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齋百一選方》~ 卷之六 (4)
卷之六 (4)
1. 厚腸丸
白龍骨,乾薑(炮),附子(炮,去皮臍),厚朴(薑製),訶子(炮,去核),肉豆蔻(麵裹煨),陳皮
上等分為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白話文:
-
白龍骨:用於補腎壯陽、強筋健骨、固精縮尿。
-
乾薑(炮):用於溫中散寒、溫肺止咳、回陽救逆。
-
附子(炮,去皮臍):用於溫陽救逆、回陽通脈、散寒止痛。
-
厚朴(薑製):用於溫中、下氣、消痰、除濕。
-
訶子(炮,去核):用於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固精縮尿。
-
肉豆蔻(麵裹煨):用於溫中止瀉、溫腎納氣、降逆止嘔。
-
陳皮:用於理氣健胃、燥濕化痰、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2. 治吐瀉
韓御帶施此藥極驗。
白龍骨,白磰,白石膏,白礬
白話文:
-
**白龍骨:**動物骨骼化石,通常是恐龍或其他史前動物的骨骼。
-
**白磰:**一種白色、半透明的礦物,通常用於製造瓷器和玻璃。
-
**白石膏:**一種白色、柔軟的礦物,通常用於製造石膏。
-
**白礬:**一種白色、晶體狀的礦物,通常用於製造止汗劑和除臭劑。
上四味等分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入坩堝火煅通紅為度,每服五丸至十丸,米飲湯下。石膏是軟者,北人謂之寒水石,故可煅。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材等分研成細末,加水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放入坩堝中用火燒至通紅為止。每次服用五到十粒,用米湯送服。石膏是柔軟的,北方人稱之為「寒水石」,因此可以煅燒。
3. 沒石子丸
治臟氣虛弱,大腸滑泄,次數頻並,日漸羸瘠,不進飲食,或久患赤白痢脾瀉等疾,並皆治之。白朮,白茯苓(各三錢),沒石子(南蕃者二枚,麵裹炮),丁香(不見火),赤石脂(別研),白薑(切作片,略炒),肉豆蔻(麵裹炮),訶子(濕紙裹,炮,取淨皮,各二錢)
白話文:
治療臟氣虛弱,大腸滑泄,次數頻繁,身體日漸消瘦,不思進食,或長期患有痢疾。
- 白朮,白茯苓(各三錢)
- 沒石子(南蕃者二枚,麵粉包裹,炮製)
- 丁香(不經過火)
- 赤石脂(單獨研磨)
- 白薑(切片,略微炒製)
- 肉豆蔻(麵粉包裹,炮製)
- 訶子(用濕紙包起來,炮製,取淨皮,各二錢)
上和勻用湯泡,蒸餅為丸,小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吞下,粥食前,一日三、四服,棗肉丸亦得。
白話文:
將上藥(組方)混合均勻,用水泡著,把蒸餅蒸熟後捏成丸子,大小如同小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四十丸,以米湯送服(如果沒有米湯,可以直接用水送服),粥飯之前服用,一天服用三到四次。此外,棗肉丸也有同樣的效果。
4. 治水瀉
徐元敏察院方。
南木香,縮砂仁,白朮(各一兩),丁香(半兩)
白話文:
南木香:一兩
縮砂仁:一兩
白朮:一兩
丁香: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四大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食前通口服,輕者三、四服,甚者五、六服,虛冷人加附子半兩。
白話文:
上藥粗略搗碎成像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三至四錢(約15公克),配水一茶杯半,煎煮至七分水,於飯前空腹服用。症狀較輕者服用三至四次,較嚴重者服用五至六次。如患者體虛、怕冷,可在藥方中加入半兩附子(約3公克)。
5. 治濕瀉
本出《博濟方》,人少知之!
宣黃連(一兩,骰子塊切,淨洗去泥土,清水浸片時),生薑(四兩,骰子塊切,一方用二兩)
白話文:
宣黃連(一兩,切成骰子塊,洗淨泥土,浸泡在清水中)
生薑(四兩,切成骰子塊,一方用二兩)
上於鍋銚內同炒,薑赤黃色為度,去薑不用,將黃連碾羅為細末,每服二錢,臘茶同調下,不拘時候。若欲速效,一料只作二服。嘗有人患此,兩月一劑而愈。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在鍋中一起炒,炒到生薑變成赤黃色為止,然後把生薑丟掉不用,將黃連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臘茶送服,不受時間限制。若想迅速見效,可以把一帖藥分成兩次服用。曾經有位患者,服用兩帖後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