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案按選》~ 卷二 (14)
卷二 (14)
1. 汗
慎齋治一人自汗足冷,不能行動,尺脈沉大,此脾氣下陷也,故肺失養而汗出;足乃脾腎經行之地,脾陽不舒,腎氣亦郁,所以冷也。以起脾養肺為本,溫腎為標,用參、耆、山藥補脾陰,固表扶肺,稍加桂溫之而愈。
俞按:自汗而足冷不能行動,顯系下焦虛寒矣。尺脈當沉細,何反沉大?粗工舍脈憑證,必將溫補肝腎,而用熟地、枸杞、蓯蓉、鹿茸、桂、附等藥;即憑脈論證,亦將認為下焦濕熱,而用二妙散、防己、黃耆等方,俱與脾氣下陷隔一層也。
又按:陽虛自汗,用參附、耆附、黃耆建中;陰虛盜汗,用當歸六黃湯、地黃湯加白芍、牡蠣、小麥、糯稻根鬚;表虛用玉屏風散;心虛用歸脾湯;肝火用左金、白芍、龍、牡;胃火用涼膈散、白虎湯;風勝用桂枝湯;濕勝用羌活勝濕湯;痰用導痰、溫膽;暑用清暑益氣;(雄按:有宜清不宜益者,故所論諸方皆不可執也。)以及麻黃根、敗蒲扇、封臍藥、外撲法,皆可擇用。
他如頭汗、陰汗、心窩汗、飲食汗,方各另採,總宜多閱諸書,固難備述也。
白話文:
慎齋醫師治療了一位病人,這位病人一直流汗,雙腳冰冷,無法正常行走。從脈診上發現他的兩手腕內側的脈象(尺脈)呈現沉且大的特徵,顯示他的脾氣下陷,導致肺部失去營養而流汗;雙腳是脾臟和腎臟運行的部位,脾臟的陽氣不舒暢,腎臟的氣血也會受到抑制,因此出現冰冷的症狀。治療上,主要以提振脾氣和養肺為根本,溫暖腎臟為次要目標,使用人參、黃耆、山藥等藥物補充脾臟陰氣,強化表皮和扶助肺部功能,稍微添加肉桂來溫暖身體,病人的症狀便得到了改善。
俞醫師補充說明:流汗加上雙腳冰冷無法行走,明顯是下焦虛弱且寒冷。在脈診上,下焦虛寒應該會呈現沉且細的脈象,為什麼會是沉且大的脈象呢?一般經驗不足的醫生可能會忽略脈象,只根據病徵來開溫補肝腎的藥,例如熟地、枸杞、蓯蓉、鹿茸、肉桂、附子等藥物;就算按照脈象來判斷,可能也會認為是下焦濕熱,而使用二妙散、防己、黃耆等方劑,但這些都跟脾氣下陷的問題相去甚遠。
再補充說明:陽氣虛弱導致的自汗,可以使用參附湯、耆附湯、黃耆建中湯;陰氣虛弱導致的盜汗,可以使用當歸六黃湯、地黃湯,再加入白芍、牡蠣、小麥、糯米根鬚;表氣虛弱可以使用玉屏風散;心氣虛弱可以使用歸脾湯;肝火旺盛可以使用左金丸、白芍、龍骨、牡蠣;胃火旺盛可以使用涼膈散、白虎湯;風邪過盛可以使用桂枝湯;濕邪過盛可以使用羌活勝濕湯;痰多可以使用導痰湯、溫膽湯;暑氣過盛可以使用清暑益氣湯。另外,麻黃根、敗蒲扇、封臍藥、外部撲法等方法,也可以酌情使用。
至於其他如頭部出汗、私處出汗、心窩出汗、飲食後出汗等情況,治療方法各有不同,必須閱讀更多的醫學文獻才能瞭解,這裡難以詳盡敘述。
2. 七情
王中陽治江東富商案。
俞按:豁痰湯亦逸人自定,乃以小柴胡湯去薑、棗,加紫蘇、薄荷、羌活、厚朴、陳皮、枳殼、南星。云治一切痰疾,為滾痰丸之副。或以前胡易柴胡。其泥金膏,則用陰地上蚯蚓糞三分,熟皮朴硝二分,同研細,水調敷。杖毒活血方,則用蛇床子、光草烏、火煅爐甘石、枯礬、檳榔、花粉、綠豆粉、凌霄花、赤石脂、白石脂、大薊根葉、小薊根葉,為末,另煎大黃汁調敷。云治杖瘡奇妙。
又治一富室子弟,因憂畏官事,忽患惡聞響聲,鞋履作聲亦即驚怖,有事則彼此耳語而已,飲食自若,舉動無差。王令服滾痰丸二次,即能起坐應酬,再以豁痰湯,分心氣飲,相間服之而愈。分心氣飲者,乃二陳加紫蘇、羌活、桑白皮、肉桂、青皮、腹皮、木通、赤芍也。
又治一人,因相識官員,為事猝為當道直入其室搜索,男人即驚死,其妻須臾蘇省,失志顛倒,棄衣摸空。王令服滾痰丸二次,下咽即睡,次夜又一服,仍用豁痰湯加枳實,服數日而愈。
白話文:
【七情】
這段文字講述的是中醫名家王中陽治療江東地區富商的案例。
俞按:豁痰湯是由小柴胡湯去掉薑和棗,然後加入紫蘇、薄荷、羌活、厚朴、陳皮、枳殼、南星組成的,是逸人自己制定的藥方。此方可用於治療各種痰疾,可視為滾痰丸的輔助治療。在某些情況下,前胡可以替換柴胡。至於泥金膏,則使用陰地上的蚯蚓糞三份,熟皮朴硝兩份,混合後研磨成細粉,用水調和敷用。而杖毒活血方則包含蛇牀子、光草烏、火煅爐甘石、枯礬、檳榔、花粉、綠豆粉、凌霄花、赤石脂、白石脂、大薊根葉、小薊根葉,研磨成粉末,另取大黃汁調和敷用,據說對治療杖瘡有奇效。
此外,王中陽還治療了一位富家子弟,因為擔心官事而突然害怕聽見聲音,即使是鞋子摩擦的聲音也會讓他驚恐萬分,於是人們只能彼此低聲交談,然而他的飲食和行動並沒有異常。王中陽讓其服用滾痰丸兩次,患者便能起牀應酬,接著再讓他服用豁痰湯和分心氣飲,交替服用後病情得到好轉。分心氣飲是由二陳加上紫蘇、羌活、桑白皮、肉桂、青皮、腹皮、木通、赤芍等成分組成。
另有一例,一位與官員相識的人,因該官員突然遭當權者搜查其住處,導致他當場嚇死,其妻子雖然不久後甦醒,卻精神錯亂,脫掉衣服後手足無措。王中陽同樣讓她服用滾痰丸兩次,吞下藥後便沉沉睡去,次夜再服用一次,同時加用豁痰湯加入枳實,經過幾天的治療,病情得到恢復。
3. 郁
周慎齋治一人,六脈澀滯,脅痛吐臭痰,噁心食不下。蓋脅者,少陽之分也。清氣不升,濁氣鬱於少陽之絡,故痛;濁氣上逆,故吐臭痰而噁心,濁氣故臭也;食不下者,少陽清陽之氣不升,則肝不能散精也。用柴胡、白蔻各二分,黑山梔、甘草各五分,白芍、丹皮各一錢,茯苓、廣皮各一錢五分,歸身八分,麥冬二錢。十帖全愈。
俞按:脅痛吐臭痰,昧者必妄認肺癰等症,得此論可與石山治臭痰一案,並垂不朽。
雄按:余治一勞力男子,深秋患發熱凜寒,咳嗽氣逆,不能仰臥,痰出甚臭,嗽則左脅大痛,溺赤便閉,口渴苔黃,脈則弦滑而數。細詢病因,其人平素嗜飲,醉飽後偏向左眠,是痰飲之積於左者,久而即臭,非內癰也。其發熱譫語,胸悶不飢,是積痰因感而動也。遂予石菖蒲、旋覆、竹茹、蔞仁、冬瓜子、枇杷葉、省頭草、滑石、黃芩、連翹、絲瓜絡、杏仁、蘆菔、海䖳,為大劑投之,痰更大吐,大便亦行,數劑而平。然舌轉光紅少液,脈亦弦數而勁,隨用甘涼養液涵陰,而食進病痊。
楊曰:讀此案,可知周案立論雖高,而用藥尚不能絲絲入扣,勿謂後人不及古人也。
白話文:
周慎齋醫生治療了一位病人,他的脈搏顯得滯塞,兩側肋骨疼痛,並且會吐出有臭味的痰,感到噁心吃不下東西。兩側肋骨部位,是中醫認為少陽經所管轄的地方。當身體的清氣無法上升,渾濁的氣就會在少陽經絡中積聚,因此造成疼痛;而當渾濁的氣向上逆流,就導致吐出有臭味的痰和噁心的感覺,因為渾濁的氣本來就有臭味;而吃不下食物,則是因為少陽經的清氣無法上升,使得肝臟無法正常地散佈精華。於是,他使用柴胡、白蔻各二分,黑山梔、甘草各五分,白芍、丹皮各一錢,茯苓、廣皮各一錢五分,歸身八分,麥冬二錢。服用十帖後,病人完全康復。
俞醫師評論:當遇到兩側肋骨疼痛並吐出有臭味的痰,不瞭解的人可能會誤以為是肺部疾病,但有了這個病例,可以和石山醫師治療有臭味痰的案例一起,成為永恆的典範。
雄醫師評論:我曾經治療過一位勞力工作者,他在深秋時出現發燒、畏寒、咳嗽、氣喘,不能平躺,痰液極臭,咳嗽時左側肋骨劇烈疼痛,小便顏色深且排便困難,口渴舌苔黃,脈象弦滑且頻繁。仔細詢問病情,得知這個人平常喜歡喝酒,喝醉後常偏向左側睡覺,因此痰液在左側積累,時間長了就產生臭味,而不是內部有膿瘍。他出現的發燒、胡言亂語、胸悶無食慾,是因為積存的痰受到感應而活動。於是,我開了石菖蒲、旋覆、竹茹、蔞仁、冬瓜子、枇杷葉、省頭草、滑石、黃芩、連翹、絲瓜絡、杏仁、蘆菔、海藻等藥物,大量地讓他服用,結果痰液大量排出,排便也順暢,服用了幾帖後病情穩定。然而,舌頭變得光亮紅潤且缺乏液體,脈象也變得弦滑且有力,我隨即改用甘涼的藥物滋養液體和陰分,病人開始進食,病情逐漸好轉。
楊醫師說: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周醫師的理論雖然高深,但在實際用藥上還未能達到完美,不能說後人一定不如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