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璆

《是齋百一選方》~ 卷之十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九 (3)

1. 當歸丸

治小兒積滯,腸脹食傷等疾當歸丸,滁州丁醫。芫花未開者,及時採取眼曬乾,摘去枝梗用,和淡米醋或糖醋浸藥面上,醋高一指,隔宿取出,控起,帶醋於鐵銚內以慢火炒之,不住手攪拌,水脈斷,即以碗器蓋之,候冷傾出,著底焦者不用,洗過銚子揩淨,再炒香熟,焙乾為細末,卻以先浸藥醋打硬糊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二十丸,米飲下,不拘時候,一時許再進,臟腑必動,不過利一、兩行即止,甚快而無所損。若去脾胃停滯見效欲速,即用砂糖水或紫蘇湯下。

白話文:

治療小兒積滯、腸脹食傷等疾病的當歸丸,是滁州丁醫師的祕方。

芫花在未開放時採摘,曬乾後去除枝梗,用淡米醋或糖醋浸泡藥物表面,醋液高出藥物一指,浸泡一夜後取出,瀝乾,連同醋液一起放入鐵銚內,用小火炒制,不停攪拌,直到水分完全消失,立即用碗蓋住,等冷卻後倒出來,將焦黑的藥渣去除。清洗銚子,擦拭乾淨,再炒熟,焙乾成細末。

將之前浸泡藥物的醋打成糊狀,做成粟米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到二十丸,用米湯送服,不受時間限制。服藥後約一小時再服一次,藥性就會發揮作用,通常會排泄一到兩次後就停止,非常有效且不會損傷身體。

如果想快速緩解脾胃停滯的症狀,可以用砂糖水或紫蘇湯送服。

打糊醋須澄清者用,或少,卻添別醋不妨。丸時更作一等如綠豆大者,治大人酒食所傷,丸數斟量所患,隨虛實服之。廬州郭醫云芫花、海藻、甘遂、大戟四者皆反甘草,服此藥了,須忌它藥一日,臟腑既動,當以白粥補之。

白話文:

  1. 調製糊狀醋時,如果需要澄清的,就用少量澄清劑,如果不需要,也可以添加其他醋。

  2. 在製作丸劑時,另外製作一些綠豆大小的丸劑,用於治療成年人因飲酒過度或飲食不節所引起的疾病,丸劑的數量根據患者的病情酌情增減,虛證服用較少,實證服用較多。

  3. 廬州的郭醫師說,芫花、海藻、甘遂、大戟這四種藥物都與甘草相剋,服用這些藥物後,需要在一天內忌服其他藥物,因為臟腑受到藥物的影響,需要用白粥來調理。

2. 治小兒白濁

都下醫者孫琳嘗以此醫一貴人,不數服而愈!

淡豆豉不以多少,研細,入剝淨大蒜逐旋同研可丸為度,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米飲湯下。

白話文:

淡制豆豉的用量不拘多少,研磨成細粉。大蒜剝去外皮,逐次加入磨成細粉,可以丸成藥丸為度,藥丸的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

3. 八味丸

治小兒骨弱,至七、八歲不能行立者,只服八味丸一料自愈,功在澤瀉耳。

白話文:

治療小兒的骨頭軟弱,至七、八歲還無法行走站立的,只要服用八味丸一劑即可自癒,功效在於澤瀉。

4. 治小兒初生不飲乳及不小便

蔥白一寸,四破之,以奶汁二合,於銀石器內煎,取一合灌之立愈。吳內翰曾氏外孫,初生移時不飲乳及不小便,皆驚以為惡證,亟取《外臺秘要》檢之,得兩證,用此一方遂愈!

白話文:

取一寸蔥白,撕成四片,將蔥白和二合奶汁一起放入銀石器內煎煮,取一合灌入嬰兒口中,即可立愈。吳內翰的曾孫,出生後過了好久都不喝奶也不小便,大家都以為是得了嚴重的疾病,趕緊拿出《外臺祕要》檢視,找到了這兩個症狀,使用這個方子後就痊癒了!

5. 奪命散

治急慢驚風。

全蠍(二、七個),蛇含石(醋淬七遍),鐵孕粉,丁頭,大赭石(各一兩)

白話文:

全蠍(二到七個),蛇含石(用醋淬七次),鐵孕粉,丁頭,大赭石(各一兩)。

上為細末,薄荷湯調下,如身熱入硃砂末少許。

白話文:

切成細末,用薄荷湯送服,如果發熱,加入少許硃砂末。

6. 治小兒急慢驚風

白礬(生用),雄黃(等分)

白話文:

白礬(生用),雄黃(等分)

上研細,蠟櫃丸如綠豆或粟米大,以麝香、硃砂養之,量兒大小,取青綠物自大便出即愈。

白話文:

將麝香和硃砂研磨成細末,加入蠟質,製成如綠豆或粟米大小的丸劑。按照孩子的年齡,取適量丸劑,在孩子的大便中發現青綠色的物質後服下,即可痊癒。

韶州醫者劉從周,論小兒吐瀉發搐,覺有痰者,但服五苓散,入生薑,半夏煎服,吐了痰,瀉亦止,驚自退。林謙之祭酒云。

白話文:

韶州一位醫生叫劉從周,他討論小兒吐瀉發搐,如果發現有痰,只要服用五苓散,加入生薑、半夏煎服,吐出痰後,腹瀉也會停止,驚嚇症狀自然會消除。林謙之祭酒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