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齋百一選方》~ 卷之五 (5)
卷之五 (5)
1. 下痰丸
李鏞解元。
橘紅(四兩),白朮(一兩半),半夏(一兩,薑製),天南星(二兩,炮)
上為細末,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薑湯下四十粒,不拘時候。
白話文:
橘紅(160 公克),白朮(60 公克),半夏(40 公克,用生薑炮製),天南星(80 公克,炮製)
2. 千金丸
治中寒,停飲不散,痰實,不入食。王嗣康方。硫黃(通明者,別研如粉),白茯苓,乾山藥(各二兩),附子(去皮臍,生用),半夏(湯洗,去滑),青皮(去白,各一兩)
白話文:
治療胸腹中心部位的寒症,停滯飲水不散,痰液聚集,不思飲食。王嗣康的方子。
硫黃(透明的,研磨如粉),白茯苓,乾山藥(各二兩),附子(去除外皮和臍,生用),半夏(用湯水清洗,去除滑膩),青皮(去除白色的部分,各一兩)
上為細末,拌勻,湯浸,炊餅丸,或用淡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食前。
白話文:
藥材研磨成細末後,攪拌均勻,加入藥汁中浸泡,將浸泡好的藥材做成餅狀丸劑或用淡麵糊搓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30到50丸,空腹時在飯前服用。
3. 天香飲子
縮砂仁(三兩),天南星(湯洗),香附子(洗淨,各四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生薑十五片,水二盞,煎至八分,食前服。或用薑汁糊丸亦得。
白話文:
縮砂仁(三兩),天南星(用熱水洗淨),香附子(洗淨,各四兩)
4. 導痰湯
費達可運使傳。
白茯苓,桂心,半夏(湯洗十次),乾生薑,橘紅,枳殼炒香,甘草
上等分為末,入生薑三片,煎至七分,非時溫服
白話文:
-
白茯苓:具有健脾補氣、益氣養陰、寧心安神的功效。
-
桂心:具有溫陽散寒、活血化瘀、鎮痛的功效。
-
半夏(湯洗十次):具有化痰止咳、平喘降逆的功效。
-
乾生薑: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嘔的功效。
-
橘紅:具有化痰止咳、理氣寬中的功效。
-
枳殼炒香:具有理氣消積、導滯化痰的功效。
-
甘草:具有益氣補脾、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
5. 二曲丸
治脾虛痰盛,不入食,妙甚!
神麯(半斤,為末,棗肉搜和成餅,候乾,慢火炙),半夏(半斤,為末,生薑自然汁搜成餅,候乾,慢火炙)
白話文:
神麴(半斤,研磨成末,加入搗碎的棗肉和成餅狀,待其乾燥後,用文火烤製);半夏(半斤,研磨成末,用生薑自然榨出的汁液和成餅狀,待其乾燥後,用文火烤製)。
上二味一處碾為細末,棗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生薑湯下,不拘時候。
白話文:
將上面兩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棗泥將藥末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生薑湯送服,不拘時間。
6. 治痰飲
捷徑趙從簡方。
白茯苓,半夏(湯洗七遍)
上等分,各切如小豆,每服稱三錢,水一盞半,生薑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服。
白話文:
捷徑趙從簡方。
白茯苓,半夏(用湯洗七遍)
以上兩味藥材等量,各自切成小豆大小,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碗半,生薑十片,煎煮至七分滿,去掉渣滓後服用。
7. 二賢湯
方勺字仁聲,嘗著《泊宅編》,論治痰當以橘皮為主,須用真洞庭陳者,其方去白取紅一斤,甘草,鹽各四兩,水五碗,慢火煮,焙乾,搗為細末點服。又古方以橘紅四兩,炙甘草一兩為末,湯點,名曰二賢湯,以治痰極有驗。世醫但知用半夏、南星、枳實、茯苓之類,何足以語此,外舅莫強中服之,腹痛利下物數塊如鐵彈子,臭不可聞,舊苦食後胸滿之疾,豁然頓愈!
白話文:
方勺,字仁聲,曾經寫過《泊宅編》,討論治療痰該以橘皮為主,必須使用真正的洞庭陳皮,他的方法是將橘皮外面白色的部分去除,只取裡面紅色的部分一斤,加上甘草和鹽各四兩,加五碗水慢慢煮,乾燥後搗成細末點服。另外,古代有一個方子是使用橘紅四兩、炙甘草一兩研成細末,用湯點服,叫做二賢湯,治療痰證非常有效。世俗的醫生只知道使用半夏、南星、枳實、茯苓之類的藥物,這怎麼能和這種方法相比?外祖父堅持服用橘紅之後,腹痛,排泄出好幾塊像鐵彈子一樣的東西,味道很臭,原來一直困擾他的吃完東西後胸滿的毛病,就這樣突然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