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案辨疏》~ 卷下 (10)
卷下 (10)
1. 脾肺虧損咳嗽痰喘等症
而其出也,必淋漓而不斷。今曰如湧,非淋漓可知,當溫補之者也。故見如是症不必色脈為據,即應留意在虛寒一路,更何論咳嗽發熱,胸滿躁渴等症,疑為不可溫補也。
一婦人不得於姑,患胸膈不利,飲食無味,此脾肺俱傷,痰鬱於中,先用歸脾湯加山梔、撫芎、貝母、桔梗,諸症漸愈。後以六君加芎、歸、桔梗。間服全愈。
疏曰:此案云患咳者,乾咳而無痰也。丹溪云咳而無痰者,此係火鬱之症,乃痰鬱火邪在中,用桔梗以開之下,用補陰降火不已,則成勞。此為不得志者有之。今此案云:不得於姑,豈非不得志者乎?以丹溪法論,治當先用開提之品,繼用補陰降火之藥,參、耆、術等似未可用。而先生先用歸脾加味者,誠可見其脾肺俱傷也。
夫歸脾治鬱結傷心脾之方,未嘗言及於肺。然鬱結既能傷心脾,何不能傷脾肺?歸脾既能治心脾,何不能治脾肺耶?且其所以加山梔、撫芎、貝母、桔梗者,山梔即寓降火之意,撫芎即寓散郁之意,貝母即寓清痰之意,桔梗即寓開提之意,標本兼治法也。後以六君加芎、歸,亦氣血兩補而兼消痰之劑,更加桔梗,仍不忘開提意耳。
獨始終不用補陰之品,是先生之獨見也。予曾治一婦人,患乾咳嗽而兼泄瀉。先用異功散而泄瀉。繼用逍遙散而乾咳痊。一醫用滋陰之品,內熟地五錢,一劑而兩症俱劇,瀉劇則咳亦劇。余仍用前藥不應,乃以異功散內白朮三錢,陳皮易橘紅加蘇梗一錢,桔梗二錢,兩劑而愈。
四劑而痊。是知此症多不利於補陰降火也。蓋不得志而至於鬱結者,其氣多陷,補陰降火則其氣更陷矣。宜增其劇也,然此是治脾肺氣虛所致者,然而若因陰虛火燥及血虛火鬱所致者,則補陰降火之法,仍不可廢。《原病式》曰:瘦者腠理疏通而多汗泄,血液衰少,而為燥熱。
故多勞嗽之疾也。又《醫貫》曰:有一等乾咳嗽者,極難治,此係火鬱之症,乃痰鬱其火邪在中,用逍遙散以開之下,用補陰之劑,此陰血虛而火鬱治法也。
一婦人咳嗽,早間吐痰甚多,夜間喘急不寐,余謂早間多痰乃脾虛,飲食所化,夜間喘急,乃肺金陰火上衝,遂用補中益氣加麥冬、五味而愈。
疏曰:早間正脾胃空虛之時,故凡病發於此時,皆作氣分主治。不特咳嗽吐痰為然也。夜間正陰經行度之時,故凡病發於此時,皆作陰分主治。不特喘急不寐為然也。況痰屬飲食所化,非脾虛不化也。而早間又飲食正化之後,乘虛而動,能不吐痰乎?喘屬陰火上衝,非陰虛不沖也。
而夜間又陰火正沖之候,乘虛而上,能不喘急乎?但補中益氣湯在咳嗽者,恆畏用之,而在喘急,又恆忌用之。不知脾肺虛者,非補中不愈,加麥冬、五味則升者,不致驟升,而無犯。於喘急之畏忌,且能斂降陰火,正合其宜也。或曰陰火上衝,何不兼用六味。曰此案咳嗽吐痰喘急,大概脾肺氣虛為重,不宜於六味之沉降也。
白話文:
脾肺虧損咳嗽痰喘等症
咳嗽痰喘等症,若症狀持續不斷,如同泉湧般涌出,而非淅淅瀝瀝的,應當採取溫補的方法治療。因此,遇到這種情況,不必拘泥於面色和脈象,應當著重考慮虛寒的情況。即使出現咳嗽發熱、胸悶煩渴等症狀,也不一定就表示不能溫補。
一位婦女與婆婆關係不好,導致胸膈不舒暢,飲食無味,這是脾肺都受損傷,痰氣鬱結在體內。首先使用歸脾湯,加入山梔子、川芎、貝母、桔梗,諸症逐漸好轉。之後改用六君子湯,再加入川芎、當歸、桔梗,間歇服用,最終痊癒。
文中提到患者咳嗽,但為乾咳無痰。丹溪先生認為乾咳無痰是火鬱之症,是痰火鬱結在體內,應當用桔梗開通下焦,但若只補陰降火而不疏通,則會導致勞損。這種情況多見於鬱鬱寡歡之人。文中所述婦女與婆婆不和,豈非就是鬱鬱寡歡?若依據丹溪先生的理論,治療應當先用開通之藥,然後再用補陰降火之藥,參、耆、術等藥物似乎不宜使用。而文中醫生卻首先使用歸脾湯加味,可見其已診斷出脾肺俱傷。
歸脾湯用於治療鬱結傷及心脾,並未提及肺。但鬱結既然能傷及心脾,為何不能傷及脾肺?歸脾湯既然能治心脾,為何不能治脾肺?而且加入山梔子、川芎、貝母、桔梗,山梔子有降火作用,川芎有行氣散瘀作用,貝母有清痰作用,桔梗有宣通氣機作用,這是標本兼治的方法。後來改用六君子湯加川芎、當歸,也是氣血雙補兼消痰的藥方,再加桔梗,仍然不忘疏通氣機。
始終沒有使用補陰的藥物,這是醫生獨到的見解。我曾經治療一位婦女,患有乾咳兼泄瀉。先用異功散治療泄瀉,然後用逍遙散治療乾咳,痊癒。一位醫生使用了滋陰的藥物,熟地黃用五錢,一劑藥下去,兩種症狀都加重了,泄瀉加重,咳嗽也加重了。我仍然使用之前的藥物,無效,於是就在異功散中加入白朮三錢,用橘紅代替陳皮,並加入蘇梗一錢、桔梗二錢,兩劑藥就痊癒了。
四劑藥就痊癒了。由此可知,這種病症多半不宜使用補陰降火的方法。因為由於鬱結而導致氣機阻滯的人,其氣機多已下陷,再用補陰降火的方法,則氣機更陷,病情會加重。然而,這是治療脾肺氣虛所致的,但如果是陰虛火燥或血虛火鬱導致的,則補陰降火的方法仍然不可廢棄。《原病式》中說:瘦弱的人腠理疏鬆,容易出汗,血液不足,容易出現燥熱,所以容易患上咳嗽疾病。《醫貫》中也說:有一種乾咳很難治癒,這是火鬱之症,是痰火鬱結在體內,應當用逍遙散疏通下焦,再用補陰的藥物,這是陰血虛火鬱的治療方法。
一位婦女咳嗽,早上吐痰很多,晚上喘息難眠。我認為早上吐痰多是脾虛,飲食消化不良;晚上喘息是肺金陰虛,陰火上逆,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再加麥冬、五味子,很快就痊癒了。
早上是脾胃虛弱的時候,所以凡是這個時候發病的,都應當從氣分入手治療,不只是咳嗽吐痰如此。晚上是陰經運行的時候,所以凡是這個時候發病的,都應當從陰分入手治療,不只是喘息難眠如此。痰是飲食所化的,不是脾虛就不能化,早上又是飲食消化之後,乘虛而動,能不吐痰嗎?喘是陰火上逆,不是陰虛就不會上逆,晚上又是陰火上逆的時候,乘虛而上,能不喘息嗎?但是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咳嗽,通常都擔心使用,用於治療喘息,也通常都忌諱使用。不知道脾肺虛弱的人,不用補中益氣湯就不能痊癒,加上麥冬、五味子,則上升之氣不會驟然上升,而不會犯忌諱。對於喘息的忌諱,又能斂降陰火,正合適宜。有人問:陰火上逆,為何不兼用六味地黃丸?因為這個病例咳嗽吐痰喘息,主要是脾肺氣虛,不宜使用六味地黃丸的沉降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