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璆

《是齋百一選方》~ 卷之二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 (3)

1. 烏髭鬢黑錫散

黑錫(一斤,熔成汁,入桑柴白灰十兩同炒,令錫盡為度,又入青鹽四兩再炒,少時候冷為末,瓷瓶內封,地下埋五日,取出入下項藥),升麻細辛(各一兩),訶子(四兩)

白話文:

黑錫(一斤,熔成液體,加入槐木柴和白灰十兩一起炒,直到錫完全熔化為止,再加入青鹽四兩繼續炒,稍冷卻後研成細末,裝入瓷瓶密封,埋在地下五天,取出後加入以下藥物):升麻、細辛(各一兩),訶子(四兩)

上炒令黑色,同前後藥末一處拌勻,如牙藥用,百日自然黑,如要急用,每日揩牙用好酒灌嗽,只一月見效。

2. 第二十九門

膏,藥

3. 神驗金絲膏

清油(半斤),白膠香(赤者七錢半,白者七錢半),韶粉(半兩),膩粉(冬季用七個,夏季用八個,臨安所賣者)

白話文:

  • 清油(半斤):一種清澈的植物油,通常由芝麻或菜籽榨取而成。

  • 白膠香(赤者七錢半,白者七錢半):一種白色或紅色的樹脂,通常由乳香或沒藥樹幹上採集而來,具有芳香和止痛的功效。

  • 韶粉(半兩):一種白色的粉末,通常由滑石粉或石膏粉製成,具有吸濕和止汗的功效。

  • 膩粉(冬季用七個,夏季用八個,臨安所賣者):一種白色的粉末,通常由珍珠粉或米粉製成,具有美白和防曬的功效。

上件細研,入在油內,用銀器文武火熬,以向南柳枝系作小把子,攪成膏,如琥珀色,於白碗底上試,以不散為度。如湯燙火燒並金瘡,以雞翎掃之;如久患惡瘡,用口含漿水洗淨,或以面圈瘡口,傾藥在內,痛立止;如刀斧所傷,傾藥在患處,定疼止血,愈無瘢痕。

白話文:

上等細粉研磨以後,放入油中,用銀器文火慢燉,武火快燉,以朝南生長的柳樹枝繫成小把,攪成像琥珀色的膏狀,在白色碗底上試驗,以不散開為標準。如果被湯燙傷、火燒傷或金屬利器割傷,可以用雞毛筆沾取塗抹;如果是患有嚴重的惡瘡,可以用嘴含著漿水清洗乾淨,或者用麵圈圈住瘡口,將藥傾倒在裡面,疼痛會立即停止;如果是刀或斧頭造成的傷口,將藥傾倒在患處,疼痛會立即停止並且止血,痊癒後不會留下疤痕。

4. 木鱉子膏

治經絡受風寒邪氣,筋脈牽連,皮膚疼痛,結聚成核,拘攣麻痹。張才卿方。木鱉子(一兩,去皮,銼如小豆大,用清油二兩,浸一、兩宿,然後慢火熬及一半以來,取出木鱉子,下黃蠟一錢,相攪勻,等蠟化為度,絹濾去滓),乳香(一錢,別研細,等木鱉子油與蠟相次欲凝,急投在油內,不住手攪勻)

白話文:

治療因為風寒邪氣而經絡受傷、筋脈牽連、皮膚疼痛、結聚成腫塊、肌膚攣縮麻木的病症。出處據說張才卿的方子。用木鱉子一兩,去皮,銼成小豆大小,用清油二兩,浸泡一到兩天後,用慢火熬煮至只剩下一半,撈出木鱉子,加入一錢的黃蠟,攪拌均勻,等黃蠟融化之後,再以絹布過濾去除渣滓。乳香一錢,研磨成細末,等到木鱉子油與黃蠟即將凝固時,趕快加入油中,不停攪拌均勻即可。

上以瓷器收,每用少許擦肌肉皮膚疼痛聚硬處,不住手以極熱為度。

5. 萬金膏

治一切癰癤毒萬金膏,沈仁父司理年七、八歲時,苦腦疽見骨,痛楚異常,沈德和尚書傳此方,一夕敷之即減,不數日間凡五換,遂全愈。張承祖方同。

白話文:

治療一切癰疽毒瘡的萬金膏,沈仁父司理年紀七、八歲的時候,飽受腦疽的困擾,疼痛異常,沈德和尚書傳授這個藥方,敷藥一晚上就減輕了疼痛,幾天之內換了五次藥,就痊癒了。張承祖的方子也相同。

甘草根節(四兩,銼去皮),真麻油(八兩),黃丹(四兩,真好者)

白話文:

  • 四兩大甘草根節,去皮後切碎

  • 八兩真麻油

  • 四兩真正好的黃丹

上將甘草根節銼成寸段,椎破,內留一條長者,攪藥用,銀石器入油,煎甘草令焦黃,取出不用,入黃丹,以前所留長甘草一條,不住手攪如黑色,點少許入水試候成膏不散,用綿濾入瓶封閉令密,坎地二尺許,埋藥二十日取出,臘月合尤妙。發背,梧桐子大五十丸,甘草湯下,敷貼如常法。

白話文:

將上好的甘草根莖切成一寸長短,搗碎後中間留一條長條,用於攪拌藥物,將銀石器放入油中,煎煮甘草至焦黃後取出不用,加入黃丹並用前面留下的長條甘草不斷攪拌至變為黑色,滴少許於水中測試,如果凝結成膏狀不散開,則用布袋過濾裝瓶密封。在潮濕的地面挖兩尺左右深的坑,將藥材埋入20天後取出,臘月裡做效果更好。治療背部發炎腫脹,用梧桐子研磨成粉,取50丸用甘草湯送服,敷貼的方法依照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