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齋百一選方》~ 卷之三 (2)
卷之三 (2)
1. 麝香煎、五積散
治卒暴中風,未可服它藥,先以麝香煎、五積散灌之,甚妙,候醒,隨證治之。蘇訓直、李元特郎中皆云。
新武義唐丞季潤名灌雲:切記,風中人不可便服風藥,氣中人不可便服氣藥。或覺有此證候,急用真好麝香肉三錢,乳缽內研,令極細,以真清麻油,不拘多少,調令稀薄,可飲為度,即令患人一服,頓盡,須辨,菜子油不可用,藥少即見效遲。如牙關緊,即撬開灌入,候少蘇省,然後服紫湯,其方用川獨活,刷洗去沙土,薄片切,以豆淋酒煎濃汁服之,累服至一、二斤無害。服此二藥永無手足偏廢,語言謇澀之患。
後見得是中風,只服小續命湯之類;見得是中氣,只須服勻氣藥,自然無事也。渠作漢東教官,得之太守張少衛名玠,云屢試有效。季潤亦以治數人矣,云麻油麝香又勝麝香煎,五積散。
白話文:
治療突然發生的中風,在還不能服用其他藥物之前,先用麝香煎和五積散灌服,效果很好。等病人清醒後,再根據病情治療。蘇訓直、李元二位郎中都這麼說。
新武義唐丞季潤名灌雲說:切記,中風的人不能馬上服用治療風的藥物,氣虛的人不能馬上服用治療氣的藥物。如果發現有這些症狀,要立刻用上好的麝香三錢,用乳缽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純淨的麻油調成稀薄的液體,讓病人一次喝完。要注意,不能用菜籽油,藥量少則見效慢。如果病人牙關緊閉,就要撬開嘴巴灌進去。等病人稍微清醒一些後,再服用紫湯。紫湯的配方是用川獨活,洗淨沙土後切成薄片,用豆豉酒煎煮濃汁服用,即使服用一、二斤也沒有害處。服用這兩種藥物,就能永遠避免手腳癱瘓、語言不清的後遺症。
後來發現是中風,就只服用小續命湯之類的藥物;發現是氣虛,就只服用調理氣的藥物,自然就會沒事了。這是漢東教官從太守張少衛那裡學來的,他說屢試不爽。季潤也用這個方法治療過很多人,他說用麻油調和的麝香比麝香煎和五積散效果更好。
2. 白附子散
治大人小兒虛風呵欠,止吐化涎白附子散。
白附子(半兩,炮),天南星(半兩,炮),黑附子(炮,去皮臍,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五片,慢火煎六分,不拘時候服。小兒一錢,水一盞,姜三片,慢火煎,不住手攪勻,至小半盞,分三服。吳內翰宣和癸卯在真州,李博士景開以治其孫,甚效。紹興辛亥,康州陳侍郎彥修病風虛極昏,服三、四服,醒然,遂安。
白話文:
白附子散
治療大人小孩因虛風引起的呵欠連連、嘔吐、流口水等症狀。
藥方:炮製過的白附子半兩、炮製過的天南星半兩、炮製過(去皮和臍部)的黑附子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五片薑,慢火煎煮至六分,不限時間服用。小孩每次服用一錢,用一杯水,三片薑,慢火煎煮,不斷攪拌,至藥汁剩小半杯,分三次服用。
據記載,宣和癸卯年(西元1123年)在真州,吳內翰用此方治愈李博士的孫子,效果顯著。紹興辛亥年(西元1131年),康州陳侍郎彥修因虛風昏迷,服用此方三、四次後,即清醒痊癒。
3. 生料五積散、順元散
治風濕及卒中,生料五積散二錢,順元散一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
順元散出《良方》,沈存中叔祖錢氏時得此方,賣於民間,故吳中至今謂之沈家五積散。大抵此藥能溫內外,但內外感寒,脈遲細沉伏,手足冷,毛髮恂慄,傷寒里證之類,大吃三、兩杯,當手足溫,或汗乃愈。今世名醫多用此藥治氣,極效!和一切氣,通血絡,無出此藥。《良方》所述如此(原版作「包絡」,恐非)。
烏頭(二兩),附子,天南星(各一兩,三味皆炮),木香(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姜七片,煎至八分,稍熱服。紹熙辛亥耿侍郎微中服此而愈。後表弟唐仲舉因冒風濕,手足緩弱,略不能動,伏枕已三日,欲轉側須三數人扶掖,甚以為慮。予教令服此,只三服,次日履地脫然。若風濕證,不必加五積散。
白話文:
治療風濕病和中風,用生料五積散兩錢,順元散一錢,加水一杯半和五片生薑一起煎煮,煎至八分滿,去除藥渣,稍微放溫後服用。
順元散的配方出自《良方》,是沈存中叔祖錢氏時期獲得的方劑,流傳民間,所以吳地至今稱之為沈家五積散。此藥主要功能是溫暖內外,對於內外受寒、脈象遲緩細弱沉伏、手腳冰冷、毛髮豎立、傷寒裡證等症狀,服用三兩杯,手腳就會溫暖起來,或者出汗就能痊癒。現在很多名醫都用此藥治療氣虛,效果非常好!它能調理一切氣虛,疏通血脈,沒有比它更好的藥了。《良方》中記載是這樣說的(原文作「包絡」,可能不正確)。
藥材組成:烏頭(二兩)、附子、天南星(各一兩,三味都需炮製)、木香(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大錢,加水一杯半和七片生薑煎煮,煎至八分滿,稍微放溫後服用。紹熙辛亥年,耿侍郎因病服用此方而痊癒。後來他的表弟唐仲舉因受風寒導致風濕,手腳無力,幾乎不能動彈,臥床三日,翻身都需要三五個人幫忙,情況危急。我讓他服用此方,只服用了三次,第二天就能下地行走,完全康復了。如果是單純的風濕病,則不需要添加五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