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齋百一選方》~ 卷之十八 (2)
卷之十八 (2)
1. 暖宮丸
當歸,川芎,禹餘糧(醋淬七遍,各一兩),川薑,附子(炮,去皮臍),桂心(各三兩)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酒服三十丸,日進二、三服,增至五、七十丸。
白話文:
將當歸、川芎、禹餘糧(用醋浸泡七次,每次浸泡後再烘乾,各一兩)、川薑、附子(炮製過,去除皮和臍,)、桂心(各三兩)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用酒調和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在空腹、吃飯前用酒吞服三十顆藥丸,每天服用兩到三次,可以逐漸增加到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顆。
2. 不換金丸
治婦人諸虛不足,心腹疼痛。
當歸,沒藥,玄胡索,川芎,藁本,人參,白茯苓,牡丹皮,甘草,白芍藥,白朮,熟乾地黃,白芷,白薇(各等分。《產寶方》有桂心,又無地黃)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酒送下。
白話文:
這個藥丸叫做「不換金丸」,是用來治療婦女各種虛弱不足、心腹疼痛的。
藥材包含:當歸、沒藥、玄胡索、川芎、藁本、人參、白茯苓、牡丹皮、甘草、白芍藥、白朮、熟乾地黃、白芷、白薇(每種藥材的份量都相同。《產寶方》這個藥方裡面有桂心,但是沒有熟乾地黃)。
將以上藥材全部磨成細粉,然後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像彈珠一樣。每次服用一丸,用酒送服。
3. 正經湯
熟乾地黃(半兩),人參,桂心,半夏(湯洗七次),白芍藥,牡丹皮,阿膠,麥門冬,當歸(各二錢半),吳茱萸(湯洗七次,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薑五片,煎至七分。溫經湯有川芎、甘草,無熟乾地黃。
白話文:
熟地黃(約15克),人參,桂心,半夏(用湯洗過七次),白芍藥,牡丹皮,阿膠,麥門冬,當歸(各約7.5克),吳茱萸(用湯洗過七次,約6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約9克,加水約150毫升,放入生薑五片,煎煮至剩約105毫升。溫經湯的配方有川芎、甘草,但沒有熟地黃。
4. 艾煎丸
治婦人一切虛寒,胎前產後赤白帶下,或成血瘕,久服此藥自然融化。漢陽蘇司法孝詳傳,名次參。
伏道艾(揉去塵土,擇淨枝梗,取葉秤五兩。先用大肥淮棗一十二兩,砂瓶內水煮爛,去核,同艾葉一處搗爛如泥,捻成薄餅子,猛火焙乾,乘熱急碾為末,大漢椒去目、枝梗、併合口者,取淨秤五兩。
以阿膠二兩,米醋三升,同椒於砂瓶內煮,極干取出,焙燥,碾為細末),當歸(去蘆及須,酒洗),白芍藥(真白者),熟乾地黃(如鋪上賣者,須淨洗,漉去浮者,曬乾,酒浸蒸曬,再入酒浸,蒸五、七次,如糖煎香美方可用),川芎,白薇,附子(大者,炮,去皮臍),卷柏(取青葉),澤蘭(去枝梗,取葉,以上各焙乾秤)
上八味同為細末,與前艾葉、椒末拌勻,米醋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二百丸,艾醋湯空心食前服此藥。向來一婦人,因產後虛寒,嘔惡不食,腹痛如割,時作寒熱,復出盜汗,瘦瘁骨立,臍腹之左結成硬塊,其大如掌,冰冷,雖盛暑此處獨無汗,每塊微動則痛不可忍,百藥不效。
夢中人告以此方,服之數服,噁心、寒熱、盜汗輒止,盡一料遂平復,獨血塊如故,服五,六料,其塊自融化,如魚凍而出。
白話文:
這個藥丸叫做「艾煎丸」,是用來治療婦女各種虛寒的症狀,像是懷孕前、生產後出現的赤白帶下,或是因為血瘀形成的腫塊,長期服用這個藥可以讓這些腫塊自然消散。這個藥方是漢陽蘇司法孝祥所傳授,名稱列在後面。
製作方法是:首先將伏道艾的葉子五兩,去掉泥土和雜枝,挑選乾淨的葉子。另外準備大肥淮棗十二兩,放在砂鍋裡加水煮爛,去掉棗核,然後把煮爛的棗肉和艾葉放在一起搗成泥狀,再捏成薄餅,用猛火烘乾,趁熱碾成粉末。接著準備大漢椒五兩,去掉籽和枝梗,挑選沒有開口的椒,用阿膠二兩和米醋三升,把椒放進砂鍋裡煮到非常乾,再拿出來烘乾,碾成細末。
另外準備當歸(去掉蘆頭和鬚根,用酒洗過)、白芍藥(選用純白的)、熟乾地黃(選用市面上賣的,洗淨後去除浮在水面的,曬乾後用酒浸泡,蒸過後再曬乾,再浸酒蒸過五到七次,直到聞起來像糖一樣香甜才能用)、川芎、白薇、附子(選用大的,炮製後去掉皮和臍)、卷柏(取用青色的葉子)、澤蘭(去掉枝梗,取用葉子),以上這些藥材都烘乾後分別秤重。
將以上八味藥材磨成細末,和之前處理好的艾葉粉末、椒粉末混合均勻,再用米醋調成的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五、七十丸到一百丸,甚至兩百丸,用艾醋湯在空腹吃飯前服用。
曾經有一個婦人,因為生產後身體虛寒,噁心想吐、吃不下東西,肚子痛得像刀割一樣,時常發冷發熱,還會盜汗,整個人瘦得只剩下骨頭。她肚臍左邊長了一個像手掌一樣大的硬塊,冰冷刺骨,即使在盛夏,那個地方也沒有汗,硬塊只要稍微動一下就痛到無法忍受,看了很多醫生吃了很多藥都沒用。
後來她在夢中有人告訴她這個藥方,吃了幾次後,噁心、發冷發熱、盜汗的症狀就停止了,吃完一劑藥就康復了,只有硬塊還在。再吃了五、六劑藥,硬塊就自己消散融化,像魚凍一樣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