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案按選》~ 卷二 (18)
卷二 (18)
1. 痞滿
)庚午四月,張公復至,曰膠痰去,病根拔矣。骨痿不能自行立者,濕氣留伏脾經故也。投以白朮煎,用白朮一斤,蒼朮四兩,作膏服之,未終劑而起。此病奇而久,約費千日之醫治,竟得全生,故備識之。
俞按:陳公以縉紳先生而講醫理,卻極精深。所論噙化丸治法微妙,切合病機,雖老醫見不到此。(雄按:《廣筆記》莊一生曾用此法,宜參。)至於張承溪之用術煎,不認骨痿為腎虛而為脾濕,見亦高人數等矣。(雄按:張公早洞悉其病源也。蓋濕痿與陰虛痿見證相似,而病源迥異,須參脈色舌苔及便溺,自有分別。)
白話文:
痞滿
庚午年四月,張先生再次來訪,說膠痰已經排出,病根也拔除了。他之前骨頭軟弱,不能自行站立,是因為濕氣停留在脾經造成的。我給他開了白朮膏,用白朮一斤,蒼朮四兩,作成膏劑讓他服用,藥還沒吃完,他就自己能站起來了。這個病很奇怪,而且病程很長,大約花了千日才治好,最終保住了性命,因此詳細記錄下來。
俞氏評論:陳先生雖然是位官紳,但醫理卻非常精深。他提出的噙化丸治療方法,非常微妙,完全切合病情,即使是資深老醫生也未必能做到這樣。關於張承溪先生使用白朮膏治療的案例,他並沒有把骨頭軟弱歸因於腎虛,而是認為是脾濕引起的,見解之高,令人敬佩。(張先生早就洞悉了病因。因為濕邪導致的痿證和陰虛導致的痿證症狀相似,但病因卻完全不同,必須仔細觀察脈象、面色、舌苔以及大小便的情況,才能區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