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案按選》~ 卷三 (2)
卷三 (2)
1. 喘
孫文垣治凌繹泉,年已古稀,原有痰火之疾。正月初旬,因勞感冒,內熱咳嗽,痰中大半是血,鼻流清水,舌苔焦黃芒刺,語言強硬不清,二便不利,喘急礙臥,亦不能仰,以高枕安桌,日惟額伏枕上而已。醫治半月不效。孫診之:兩手脈浮而洪,兩關脈滑大有力。知其內有積熱,痰火為風邪所閉,復為怒氣所加,故血上逆。
議者以高年見紅,脈大發熱為懼。孫曰:此有餘證,諸公認為陰虛而用滋陰降火,故不瘳,法當先驅中焦痰火積熱,後以地黃補血等劑收功可也。乃以栝蔞、石膏各三錢,半夏曲、橘紅、桑皮、前胡、杏仁、酒芩、蘇子水煎,沖蘆菔汁一杯。一劑而血止。次日診之,脈仍浮而洪大,尚惡寒,此因先時不解表,竟用滋陰,又加童溺降下太速,以致風寒鬱而不散,故熱愈甚也。改以定喘湯,一劑而喘減,二劑而熱退不惡寒。
再診之,兩手浮象已無,惟兩關脈鼓指,此中焦痰積膠固,不可不因其時而疏導之。以清中丸同當歸龍薈丸共二錢進之,其夜下稠黏穢積甚多。余憶丹溪有云:凡哮喘火盛者,白虎加黃連有功。正此證對腔法也。與十劑,外以清中丸同雙玉丸夜服,調理而安。
俞按:此人以富貴之體,古稀之年,不能臥又半月之久,亦甚危矣。乃竟用消痰發表清火行滯重劑收功,可見病無一定之局,只恐棄活著而走死著,又防活著認得不清,必以半攻半補、不攻不補為持重之法,仍是死著也。
張路玉治孫起怕肺脹案。
又治一尼案。
俞按:此方加減最巧。上案用七氣湯成方亦巧。觀其論脈溯因,而細心體貼之,乃知其巧。
繆松心治嘉善範某,哮喘已久,向服金匱腎氣,時效時不效。繆曰:伏飲內踞有年,明是陽衰濁泛,但綿延日久,五旬外痰中雜以血點,陰分亦漸損傷,偏剛偏柔,用藥兩難措置。仿金水六君煎意,用熟地炭四錢,當歸炭、青鹽制陳皮各一錢,茯苓、淡菜漂、杏仁去皮尖鹽水炒各三錢,炙草四分,川貝一錢五分。半月後復診:晨用金匱腎氣丸以治本,晚用苓桂術甘加味以治標。
生於術米泔浸切片曬,茯苓、鹿脊骨用麻黃四錢煎湯炙各三兩,粗桂木曬八錢,半夏炒二兩,炙草六錢,杏仁霜一兩六錢,北細辛三錢曬。水泛丸。此證向來背脊惡寒,甚則哮發。服此方而畏寒除。隔三年忽起淋濁,莖中脹痛。繆曰:此新病,以瀉丙出壬為正治,但素有痰飲,滋膩之品,傷陽助濕,究非所宜,當變法治,庶與本證無礙。
羊脊骨五錢,小木通一錢,鹽水炒黃柏三分,赤白茯苓各一錢半,甘草梢、水飛辰砂調各五分。三劑淋濁即愈。半年後改定丸方。曰:飲踞中焦,歷年已久,前主溫煦太陽寒水之臟,與病機極合,用藥可無事更張。第溺管有精淋,由來已非旦夕,雖云腎氣不堅所致,其降多而升少,亦非所宜。
白話文:
孫文垣治療凌繹泉,他年事已高,原本就有痰火的疾病。農曆正月初,因為勞累和受涼感冒,導致內熱咳嗽,痰中大部分是血,鼻子流出清水,舌苔呈現焦黃色且有芒刺,說話困難且不清楚,大小便不順暢,呼吸急促到無法躺平,也不能仰躺,只能將高枕放在桌上,每天只能額部伏在枕上。醫生治療了半個月都沒有改善。
孫文垣診斷:他的脈象浮而且洪大,兩關脈滑大有力。孫文垣知道他體內有積熱,痰火被風邪封閉,又被怒氣影響,所以血液向上逆流。
有人認為他年紀大看到紅色,脈大發熱很可怕。孫文垣說:這是過剩的症狀,各位醫生認為是陰虛使用滋陰降火的藥物,所以病情沒有改善,應該先驅除中焦的痰火和積熱,後用熟地黃補血等藥物收功才對。於是使用栝蔞、石膏各三錢,半夏曲、橘紅、桑皮、前胡、杏仁、酒芩、蘇子水煎,再沖蘆菔汁一杯。服用一劑後,血就停止了。第二天再次診斷,脈象仍然浮而洪大,還怕冷,這是因為先前未解表,竟使用滋陰,又加上童尿降下的速度太快,導致風寒鬱結無法散開,所以熱度更嚴重。改用定喘湯,服用一劑後喘息減少,兩劑後熱度退且不再怕冷。
再次診斷,兩手的浮象已經消失,只有兩關脈跳動,這是中焦痰積固化,必須在這個時候疏導。使用清中丸和當歸龍薈丸共二錢,那晚排出很多濃稠的穢積。我回想起丹溪曾經說過:凡哮喘火旺盛的人,白虎加黃連有功效。正好符合這個症狀的治療方法。給予十劑,晚上服用清中丸和雙玉丸,進行調理後病情安穩。
孫文垣評論:他有著富貴的身體,年紀已大,不能躺平又持續了半個月,這是很危險的情況。然而,竟然使用消痰、解表、清火、行滯的重藥收功,可以見到疾病並沒有固定的模式,只是害怕拋棄活著的跡象而走向死亡的跡象,又擔心活著的跡象認得不清,必然會使用半攻半補、不攻不補的保守方法,這仍然是走向死亡的方法。
張路玉治療孫起怕的肺脹病例。
又治療了一個尼姑的病例。
孫文垣評論:這個處方加減非常巧妙。上面的案例使用七氣湯配方也很巧妙。觀察他對於脈象和病因的分析,細心體貼,才能理解他的巧妙。
繆松心治療嘉善的範某,他患有哮喘很久,過去服用金匱腎氣,有時有效,有時無效。繆松心說:潛伏的飲食問題存在多年,明顯是陽氣衰弱,濁氣泛濫,但長期以來,五十歲後痰中夾雜血點,陰分也逐漸受損,偏向剛或柔,用藥兩難。模仿金水六君煎的意圖,使用熟地炭四錢,當歸炭、青鹽制陳皮各一錢,茯苓、淡菜漂、杏仁去皮尖鹽水炒各三錢,炙草四分,川貝一錢五分。半個月後再次診斷:早晨使用金匱腎氣丸治療根本,晚上使用苓桂術甘加味治療表面。
生於術米泔水浸泡切片曬,茯苓、鹿脊骨用麻黃四錢煎湯炙各三兩,粗桂木曬八錢,半夏炒二兩,炙草六錢,杏仁霜一兩六錢,北細辛三錢曬。用水泛製成藥丸。這個症狀過去背脊惡寒,甚至引發哮喘。服用這個方子後,畏寒消失了。三年後突然出現淋濁,莖中脹痛。繆松心說:這是新的疾病,以瀉丙出壬為正確的治療方式,但原本有痰飲,滋膩的食品傷害陽氣和增加濕氣,終究不是適合的選擇,應該改變治療方式,這樣纔不會影響原本的症狀。
羊脊骨五錢,小木通一錢,鹽水炒黃柏三分,赤白茯苓各一錢半,甘草梢、水飛辰砂調各五分。服用三劑後,淋濁就痊癒了。半年後更改藥丸配方。繆松心說:飲食問題在中焦存在多年,之前主要溫暖太陽寒水的臟腑,與疾病的機制非常吻合,用藥可以不用更換。只是尿道有精淋,來源已經不是短時間的事,雖然可以說是腎氣不堅所致,但下降多於上升,也不適合。
現在創造一個方子,以便兼顧:嫩毛鹿角鎊二兩,羊脊骨炙黃打碎、生菟絲子曬、生於術米泔水浸泡曬乾、茯苓曬各三兩,北細辛曬、蜜炙麻黃各三錢,生黃耆皮曬、杏仁霜、炒黃半夏各一兩五錢,粗桂木七錢曬,炙黑甘草五錢,橘紅一兩曬。研磨成粉末,使用薏苡仁煮漿糊製成藥丸。
幾年後,他已經六十多歲,更換藥丸配方:使用熟地水煮四兩,歸身、嫩毛鹿角、澤瀉炒、半夏炒黃各一兩五錢,茯苓、生白朮米泔水浸泡曬乾、羊脊骨炙黃打碎、杏仁霜各三兩,橘紅曬一兩,炙黑甘草五錢,熟附子七錢,淮牛膝一兩四錢,生左蠣研細水飛二兩,北細辛曬三錢;蛤蚧兩對,去頭足炙為粉末。薏仁煮漿搗製成藥丸。
孫文垣評論:使用的各種方子,攝取和納入腎陽,溫通督脈,疏理肺氣,開闊濁痰,標本都能照顧,技巧達到極致,所以服用後舊疾全部痊癒。(雄按:對於虛寒的哮喘,可以參考這個案例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