去蛀末,揀淨,不拘多少),螺兒青(十分五倍子之一)

白話文:

五味子(除去蛀蟲,挑選乾淨,不限量),螺兒青(十分之一倍子)

上為細末,拌勻,白口瘡,先以齏汁漱口了,敷藥;赤口瘡,先以淡醋湯漱口了。敷藥。

白話文:

  • 將藥材碾成細粉末,混合均勻。

  • 對於白口瘡,先用米湯漱口,然後敷藥。

  • 對於赤口瘡,先用淡醋湯漱口,然後敷藥。

蔡司理方。

白礬(別研,為末),黃柏(去黑皮,用蜜炙,焙乾)

白話文:

白礬(研磨成細末)

黃柏:去除樹皮,用蜂蜜炙烤,焙乾。

上以黃柏末一錢,白礬末半錢,二味和勻,每用藥少許敷之,先吐去苦水,如藥力盡,再敷少許。唐仲舉母用黃柏皮末、青黛等分,拌勻敷之,吐去涎,再敷即愈!

白話文:

取黃柏末一克,白礬末半克,把這兩種藥末混合均勻後,每次取少許藥物敷在傷口上,先將傷口吐出的膿液去除乾淨,如果藥效消失,再敷少許藥物。唐仲舉的母親用黃柏皮末和青黛等分,混合均勻敷在傷口上,把流出的粘液吐掉,再敷一次就好了。

又方,傅公實傳。

五味子,生甘草(各一兩),麥門冬青苗(取四寸許,秤四兩,焙乾)

白話文:

五味子、生甘草(各 30 公克),麥門冬青苗(取長約 12 公分,秤重 120 公克,烘乾)

上為細末,蜜調塗舌上。若以蜜丸如雞頭大,含化亦得。麥門冬須取去近根一寸許白者,只用青苗,卻將近根白者漱灌。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製後塗在舌頭上。或者製成雞蛋大小的蜜丸,含在嘴中慢慢化開也可以。麥門冬要取靠近根部一寸左右的白色部分,只用青綠色的葉片,而將靠近根部的白色部分用來漱口和清洗。

4. 青黛散

治齒漏疳出,膿水不止青黛散

青黛,梧桐淚,胡黃連蘆薈(各半兩),蝦蟆(一枚,燒灰),麝香(一分)

白話文:

青黛、梧桐淚、胡黃連、蘆薈(各二錢),蟾蜍(一隻,燒成灰),麝香(二分)

上同為末,研勻,每用半錢,敷於患處。

5. 麝香散

治齒漏疳蟲蝕,齒齦臭爛麝香散

麝香,青礬(燒赤),黃礬(燒赤),白礬(燒枯,各一分),蘆薈(半分),蝦蟆(半兩,燒灰)

白話文:

麝香:1 分

青礬:1 分(燒至赤色)

黃礬:1 分(燒至赤色)

白礬:1 分(燒至枯燥)

蘆薈:0.5 分

蝦蟆:0.5 兩(燒成灰燼)

上同於乳缽內細研為散,先以綿拭齦上,惡血出,即用濕紙片子摻藥貼。二方出《聖惠》三十四卷,富次律女年數歲,齒上忽生一黑點,後數日,齦爛成走馬疳,用前方即愈,自後屢有奇效!

白話文:

將中藥研磨成粉末,用棉花擦拭牙齦上,惡血流出,然後用濕紙片子將藥粉貼在患處。這兩個方子出自《聖惠》第三十四卷。富次律女,數歲時,牙齒上突然生出一個黑點,幾天後,牙齦潰爛成走馬疳,用前面那個方子就治好了。從那以後,這個方子屢有奇效!

6. 正舌散

治中風、舌本強難轉、語言不正神妙!

蠍梢(去毒,一分),茯神(木切,微炒,一兩),龍腦薄荷(焙乾,二兩)

白話文:

  • 蠍梢(去除毒腺,一分)

  • 茯神(用木器切片,略微炒過,一兩)

  • 龍腦薄荷(烘乾後,二兩)

上同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溫酒調下,或以擦牙頰間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