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濟世良方》~ 下卷 (27)
下卷 (27)
1. 論治傷寒方
傷寒發熱而厥者,便有可生之機,邪往外出也。然厥可一二,不可頻頻,下利至甚,如何可久厥乎。蓋因下寒上熱,結於胸中,而陰陽之氣,不能彼此之相接也。必須和其陰陽,通達其上下,死可變生。方用:人參三兩,白朮五錢,甘草一錢,蘇子一錢,附子二錢。水煎服,二劑愈。
傷寒熱六七日不下利,忽然下利者,危症。況汗出不止乎,乃亡陽也。有陰無陽,死症明矣,當何以救之,陽之外越,因陰之內祛也。急以人參二兩,北五味一錢,急煎湯救之可生。然而貧寒者安可得參,另立一方:白朮、黃耆各三兩,當歸一兩,北五味一錢,白芍五錢。水煎服。此方補氣血,救陽氣之外越,陽回則汗止矣。此方可救危亡於頃刻也。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急矣。其關元之脈者,非灸不能出也。灸之後,脈仍不出,反作微喘者,氣逆而不下,乃奔於上,而欲絕也,本是死症。急用:人參一兩,麥冬一兩,牛膝三錢,熟地五錢,甘草一錢,附子一錢,名為還脈湯。一劑而脈出者死,若漸漸而出者可望全生也。
傷寒,下利十餘行,脈反實者,死。何也?亡陽宜脈之虛弱,而反不虛,現假實之象也。是正氣耗絕,為邪氣所障,邪盛正氣消亡,欲不死不可得也。何以救之哉,仍補其虛可也。方用:人參一兩,茯苓二兩,白朮一兩。水煎服。一劑假變為真,則症變真,生矣。
呂祖曰:妙論如見,吾不能言之矣。
白話文:
論治傷寒方
傷寒發燒又出現厥冷(四肢冰冷),其實是有機會活命的,因為邪氣正往外排出。但是厥冷只能出現一兩次,不能反覆出現,如果下痢非常嚴重,怎麼可能持續厥冷呢?這是因為下焦寒冷,上焦發熱,寒熱之氣結聚在胸中,陰陽之氣無法互相溝通。必須調和陰陽,使氣血暢通上下,才能起死回生。方劑:人參三錢,白朮五錢,甘草一錢,蘇子一錢,附子二錢。水煎服,兩劑即可痊癒。
傷寒發熱六七天不下痢,突然下痢,這是危急的症狀。更何況還不停地冒汗,這是陽氣衰竭的表現。有陰氣而無陽氣,是明確的死症,該如何搶救呢?陽氣外泄,是因為陰氣內虛所致。需立即用人參二錢,北五味子一錢,快速煎湯服用,可以救活。但貧困的人哪能取得人參呢?另有一個方劑:白朮、黃耆各三錢,當歸一錢,北五味子一錢,白芍五錢。水煎服。這個方劑補益氣血,救治陽氣外泄,陽氣回歸,汗就會止住。這個方劑可以立即挽回危急的生命。
下痢、手足厥冷、無脈搏,情況十分危急。此時的關元穴脈搏,非用灸法不可使之顯現。灸治後,脈搏仍然沒有出現,反而出現輕微喘息,這是氣逆而不下降,反而上衝,將要死亡的表現,本是死症。需立即使用:人參一錢,麥冬一錢,牛膝三錢,熟地五錢,甘草一錢,附子一錢,名為「還脈湯」。服用一劑後脈搏就出現的,則必死無疑;如果脈搏逐漸出現,則有望痊癒。
傷寒,下痢十多次,脈搏反而有力,這是死症。為什麼呢?陽氣衰竭應該脈搏虛弱,而反而不虛,這是假象。這是正氣耗盡,被邪氣阻礙,邪盛正氣衰竭,想要不死是不可能的。如何搶救呢?還是要補益虛弱之處。方劑:人參一錢,茯苓二錢,白朮一錢。水煎服。一劑藥後,假象變為真實,症狀好轉,就能活下來。
呂祖說:妙論如見,我無法再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