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案按選》~ 卷二 (20)
卷二 (20)
1. 噎膈
又河間獻縣人患此,臨危囑其妻剖喉取物以去其病,比死,其妻如所誡,於喉間得一物,非骨非肉,質甚堅韌,刀斧莫能傷,擲之園中樹上,經年亦不損壞,一日其子偶之園中,見一物黏綴草間,栩栩搖動,審視則其父喉中物也。異而佇目半日許,物竟消化,遂採其草藏之。
有病噎者,煎草與飲,三啜即愈,遂以治噎擅名,如是十餘年,後其草不生始止,是世間原有專治此證之藥矣。余臆度之,此證當由肝過於升,肺不能降,血之隨氣而升者留積不去,歷久遂成有形之物,此與失血之證同源異脈。其來也暴,故脫然而出為吐血;其來也緩,故流連不出為噎膈。
湯液入胃,已過病所,必不能去有形之物,故不效。其專治此證之藥,必其性專入咽喉,而力能化瘀解結者也。昔金溪一書賈患此,向余乞方,余茫無以應,思韭葉上露水善治噤口痢,或可旁通其意,其人亦自知醫,聞之甚悅,遂煎千金葦莖湯,加入韭露一半,時時小啜之,數日竟愈。
後未嘗以治他人,未知其果能累試輒驗否?偶舉此以告孟英,以為可存,因附錄之,以質世之深於此道者。
雄按:近得一方,以新生小鼠新瓦上焙乾研末,醇酒沖服,極有效。
白話文:
噎膈
河北獻縣有人患噎膈症,臨死前囑咐妻子剖開他的喉嚨取出病因。他死後,妻子按照遺囑做了,在喉嚨裡找到一塊東西,既非骨頭也非肉,質地非常堅韌,刀斧都無法損壞,便把它扔到園中樹上,多年都不腐壞。有一天,他兒子偶然到園中,看見一個東西黏在草叢間,還微微晃動,仔細一看,正是他父親喉嚨裡取出的那樣東西。兒子驚奇地盯著看了半天,那東西竟然自行消解了,於是他就採集了附近的草藥收藏起來。
後來有人患噎膈症,他就煎煮這種草藥給病人喝,喝上三口就痊癒了。於是他就靠治療噎膈症出了名,持續十多年,直到這種草藥不再生長才停止。這說明世上本來就存在專門治療這種疾病的藥物。我推測,這種疾病可能是因為肝氣過於上升,肺氣不能下降,導致隨氣上升的血瘀積不去,時間久了就形成了有形之物,這和失血症的病因相近,只是症狀表現不同。發病迅速的就表現為吐血;發病緩慢的就表現為噎膈。
湯藥進入胃部,已經過了病灶所在位置,就無法去除有形的病物,所以療效不佳。專門治療這種疾病的藥物,必須是藥性專入咽喉,並且能夠化瘀解結的。以前金溪一位書商患此病,向我求方,我卻束手無策。我想到韭菜葉上的露水善於治療噤口痢,或許可以類比治療,那人也懂一些醫術,聽後非常高興,於是煎了千金葦莖湯,加入一半韭菜露水,少量多次服用,幾天後竟然痊癒了。
後來我沒有用這個方法治療過其他人,不知道是否每次都能有效。我偶然提及此事告訴孟英,認為值得保存,因此附錄在此,請教那些精通此道的人。
附註:最近得到一個方子,用新生小老鼠在瓦片上焙乾研成粉末,用好酒沖服,療效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