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齋百一選方》~ 卷之六 (11)
卷之六 (11)
1. 赤白痢
治赤白痢及水瀉最效。廬州合肥唐主簿錡方。
破故紙(一兩炒香熟),罌粟殼(四兩,去穰頂蒂,新瓦上爆燥)
上二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盞化開,薑二片,棗一枚,煎取七分,如小兒分作四服。
白話文:
破故紙(一兩,炒香至熟)
罌粟殼(四兩,去除罌粟子,置於新制的瓦片上爆炒至乾燥)
2. 治痢
無問赤白。張王仲參議說。
官局二薑丸不用糊,卻以獖豬膽為丸,依常法服,以米飲湯下,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不分紅白。張王仲參議說:
官方的二薑丸不用糊來做,而是用公豬膽製成丸,按照常規方法服用,用米湯送服,在空腹時飯前服用。
3. 百中散
治一切痢,不問赤白,或一日之間一、二百行,只一服便疏,再二三服即愈。魏不伐方。
白話文:
治療所有類型的痢疾,不管是紅色還是白色的,即使一天內排便一百到兩百次,服用一次就能減輕症狀,再服用兩三次就能痊癒。這是魏不伐的處方。
罌粟殼(去上下蒂頂鬲,切成片子,蜜炒令赤色,淨秤),厚朴(各三斤,去粗皮,淨秤,用生薑汁淹一宿,炙令薑汁盡為度)
上為細末,每服二,三錢,米飲調下。忌生冷油膩魚鮓毒物三日。湯壽資通判所傳與此同,云極有功效!
白話文:
罌粟殼(去掉上下蒂,切成片,用蜂蜜炒至赤色,淨秤),厚朴(各三斤,去掉粗皮,淨秤,用生薑汁浸泡一夜,烘炙至薑汁完全蒸發為度)
4. 泄痢
《夷堅甲志》云,虞丞相自渠州被召,途中冒暑得疾泄痢,連月夢壁間有韻語藥方一紙,讀之數過,其詞曰:暑毒在脾,濕氣連腳,不泄則痢,不痢則瘧,獨煉雄黃,蒸麵和藥,甘草作湯;服之安樂,別作治療,醫家大錯。如方服之遂愈。
白話文:
《夷堅甲志》裡記載,虞丞相從渠州應召之後,在回京途中,因天氣炎熱而得痢疾,連續好幾個月夢到牆壁上寫著一首有韻的詩詞藥方,他看過無數次,詩詞是這樣寫的:「暑毒在脾臟,濕氣遍佈雙腳,不腹瀉就會拉痢疾,不拉痢疾就會得瘧疾,單獨將雄黃煉藥,用熱氣蒸熟製作成藥丸,甘草煮水煎湯;服用之後身體可以輕鬆自在,其他各種治療方法都大錯特錯。」虞丞相依照這樣的藥方服藥後,果然康復了。
5. 回生散
治霍亂吐瀉,但一點胃氣存者,服之無不回生。
陳皮(去白),藿香葉(去土)
上等分,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和腹瀉,只要還剩下一點胃氣,服用此方都能恢復生命。
陳皮(去掉白色的內層),藿香葉(清除泥土)
以上材料等量,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碗半的水煎煮到剩下七分滿,溫熱後服用,不限定時間。
6. 治霍亂
蔣簽判云:行在一家專貨此藥。
藿香葉,烏藥,香附子(炒,各半兩),甘草(二寸半,炙)
上為粗末,水一大盞,煎至七分,溫服,甚妙!
白話文:
藿香葉、烏藥和香附子(炒製,各半兩),炙甘草(二寸半)。
7. 大交泰丹
治霍亂大交泰丹,見第九傷寒卷中,楊氏方云,治霍亂吐痢,輔先生甚奇此藥,合以施人。
白話文:
治療霍亂的大交泰丹,記載在第九卷的《傷寒金匱要略》中。楊氏的藥方說,治療霍亂嘔吐腹瀉,輔佐先生非常推崇此藥,於是把藥方寫下來讓世人使用。
8. 治風秘
錢知閣傳,王嗣康方。
阿膠麩炒,研為細末,煎服三錢,氣實者加木香,最宜老人。
白話文:
將阿膠與麩子炒至微焦,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以煎服的方式服用。如果患者氣虛,可以添加木香一起服用,這種藥方最適合老年人服用。
9. 寬氣湯
利三焦,順臟腑,治大便多秘。孫盈仲傳,呂子厚右司閣中服之有效。
白話文:
有利於三焦,調順臟腑,治療大便乾燥難解。孫盈仲傳授,呂子厚在右司閣中服用後有效。
香附子(六兩,須新砂盆內打,令淨潔,焙乾秤),烏藥(二兩,去心取肉秤,用真天台者),縮砂仁(一兩),甘草(一兩一分,炒)
白話文:
-
香附子(六兩):須在新的砂鍋中搗碎,使其乾淨潔淨,然後焙乾稱重。
-
烏藥(二兩):去核,取出肉部分稱重,使用真天台產的烏藥。
-
縮砂仁(一兩):使用一兩的縮砂仁。
-
甘草(一兩一分):使用一兩一分甘草,並炒製。
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濃煎橘皮湯下,不以時候。此方官局小烏沉湯加縮砂仁,分兩不同。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大錢的量,用濃煎的橘皮湯送服,沒有時間限制。這個配方是官方藥局的「小烏沉湯」加上「縮砂仁」,兩者的成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