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璆

《是齋百一選方》~ 卷之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6)

1. 十葉香薷飲

治脾胃不和,乘冒暑氣,心腹膨悶,飲食無味,嘔噦噁心,五心潮熱,力乏體倦,並宜服之,常服消暑健脾進飲食。傅公實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脾胃不和、受到暑氣侵襲、心腹脹悶憋氣、沒有食慾、反胃噁心、手心腳心發熱、四肢無力、疲倦乏力的症狀。長期服用可以消暑健脾、增進食慾。這是傅公的驗方。

香薷葉(一兩),人參(去蘆),白朮,陳皮(溫湯浸少時,去白),白茯苓,黃耆(去蘆),厚朴(去粗皮,切碎,生薑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干木香,白扁豆(炒,去殼),甘草(炙,以上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棗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候服

白話文:

香薷葉(一兩)、人參(去蘆)、白朮、陳皮(用溫水浸泡一會兒,去掉白色的內皮)、白茯苓、黃耆(去蘆)、厚朴(去粗皮,切碎,生薑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幹木香、白扁豆(炒熟,去殼)、甘草(炙,以上各半兩)。

2. 龍鬚散

治冒暑伏熱,心膈燥悶,飲食過度。

甘草(一兩半,炙),五倍子,飛羅面(各二兩),白礬(枯,一兩),烏梅(二兩,去仁,不去核)

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新汲水調下。此方即呂顯謨家濯熱散。

白話文:

甘草:一兩半,烤製。

五倍子:二兩。

飛羅面:二兩。

白礬:一兩,乾燥的。

烏梅:二兩,去核,不破壞外殼。

3. 玉壺丸

治中暑玉壺丸。

舶上硫黃,焰硝,滑石,白礬(各一兩)

白話文:

治療中暑使用玉壺丸。

成分包括:船上的硫磺、焰硝、滑石、白礬(各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細末,入上等白麵六兩,拌和令勻,用新汲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新汲水吞下。如悶亂欲死者,以水調灌之立蘇,其效如神。

白話文:

將前面說的四種藥物搗碎成細末,加入上等白麵粉六兩,攪拌均勻,用新汲取的泉水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二十丸,用新汲取的泉水送服。如果病人昏亂得快要死掉,可以用水調和藥丸灌服,可使病人立即蘇醒,效果非常好。

4. 治暑暍逡巡、悶絕不救者

石林《避暑錄》云,親治一御馬之僕立蘇,且云沈存中嘗著其說。

道上熱土,大蒜

上略等多少,爛研,冷水和,去滓腳,飲之即瘥。此方在徐州沛縣城門上板書揭之,不知何人所施也。

白話文:

石林在《避暑錄》中提到,他曾經治療了一位侍候皇家馬匹的僕人,使其站立並恢復健康,並且說沈存中曾經記錄過這個案例。

路邊的熱土,用大蒜,

取大約相等的份量,搗爛後,加冷水中,濾去渣滓,飲用即可痊癒。這個方子是在徐州沛縣的城門上的一塊木板上寫著公開的,不知道是誰提供的。

5. 水葫蘆丸

川百藥(煎三兩),人參(三錢重),甘草,麥門冬,烏梅肉,白梅肉,乾葛(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川百藥 (煎三兩),人參 (三錢重),甘草 (半兩 ),麥門冬 (半兩 ),烏梅肉 (半兩 ),白梅肉 (半兩 ),乾葛 (半兩 )。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含化,夏月出行,一丸可度一日。

治中暑昏迷,不省人事欲死者地榆散,並治血痢,華宮使傳。

白話文:

上面的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如同雞頭米,每次服用一丸,放在口中慢慢含化。夏天外出時,一丸可以保一天。

治療中暑導致的昏迷、不省人事甚至接近死亡的情況,使用地榆散,同時也治療血痢,這是華宮使傳下來的方子。

地榆,赤芍藥,黃連(去須),青皮(去白)

白話文:

地榆: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血熱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瘡瘍紅腫疼痛等症狀。

赤芍藥: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瘀血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血瘀引起的疼痛等症狀。

黃連(去須):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胃腸實熱引起的腹痛、腹瀉、痢疾等症狀。

青皮(去白):具有疏肝理氣、醒脾化濕、燥濕健脾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痛、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漿水調下,如無則以新汲水調亦得。血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上等藥粉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漿水調和服用,如果沒有漿水,可以用新汲的水調和服用也可以。如果是血痢,用水一碗煎至只剩下七分之一,去掉藥渣,溫熱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