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璆

《是齋百一選方》~ 卷之五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0)

1. 桂辛湯

薛氏桂辛湯,下痰飲,散風邪,止涎嗽,聰耳鼻,宣關竅,利咽膈,清頭目,解冒眩,進飲食。鄧左丞方。

白話文:

薛氏桂辛湯,可以去除痰飲,散去風邪,止住流涎咳嗽,聰清耳鼻,宣通關竅,利咽膈,清明頭目,解除暈眩,促進飲食。這是鄧左丞的方子。

桂(去粗皮),細辛(去苗土),乾薑(炮),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二兩),五味子,陳皮(去白),白朮,半夏(湯浸,洗七遍,細切如豆,不搗,各三分)

上件除半夏外,搗羅為粗末,再同拌勻,每服二錢,水二盞,同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細辛(去除根部泥土),乾薑(炮製),人參(去除根鬚),白茯苓(去除外皮),甘草(炙烤,各二兩),五味子,陳皮(去除白色內皮),白朮,半夏(用沸水浸泡,清洗七次,切成豆粒大小,不搗碎,各三分)

2. 宣肺散

錢醫產家方,盛公紀傳。

白茯苓(四兩),乾薑(一兩半,炮),五味子,細辛,甘草(炙,各二兩半),人參(一兩,去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調下,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 白茯苓(120 克)

  • 乾薑(45 克,炮製)

  • 五味子(60 克)

  • 細辛(60 克)

  • 甘草(60 克,炙製)

  • 人參(30 克,去蘆)

3. 治寒氣拍著

語聲不出。

官桂(去皮),桔梗,杏仁(去皮尖)

上等分為細末,用杏仁研膏為丸,桐子大,含化立效。

白話文:

聲音發不出來。

肉桂(去除外皮),桔梗,杏仁(去除皮和尖)

以上材料等量磨成細粉,用杏仁搗成膏狀做丸,大小如梧桐子,含服立即見效。

4. 調降湯

升降氣,治壅,甚妙。

人參,黃耆(蜜炙),白芍藥,白茯苓,陳皮(去白),甘草

白話文:

人參:補氣益血,強健身體。

黃耆(蜜炙):補氣健脾,增強免疫力。

白芍藥:養血柔肝,緩解疼痛。

白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陳皮(去白):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上六味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時候。有痰,加半夏、生薑;清頭目,加川芎;氣壅,加紫蘇。

白話文:

將上列六味藥材等量混合,磨成粗末,每次取三錢藥末,加入一杯半的水,煎煮至八分水量,去渣,不拘時間服下。如果有痰,可加入半夏、生薑;要清頭目,可加入川芎;氣壅滯時,可加入紫蘇。

5. 定喘飲子

訶子(三兩),麻黃(四兩,不去節)

白話文:

訶子(三兩),麻黃(四兩,不去節)

上二味為粗末,每服四大錢,用水二盞,煎至一盞二分,去滓,入好臘茶一大錢,再同煎至七分,通口不拘時候,臨臥服尤佳,立有神效,老幼皆可服。一方加人參二兩,名訶參散,本方只兩味也。

白話文:

前面兩種藥材比較粗糙,每次服用量為四錢,用水兩杯,煎至一又二分之杯,去渣滓,加入好的臘茶一大錢,再一起煎至七分之杯,無論任何時間服用皆可,睡前服用效果更佳,立竿見影,老少皆可服用。另一種方子加入人參二兩,稱為訶參散,原方只有兩種藥材。

6. 五味子湯

治寒喘五味子湯,侯博古方。滁陽高司法名申之,每苦喘疾,發甚時,非此藥不能治。橘皮(三兩,去白),甘草(一兩半,炙),麻黃(四兩,去根節),真北五味子,杏仁(各二兩,麩炒,去皮尖)

白話文:

治療寒喘的五味子湯,是侯博古傳下來的古老藥方。

滁陽的高司法官名申之,常常患有喘息的疾病,發作嚴重時,非吃這種藥無法治癒。

藥方組成:

  • 橘皮(三兩,去掉白色的部分)
  • 甘草(一兩半,烤焦)
  • 麻黃(四兩,去掉根和節)
  • 真正的北五味子
  • 杏仁(各兩兩,用麩皮炒過,去掉皮和尖端)

上為粗末,水一盞半,藥末二大錢,煎至七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時候。如喘甚,加藥末,入馬兜鈴、桑白皮同煎;夏月減麻黃一兩。

白話文:

將粗末藥材加水一盞半,藥末兩錢,煎煮至七分熟,去渣後,口服即可,不限時間。如果喘息厲害,需要增加藥末,加入馬兜鈴、桑白皮一起煎煮;在夏天,可以減少麻黃一兩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