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璆

《是齋百一選方》~ 卷之十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4)

1. 三茱丸

治小腸氣,外腎腫疼。唐仲舉苦腎癰,服此藥得效,病自泄氣中出。

山茱萸,吳茱萸,石茱萸(各二兩),黑牽牛(炒熟,一兩),川楝子(一兩,用斑蝥十四個,去翅嘴,同炒赤色,去斑蝥),破故紙(一兩七錢,炒香熟),青皮,青鹽,茴香(各三兩,微炒)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先吃炒桃仁十五個,以溫酒或鹽湯下藥,空心食前,炒茴香酒下亦得。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三茱丸」,是用來治療小腸疝氣,以及外腎(睪丸)腫痛的。以前有個叫唐仲舉的人得了腎癰(腎臟的瘡瘍),吃了這個藥有效,病氣從身體放屁的地方排了出來。

藥方組成是:山茱萸、吳茱萸、石茱萸各二兩,炒熟的黑牽牛一兩,川楝子一兩(要用十四個斑蝥去掉翅膀和嘴巴,一起炒到赤紅色,再把斑蝥去除),炒香的破故紙一兩七錢,青皮、青鹽、茴香各三兩(稍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醋煮過的麵糊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三、五十丸,先吃十五個炒過的桃仁,然後用溫酒或鹽水送服。最好在空腹、吃飯前服用,也可以用炒過的茴香泡酒送服。

2. 奪命散

治小腸氣奪命散,前峽州教授王執中既效方。

玄胡索不以多少,鹽炒過,干蠟半之,二味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溫酒調下,此疾凡人多患,京師有賣此藥者,其門如市。苦心痛,醋湯調下。

白話文:

治療小腸疝氣的奪命散,這是以前峽州教授王執中使用且有效的藥方。

玄胡索不論用多少,用鹽炒過,加上一半份量的乾蠟,將這兩味藥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用溫酒調服。這種疾病很普遍,京城有賣這種藥的,生意好到門庭若市。若是心口絞痛,用醋湯調服。

3. 一捻金散

治奔豚,小腸諸氣,痛不可忍。趙彭老知軍方,詹武子傳。

玄胡索,川楝子(炒),舶上茴香(炒),全蠍(炒,各一兩),附子(半兩,去皮臍,生用)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痛作時用熱酒調下,甚者不過再服,神效!

白話文:

此方劑名為「一捻金散」,是用來治療奔豚病,以及小腸各種氣痛,痛到無法忍受的狀況。這是趙彭老知軍的方子,由詹武子傳下來的。

藥材包含:玄胡索、炒過的川楝子、炒過的舶上茴香、炒過的全蠍,各一兩,以及半兩的生附子,需要去除皮和臍。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在疼痛發作時用熱酒調服,如果疼痛劇烈,再服用一次即可,效果非常顯著。

4. 治陰腎腫大

凌醫云胡偉節傳,曾以治人有效!

荊芥穗不以多少,新瓦上炒乾,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即散。

白話文:

凌醫師說,這是胡偉節傳授的方子,曾經用來治療他人有效!

用荊芥穗,不論多少,放在新的瓦片上炒乾,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調服,腫塊就會消散。

5. 治疝氣偏墜等疾灸法

鄭亨老親曾得效。

以淨草一條,第及麥稈尤妙,度患人口兩角為一則折斷,如此三則折成三角,如△字樣,以一角安臍中心,兩角在臍之下兩旁,尖盡處是穴。若患在左即灸右,在右即灸左,兩邊俱患,即兩穴皆灸,艾炷如麥粒大,灸十四壯或二十一壯即安也。

白話文:

鄭亨老先生親身使用過這個方法,而且有效。

取一條乾淨的草,最好是用麥稈,量取患病者口兩邊嘴角之間的距離,將這長度的草折成一段。像這樣折三段,就會形成一個三角形,就像「△」這個符號一樣。將這個三角形的一個角對準肚臍中心,另外兩個角放在肚臍下方兩側,兩個角的尖端就是穴位。如果病患的疝氣在左邊,就灸右邊的穴位;如果疝氣在右邊,就灸左邊的穴位;如果兩邊都有疝氣,就灸兩邊的穴位。艾炷的大小像麥粒一樣,每處灸十四壯或二十一壯就會痊癒。

6. 治寒濕氣

小腹疼,外腎偏大腫痛。軍頭司何押番傳與陳端,遇發時只一兩服立定。何云等子輩常服此藥,故無下部之疾。

茴香,柿楂子(《本草》名糖球子,唯滁州者入藥)

上二味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鹽酒調,空心熱服。

白話文:

小腹疼痛,陰囊腫大且偏向一側,並伴有疼痛。軍頭司的何押番將這個藥方傳給陳端,如果發作時,服用一兩份藥就能立刻見效。何云等他的子輩經常服用這個藥,所以沒有下部(陰部)的疾病。

茴香、柿楂子(《本草》稱作糖球子,只有滁州產的才可入藥)。

以上兩味藥材等分,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或二錢,用鹽和酒調和,空腹時趁熱服用。

7. 淋㳿藥方

蛇床子,川椒,木通,石茱萸,藁本,陳橘皮(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用連根蔥白七枚,水三碗,藥兩匙,煎五、七沸,先噓,候通手淋洗。

白話文:

蛇床子、川椒、木通、石茱萸、藁本、陳橘皮,每樣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每次取用藥粉兩湯匙,連同帶根的蔥白七根,加水三碗,一起煎煮到沸騰五到七次,先用蒸氣薰蒸患處,等溫度稍微降低,可以用手觸碰時,再用藥液淋洗患處。

8. 治小腸氣

鄭判院擢方。

用曾經煅金銀坩堝子捶碎,碾了,研,令極細,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又方,至危殆者,灌下藥即愈。知省甘太尉云,禁中方神效,趙撫干傳。海水團用炭火燒存性灰,熱酒調。如無,烏賊腸亦可。

郭察院名德麟傳與葛丞相云,十餘年前嘗苦疝氣,灸之而愈,其法於左右足第二指下中節橫紋中,各灸七壯至三七壯止,艾丸不須大,如麥粒而緊實為上,太大恐瘡難將息,旬日半月間不可多步履,仍不妨自服它藥。渠灸後至今不發。葛甥子綱嘗依此灸之,亦驗!

白話文:

鄭判院的獨門秘方:

用曾經燒過金銀的坩堝碎片敲碎,碾磨,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熱的酒調服。

還有一個方子,對於病情危急的患者,灌服此藥就能痊癒。聽說甘太尉說,這是宮廷中的秘方,非常有效,是趙撫幹傳下來的。將海鹽團用炭火燒成灰,保留藥性,用溫熱的酒調服。如果沒有海鹽,也可以用烏賊的腸子代替。

郭察院名德麟傳給葛丞相的方法說,他十多年前曾經患有疝氣,用艾灸治好了。方法是在左右腳的第二個腳趾下方,中間關節的橫紋處,各灸七壯到二十一壯。艾灸用的艾柱不用太大,像麥粒大小且緊實最好,太大的話怕傷口難以癒合。艾灸後十天半個月內不要走太多路,但仍然可以服用其他藥物。他灸完之後到現在都沒有復發。葛丞相的侄子葛綱也曾經用這個方法灸治,也有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