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齋百一選方》~ 卷之四 (7)
卷之四 (7)
1. 雙補丸
治下部弱,腎水冷。平補,不燥不熱。劉子壽上舍。
熟地黃(補血),菟絲子(補精,各半斤)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人參湯下。如氣不順,沉香湯下;如心氣虛,茯苓湯下;如心氣煩躁不得眠,酸棗仁湯下;腎氣動,茴香湯下;小便少,車前子湯下;小便多,益智湯下。此法乃子壽之祖在京師辟雍,得史載之傳此法,服此藥四十年,年八十一。
白話文:
雙補丸
治療下半身虛弱、腎陽不足(腎水寒冷)。此方溫和滋補,不燥不熱。劉子壽上舍所傳。
藥方:熟地黃(補血)、菟絲子(補腎益精),各半斤。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和麵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人參湯送服。如果氣機不暢,則用沉香湯送服;如果心氣虛弱,則用茯苓湯送服;如果心氣煩躁,失眠多夢,則用酸棗仁湯送服;如果腎氣亢盛,則用茴香湯送服;如果小便量少,則用車前子湯送服;如果小便量多,則用益智湯送服。
此方是劉子壽的祖上在京城辟雍(古代皇家學府)時,從史書記載中獲得的。服此藥四十年,享年八十一歲。
2. 服椒法
川人宋監丞得之於青城山九十歲道人楊梅卿傳。
川椒一斤去枝並目,須是真川椒方可,臺椒不可使用。青鹽二兩,熱湯泡在椒內,出一寸許,次日入在鍋內煮,令乾,只餘半盞汁,取出頓篩子上,用盆瀝乾其汁,別收,便將椒放地上,用新瓦盆覆之,出椒毒半日,卻用篩子攤眼陰乾,仍以甘菊末四、五兩,摻在椒內,卻將余汁拌之,收入瓶中,每日服三、五十粒,鹽、酒任下,日進兩服,服之二年,眼明腳熱,見小字分明。
白話文:
服椒法:
四川人宋監丞,從青城山一位九十歲的道人楊梅卿那裡學到這個方法。
取上等四川胡椒一斤,去除枝梗和雜質(必須是正宗的四川胡椒,其他地方的胡椒不行)。加入青鹽二兩,用熱水泡胡椒,讓胡椒浸泡到一寸深,隔天放入鍋中煮,煮到只剩半碗湯汁。將胡椒撈出放在篩子上,用盆子瀝乾湯汁,將瀝出的湯汁另收好。然後把胡椒放在地上,用新的瓦盆蓋住,去除胡椒的毒性半天。再用篩子攤開,放在陰涼處陰乾。接著加入四五兩的甘菊粉末,拌入之前瀝出的湯汁,一起裝入瓶中。每天服用三十到五十粒,可以用鹽或酒送服,一天服用兩次。服用兩年後,眼睛明亮,腳部溫暖,連小字都能看得清楚。
3. 治心腎氣不足
漏精遺瀝。
白朮(六兩),石菖蒲(一寸,九節者,去毛,四兩),破故紙(入少酒,炒,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或加舶上茴香二兩,炒用。
白話文:
治心腎氣不足,導致遺精漏精。
藥方使用白朮六兩、九節石菖蒲四兩(去毛,約一寸長)、炒過的破故紙三兩(用少量酒拌炒)。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溫酒或鹽湯送服。也可酌量添加炒過的舶上茴香二兩。
4. 麝香鹿茸丸
治諸虛不足麝香鹿茸丸,玉醫師方。
當歸(酒浸一宿),鹿茸(去皮,酥炙),鹿角霜(各三兩),麝香(二錢,研細),肉蓯蓉(酒浸一宿),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二兩)
上六味末之,用鹿角膠四兩,溶作汁和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下,日一服,鹿角膠全用難和藥,可入湯二、三合同煮,如缺,以阿膠代之。
白話文:
麝香鹿茸丸
此方用於治療各種虛弱不足的症狀。
配方:當歸(用酒浸泡一夜)、鹿茸(去皮,用酥油炙烤)、鹿角霜(各三兩)、麝香(二錢,研磨成細粉)、肉蓯蓉(用酒浸泡一夜)、附子(炮製後去皮及蒂,各二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磨成粉末,再加入四兩鹿角膠熬成膠汁,與藥粉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每日服用一次。如果鹿角膠難以與藥粉混合,可以將鹿角膠切碎加入湯水中煮沸兩三次,使其溶解。如果沒有鹿角膠,可以用阿膠代替。
5. 沉香降氣湯
沉香(七錢,銼),甘草(炙),縮砂仁(各二兩),香附子(六兩,去毛)
上件搗羅為細末,鹽湯點服。
白話文:
沉香降氣湯
沉香七錢、甘草(炙)、縮砂仁各二兩、香附子(去毛)六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鹽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