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齋百一選方》~ 卷之十六 (3)
卷之十六 (3)
1. 治漏瘡
五味子(一兩),青黛,臘茶(各半兩),麝香(隨意用)
上為細末,乾摻或用生油調敷,入輕粉少許尤妙!
白話文:
將五味子一兩、青黛半兩、臘茶半兩磨成細末,再加入少許麝香(用量隨意)。可以將藥末直接乾敷在患處,或是用生油調和後再敷,加入少許輕粉效果更好。
2. 系瘤法
兼去鼠奶痔,集驗方,真奇藥也。
芫花根淨洗,帶濕,不得犯鐵器,於木石器中搗取汁,用線一條浸半日或一宿,以線系瘤,經宿即落。如未落再換線,不過兩次自落。後以龍骨並訶子末敷瘡口即合。依上法系鼠奶痔,累用得效。系瘤法《蘇沈良方》亦有,用蜘蛛者,然費力,不如此徑捷。如無根,只用花泡濃水浸線亦得。趙氏家娣嘗用以繫腰間一瘤,不半日即落,亦不痛。
白話文:
這個方法也能去除鼠奶痔,是收集驗證過的有效藥方,真是奇妙的藥。
將芫花根洗乾淨,帶著濕氣,不要接觸到鐵器,在木製或石製的容器中搗出汁液,用一條線浸泡在汁液中半天或一個晚上,然後用這條線綁住瘤,經過一個晚上瘤就會脫落。如果沒有脫落,再換一條線,通常不會超過兩次就會自然脫落。之後用龍骨和訶子磨成的粉末敷在瘡口,傷口就會癒合。依照上面的方法綁鼠奶痔,多次使用都能見效。
《蘇沈良方》裡也有綁瘤的方法,是用蜘蛛,但比較費力,不如這個方法直接快速。如果沒有芫花根,只用花泡濃水浸泡線也可以。趙氏家裡的女傭曾經用這個方法綁腰間的一個瘤,不到半天就脫落了,也不會痛。
3. 治身上生贅肉
彭知錄若訥云,以海藻為末敷,仍煎海藻酒,服之即去。
白話文:
彭知錄(彭訥)說,可以用海藻磨成粉末敷在贅肉上,同時煎煮海藻酒服用,這樣就可以去除贅肉。
4. 治軟癤
建茶盞,搗羅細末,油調敷之。
又方六兄傳。
枳殼大者一枚,剜去穰,令空地上磨,令口平,以稠麵糊搽四唇,沾在癤上,自破,膿溜出盡,更無瘢痕。
白話文:
治療軟癤
用建茶茶盞,將其搗成細末,用油調和後敷在患處。
另一個方法是六兄傳授的。
取一個大的枳殼,挖去裡面的瓤,使其內部空,在平地上磨平開口處,用濃稠的麵糊塗抹在開口邊緣,然後將其貼在癤子上,癤子會自然破開,膿液流出後,就不會留下疤痕。
屢安再作者,文字客傳。
桑螵蛸燒灰存性,麻油調敷。
又方,用雀抱卵殼燒存性灰,為末,入輕粉少許,麻油調敷。此物難得,只以雞子抱蛻殼,如上法用亦可。
白話文:
反覆長出來的軟癤,這是民間流傳的治療方法。
將桑螵蛸燒成灰,保留藥性,用麻油調和後敷在患處。
另一個方法是,用麻雀孵蛋後留下的蛋殼燒成灰,保留藥性,磨成粉末,加入少許輕粉,用麻油調和後敷在患處。麻雀蛋殼比較難取得,可以用雞蛋孵化後留下的蛋殼,按照上述方法使用也可以。
5. 斂瘡口方
白芨(一錢),赤石脂(一錢,研),當歸(三錢,去蘆頭),龍骨(少許,研)
上為細末,乾摻。
白話文:
白芨(一錢)、赤石脂(一錢,磨成粉)、當歸(三錢,去除蘆頭)、龍骨(少量,磨成粉)。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直接乾敷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