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案按選》~ 卷二 (1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5)

1.

李集虛勞而無度,醉而使內,汗出多痰,服寬膈化痰之藥,轉覺滯悶。李士材診其脈沉而澀,兩尺尤甚,因謂其婿曰:痰得澀脈,一時難愈,況尺中澀甚,精傷之象也。在法不治,勉用補中益氣加半夏、茯苓。二劑有小效,眾皆喜。余曰:澀象不減,脈法無根,死期近矣。果十餘日而沒。

俞按:此與立齋所治梁厚齋同一澀脈,而死生不同者。彼惟尺脈浮大,按之則澀,此是六部沉澀,兩尺尤甚,輕重自別也。況又云脈法無根,想是沉而細澀,按之欲絕耳。不然,哮嗽門中顧明華案,(見喘門。)亦系澀脈,何以先補養而後吐下,仍能愈之耶?

雄按:汗出精傷,脈法無根,固是死證,然不宜用此等藥矣。

楊曰:尺中既虛,何故復用升提?既患汗出,何故又用升、柴?

又治秦景明素有痰飲,每歲必四五發,發即嘔吐不能食,此病久結成巢囊,非大涌之弗愈也。須先進補中益氣,十日後瓜蒂散頻投,湧如赤豆沙者數升,已而復得水晶色升許,如是者七補之七湧之,百日而窠囊始盡,專服六君子、八味丸,經年不輟。(雄按:脈證皆未詳述,不知何故。)

俞按:人身本無所謂痰,痰因病而生耳。惟治其所以生痰之病,則痰自除。至方書所載,有風痰、寒痰、火痰、濕痰、燥痰、清痰、老痰、味痰、酒痰、郁痰、頑痰、驚痰、虛痰種種名色,而變現諸症,千態萬狀,又似種種雜病,此又不得以種種雜病法治,但治其痰則病自去。蓋標而本之,本而標之,總在醫家之變通也。

雄按:黃錦芳云:鉛山張敬亭患痰喘,反覆顛倒,夜不能寐,不思飲食,舌苔甚滑,診其脈洪數有力,而左獨甚,醫者謂其痰白為寒,進廣、半、川樸,餘力止之曰:凡審病須兼眾證與脈並審,不可專指痰色一證為據。

若痰白而見氣緩不促,脈數無力,或軟滑,其白應作寒看,今則六脈皆數,皆數非火而何?又痰白而胸腹不熱而和,其白亦作寒看,今自臍至胸,有如火烙,非火而何?又氣喘不急,痰出舒緩,其痰之白亦作寒看,今喘如雷鳴,急迫已極,非火而何?正如釜下火急,釜中之水,被火逼迫上沸,滾為白沫,宜乎其痰白如銀也。遂以六味地黃湯投之,兩劑而沸略減,多劑而沸始平。

(雄)謂世人但以痰色辨寒熱,每多誤治,何氏《醫砭》嘗論之矣。而此案審證須兼眾證與脈並審一語,尤為臨證要訣,不僅為辨痰而發也。第案中未辨其溲便如何,則兼證尚欠詳晰。如兼見小溲短赤者,六味湯送下滋腎丸,必奏效更捷。

楊曰:痰證極多,而古今方書所載,不過燥濕健脾而已。至治熱痰之方,已不多見,若陰虛生痰,則絕無論及者。喻氏稍引其端,而不肯暢明其旨,致後人無徑可尋,誠憾事也。

白話文:

李集虛弱且過度勞累,醉酒後進行房事,導致汗出很多,產生大量痰液。他服用了一些開胸順氣化痰的藥物,反而感覺更加憋悶。李士材診斷他的脈象沉而澀,尤其是雙腳脈象更嚴重,於是對他的女婿說:痰多加上脈象澀,短時間內很難痊癒,而且兩腳脈象特別澀,這是精氣受損的徵兆。按照醫理來看,這種情況很難治療,勉強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半夏、茯苓。吃了兩劑後有些效果,眾人都感到高興。我卻說:脈象澀的情況沒有減輕,脈象顯示身體底子已經虛弱,死期應該快到了。果然,十幾天後他就去世了。

俞按:這與立齋所治療的梁厚齋一樣都是脈象澀,但是結果卻不同。梁厚齋只是腳脈浮大,按下去才會澀,而李集是全身脈象都沉澀,腳脈尤其嚴重,輕重自然不同。況且脈象顯示身體底子已經虛弱,估計脈象沉澀到極點,按下去幾乎沒有脈象了。如果不是這樣,像哮嗽門中的顧明華案例,也是脈象澀,為什麼先補後吐下,還能痊癒呢?

雄按:汗出過多導致精氣受損,脈象顯示身體底子已經虛弱,確實是死亡的徵兆,然而不應該使用這樣的藥物。

楊曰:既然腳脈已經虛弱,為什麼還要使用升提的藥物?既然已經汗出過多,為什麼又要使用升麻、柴胡?

再說治療秦景明,他本來就有痰飲病,每年必定發作四五次,每次發作就嘔吐不能吃飯,這個病長期積累形成了一個囊狀物,不經過大吐是不可能痊癒的。必須先進補中益氣湯十天,然後頻繁使用瓜蒂散,吐出像紅豆沙一樣的東西幾升,然後又吐出像水晶一樣的東西一升左右,這樣反覆補充和吐出七次,一百天後囊狀物終於消失,專門服用六君子湯和八味丸,一年都不間斷。

俞按:人體本身並不存在所謂的痰,痰是因為疾病而產生的。只有治療產生痰的根本疾病,痰才能自己消失。至於方書中記載的各種痰,如風痰、寒痰、火痰、濕痰、燥痰、清痰、老痰、味痰、酒痰、鬱痰、頑痰、驚痰、虛痰等等,這些痰表現出的症狀千變萬化,又像是各種不同的疾病,但是不能用各種疾病的治療方法來治療,只要治療痰,疾病自然就會消失。治療標本,本末倒置,總之醫生需要靈活應變。

雄按:黃錦芳說:鉛山的張敬亭患有痰喘,反覆轉動,晚上無法入睡,不想吃飯,舌苔非常滑,診斷他的脈象洪大快速有力,左邊的脈象更嚴重,醫生認為他的痰白是因為寒,進食廣、半、川樸,我強烈阻止他說:審查疾病必須結合所有的症狀和脈象一起審查,不能只根據痰的顏色作為依據。

如果痰白,但是呼吸緩慢不急促,脈象快速無力,或者軟滑,那麼白色的痰應該視為寒。現在六脈全部快速,快速不是火是什麼?另外,痰白但是胸腹不熱,而是溫和,白色也可以視為寒。現在從肚臍到胸部,就像被火燒一樣,不是火是什麼?再者,氣喘不急,痰出緩慢,白色的痰也可以視為寒,現在喘息如雷鳴,急迫到極點,不是火是什麼?就像鍋下面的火急,鍋中的水被火逼迫上沸,滾成白色的泡沫,所以痰白如銀。於是使用六味地黃湯治療,兩劑後沸騰稍微減少,多劑後沸騰開始平息。

我認為世人只根據痰的顏色來辨別寒熱,經常會誤治,何氏的《醫砭》曾經討論過這個問題。而這個案例中審查症狀必須結合所有的症狀和脈象一起審查,這是臨牀診斷的重要原則,不僅僅是為了辨別痰。但是案例中沒有提到尿便的情況,因此其他的症狀還需要更詳細的描述。如果小便短赤,使用六味湯送下滋腎丸,效果一定更快。

楊曰:痰的症狀非常多,但是古今方書中記載的治療方法,不過是燥濕健脾而已。至於治療熱痰的方法,已經很少見,如果是由於陰虛導致的痰,更是毫無提及。喻氏稍微提到一點,但是不肯清楚地闡述,導致後人無從下手,這實在是一件遺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