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齋百一選方》~ 卷之二 (10)
卷之二 (10)
1. 丁香溫氣湯
治胃寒嘔吐涎沫甚妙。張上舍傳名莘云,其母常服有效!
丁香,吳茱萸(湯浸,微炒),桂心(去粗皮,各一兩),附子(炮,去皮臍),黃耆(去蘆),白茯苓(各二兩),人參(去蘆頭),半夏(沸湯泡七次),良薑,白朮(各一兩半),甘草(七錢,炙),訶子(麵煨,去核,三分),沉香(少許)
上件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候。
白話文:
丁香溫氣湯
治療胃寒嘔吐、唾液過多的效果非常好。張上舍傳授的方子,據說他母親經常服用,效果很好!
藥材包括:丁香、吳茱萸(用湯浸泡後,稍微炒一下)、桂枝心(去除粗皮)、附子(炮製後,去除皮和臍)、黃耆(去除鬚根)、白茯苓、人參(去除蘆頭)、半夏(用沸水泡七次)、良薑、白朮、炙甘草、訶子(麵粉包裹煨熟後,去除核)、沉香(少許),各藥材用量如上所述。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約12克),用一盞半水(約300毫升),加入五片薑、兩枚棗,煎煮至藥汁剩下七分,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服用。
2. 靈砂丹
治飲食所傷,一切積滯或痢赤白不瘥者。赤,甘草湯下;白,乾薑湯下;赤白,乾薑甘草湯下。酒食所傷,及暴瀉,白湯下,並食後臨臥服,勝感應丸。沈仁父傳。辰砂(細研),硇砂(研細,各二錢),黃蠟(半兩),巴豆(去皮殼,完全者,四十九個)
上先將蠟於銀石器內熬溶,次投巴豆在內,渫令黑,濾出不用,只將黃臘入前二味為挺子,要時旋丸,大人服綠豆大七丸,小兒量歲數大小加減,老人、小兒、產婦皆可服。最治酒飲。今人施痢藥者,以黃丹代辰砂亦驗。《本事方》治瀉痢所用巴豆數不同,其說病證甚詳!
白話文:
靈砂丹
本方治療飲食積滯、各種積食以及赤痢、白痢久治不癒等症。赤痢用甘草湯送服;白痢用乾薑湯送服;赤白痢則用乾薑甘草湯送服。因飲酒或飲食導致的損傷,以及暴瀉,用白湯送服。飯後睡前服用,療效勝過感應丸。(沈仁父所傳)
配方:辰砂(研磨細緻)、硇砂(研磨細緻,各二錢)、黃蠟(半兩)、巴豆(去皮殼,完整飽滿的,四十九個)
製法:先將黃蠟放入銀器或石器中熬化,然後放入巴豆,使其變黑,再過濾掉巴豆,不用。只取黃蠟與辰砂、硇砂混合製成藥丸。服用時搓成小丸,成人每次服用綠豆大小的藥丸七粒,兒童根據年齡增減用量,老人、小孩、產婦均可服用。本方最有效治療酒後不適。現在有些人用黃丹代替辰砂治療痢疾,也同樣有效。《本事方》中治療瀉痢所用的巴豆數量不同,其對病症的描述非常詳細。
3. 蘇湯煎
治膈中不快,酒食不消,飲食或怡或不怡,善治脾丸一切虛中積滯。寧安道方。
肉豆蔻,丁香,木香,硇砂(各一分),京三稜,莪朮(各一兩,燒,存性)
上為細末,將烏梅肉為丸,如麻子大,每服十四粒,熱紫蘇湯送下,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蘇湯煎治胃部不適、飲酒進食後消化不良,食慾時好時壞等症狀,尤其擅長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積食。此方出自寧安道方。
藥材:肉豆蔻、丁香、木香、硇砂(各一錢),京三稜、莪朮(各一兩,炒至焦黃,保留藥性)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烏梅肉做成如麻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四粒,用熱紫蘇水送服,空腹飯前服用。
4. 軟黃丸
治一切虛中積滯,兩脅有塊,寒熱往來不定。此方乃先君避地金州時,醫者夏巡所傳,都機家叔位每用,以為神藥,治危疾皆驗,蓋諸藥既為蠟櫃,不復有狼虎之性,專於攻病而已。
粉霜,輕粉,硇砂,密陀僧,砒霜(各一錢),雄黃,烏魚骨,白丁香(即雀糞也),黃鷹條(即鷹糞,各二錢),巴豆仁(一兩,去膜,細研)
上件藥一處研為細末,黃蠟一兩,溶和為膏,旋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至五丸,食後臨臥冷水浸一時辰,卻用冷水下。
白話文:
軟黃丸
此方治療一切因虛弱導致的積滯,以及兩肋有腫塊、寒熱往來不定等症狀。此方是先祖在金州避禍時,從醫生夏巡那裡學來的,家叔都機位經常使用,認為是神藥,治療危急重症都很有效。因為藥物經過炮製,已去除了毒性,只保留攻治疾病的功效。
藥方組成:粉霜、輕粉、硇砂、密陀僧、砒霜(各一錢),雄黃、烏魚骨、白丁香(即雀糞)、黃鷹條(即鷹糞,各二錢),巴豆仁(一兩,去膜,研細)。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再加入黃蠟一兩,混合成膏狀,然後製成如小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到五丸,飯後睡前用冷水浸泡一小時,再用冷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