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璆

《是齋百一選方》~ 卷之七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5)

1. 大黃龍丸

治中暑,身熱頭疼,狀如脾寒,或半熱半寒,或寒熱往來,或煩渴嘔泄,昏悶不省,或不能飲食,此方曾合治暑甚妙。嘗有中暍已昏欲死者,灌之立蘇,李子英傳。

白話文:

治療中暑,身體發熱、頭痛,症狀像是脾經受寒,或一半熱一半冷,或冷熱交替,或煩躁口渴、嘔吐腹瀉,神志昏迷不省人事,或不能吃喝,這個方子曾經用來治療中暑,效果很好。曾經有一個中暑已經昏迷,快要死掉的人,灌了這個方子後馬上蘇醒過來。——李子英的《素問玄機原病式》

舶上硫黃,硝石(各一兩),白礬,雄黃,滑石(各半兩),白麵(四兩,飛羅者)

白話文:

進口硫磺、硝石(各一兩),白礬、雄黃、滑石(各半兩),白麵粉(四兩,用羅篩過濾過的)

上五味研為極細末,入面在內,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新汲水下,小几黍米大。如無硝石,以盆硝代之。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麵粉內一起研磨。滴入水揉成丸,丸子的尺寸如同梧桐子的果實大小。每次服藥十丸到二、三十丸,用新汲取的清水送服。藥丸的大小要能夠小到像小米一樣大。如果沒有硝石,可以用盆硝代替。

2. 治中暑

不拘老少,皆可服,朱子新傳。

不蛀皂莢,不計多少,刮去黑皮燒,煙欲盡,用盆合於地上,周迴用土遮縫,勿令透煙,每一兩皂角灰,用甘草末六錢,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如氣虛人溫漿水調下;昏迷不省者,不過兩服。《吳內翰備急方》用皂角五斤,去皮弦炙焦黑存性,甘草五兩。

白話文:

  1. 將皁莢樹枝颳去黑皮,然後燒成灰燼。

  2. 將皁莢灰放入盆中,用泥土密封盆緣,防止煙氣洩露。

  3. 每服皁莢灰 1 錢,甘草末 6 錢,用冷水調服。

  4. 若患者氣虛,可用溫開水調服。

  5. 若患者昏迷不醒,可在 2 劑藥後痊癒。

  6. 「吳內翰備急方」中皁莢使用量為 5 斤,去皮切成細條後燒焦,再研磨成細粉;甘草用量為 5 兩。

3. 水瓢丸

治冒暑毒,解煩渴。中書何舍人希深方。

烏梅肉(四兩),甘草,青鹽(各二兩),乾木瓜,檀香,白茯苓(各一兩),麝香(三錢半,蜜煉過,隨藥加減使)

白話文:

  • 烏梅肉:四兩

  • 甘草:二兩

  • 青鹽:二兩

  • 乾木瓜:一兩

  • 檀香:一兩

  • 白茯苓:一兩

  • 麝香:三錢半(用蜂蜜煉製過,隨著其他藥材的份量調整使用)

上除麝香別研,余併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三十丸,每服一丸,含化或新汲水溫湯嚼下,不拘時候(「湯」原版作「水」,恐非)。

白話文:

以上除了麝香要另外研磨,其餘藥材都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成藥丸,每兩藥材製成三十丸藥丸,每次服一丸,含化或用剛汲取的冷水或溫水嚼服,不拘時間。

4. 黃龍丸

半夏(半斤,釅醋一斗,浸三日,入銀器中慢火熬,醋盡取出,新汲水洗,曬乾),甘草一兩

白話文:

半夏(半斤),用濃醋一斗,浸泡三天,放入銀器中,用文火慢慢熬煮,直到醋液全部熬乾,取出半夏,用新汲取的清水洗淨,然後曬乾。甘草一兩。

上二味為末,生薑自然汁和丸,梧桐子大,食後新汲水下三十丸至五十丸。

白話文:

將上兩種中藥研磨成粉末,再用新鮮的生薑汁和在一起,製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飯後以新汲取的水送服,一次服用30粒至50粒。

5. 冷香湯

治夏秋暑濕,恣食生冷,遂成霍亂,陰陽相干,臍腹刺痛,脅肋脹滿,煩躁引飲無度,王元禮傳。

白話文:

治療夏天和秋天因暑濕引起的疾病,過量食用生冷食物,導致霍亂,陰陽失調,肚臍周圍刺痛,兩側肋骨下脹滿,心煩意亂,不斷想喝水,這是王元禮傳下來的方子。

良薑,檀香,甘草(炒,令赤),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二兩),丁香(二錢),川薑(三分,炮),草豆蔻(五個,去皮,麵裹煨)

上為細末,每用藥末五錢,水二升,煎十數沸,貯瓶內,沉井底,作熟水服,大能消暑止渴,服之永無霍亂疾。

白話文:

良薑、檀香、甘草(炒到變成紅色)、附子(炮製裂開,去皮及肚臍,各二兩)、丁香(二錢)、川薑(三分,炮製)、草豆蔻(五個,去皮,用麵粉包裹後烘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