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齋百一選方》~ 卷之六 (8)
卷之六 (8)
1. 治氣痢
《太平廣記》,唐太宗得效方。
乳煎蓽茇,《沈存中良方》云,每用牛乳半升,蓽茇末二錢匕,同煎減半,空心服,仍具載本末。
白話文:
乳煎蓽茇,出自《沈存中良方》,做法是:每次使用牛乳半升,蓽茇末二錢匕,一起煎煮,煎至藥液減半後,空腹服用,藥方詳細記載了藥物的來源和用法。
2. 治痢方
臘茶細末不以多少,白梅肉和為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烏梅湯下;泄瀉不止,陳米飲下。每服二十丸,團茶尤佳,白梅貴陳。
白話文:
臘茶:將茶葉磨成細末。
甘草湯:將甘草煎煮成湯。
烏梅湯:將烏梅煎煮成湯。
陳米飲:將陳米煮成粥。
將臘茶磨成細末,不拘多少,與白梅肉混合,做成丸子。
如果是赤痢,用甘草湯送服;
如果是白痢,用烏梅湯送服;
如果是腹瀉不止,用陳米飲送服。
每次服用二十丸,團茶或陳年的白梅都是很好的選擇。
3. 治噤口痢
孟公實郎中傳云甚妙。
石蓮不以多少,不炒,剝去殼,將肉並心碾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調下,便覺思食。此疾蓋是毒氣上衝華蓋,心氣不通,所以不入食,服此藥之後,心氣通,痢當頓下而愈。未愈,自服痢藥。
白話文:
石蓮不論用量多少,切忌炒製;將蓮子殼剝掉,連肉和蓮子心一起研磨成細末,每次服二錢,用隔夜的米湯送服,就會立即想吃東西。這種疾病症狀是由於毒氣衝上華蓋,導致心氣不通,因而無法進食。服用此藥之後,心氣通暢,痢疾就能立即解除而痊癒。若尚未痊癒,再服痢疾藥。
祭酒林謙之說,韶州醫人劉從周治病有功,議論殊不凡,且有驗,云大凡痢疾,不問赤白而後為冷熱之症,若手足和暖,則為陽,只須先服五苓散,用粟米飲調下,次服感應丸二十粒即愈;若覺手足厥冷,則為陰,當服暖藥,如已寒丸附子之類,如此治痢無不效,此方親曾用有效。有人夏月患痢,一日六、七十行,用五苓散者,兩服立止。
白話文:
祭酒林謙之說,韶州醫生劉從周治病效果顯著,他的見解與眾不同,而且治療方法很有效。他說,一般來說,痢疾不管是大便呈紅色還是白色,分兩種,一種是熱證,一種是寒證。如果手足溫暖,則為陽證,只需先服用五苓散,用粟米湯送服,然後再吃20粒感應丸就能治癒;如果手足冰冷,則為陰證,應服用溫熱藥物,如已寒丸、附子等,這樣治療痢疾無不有效,我親自用過這個方子,效果很好。有人在夏天得痢疾,一天要排便六七十次,用了五苓散後,兩劑就把痢疾止住了。
4. 治赤白痢
並臟腑等疾,臧將仕之女服之有效。
罌粟殼(去穰蒂,令淨,炙黃),罌粟子(炒,令微黑)
白話文:
罌粟殼(去掉籽和柄,洗淨,炒至黃色),罌粟子(炒熟,至微黑)
上同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雞頭大,每服十丸、十五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瀉,米飲下;小兒,丸如粟米大,量大小加減服之。
吳茱萸(揀淨),黃連(去須並蘆,切骰子大)
白話文:
將以上成分混合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如雞蛋般大小。每次服用十丸或十五丸,以甘草湯送服治療赤痢,乾薑湯送服治療白痢,米漿送服治療腹瀉。對於小兒,將丸劑製成如米粒大小,根據年齡大小調整服用劑量。
上等分,一處以好酒浸透,取出,各自揀,焙或曬乾,為細末,糊丸如梧桐子大。赤痢,用黃連丸三十粒,甘草湯下;白痢,用茱萸丸三十粒,乾薑湯下;赤白痢,各用十五粒相合,並以甘草乾薑湯下。此方浙西何山純老以傳,蘇韜光云,數十年救人無數,人多求方,不敢輕授,恐以其藥品之微而忽之。韜光每以救人,甚效。洪氏方亦有修制湯使,少異。
白話文:
最上等的藥材,一部分浸透在好酒中,取出後一一挑揀,烘烤或曬乾,磨成細末,做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如果是赤痢,服用三十粒黃連丸,並用甘草湯送服;如果是白痢,服用三十粒茱萸丸,並用乾薑湯送服;如果是赤白痢,將兩者各取十五丸混合服用,都用甘草乾薑湯送服。浙西何山純老以這個方子流傳下來。蘇韜光說,幾十年來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很多人求取方子,他不敢輕易傳授,擔心大家因為藥材簡單而忽視其效用。蘇韜光每次用它來救人,效果非常好。洪氏的方子也有經過改良後製成的藥湯,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