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案按選》~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卷二

2.

周慎齋治一人,身熱至六七日,醫用地黃湯,遂致身體強硬,六脈沉伏,目定口呆,氣喘不能吸入。周曰:能呼不能吸,病由中焦實,脾不能運耳。用遠志、茯神各一錢,附子四分,橘紅六錢,磁石、蘇梗各一錢五分,沉香二分。一帖身和,六帖而安。蓋脾者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不運,則胃陽不行於肌肉,肌肉無陽,所以強耳。醒其脾,則胃陽通而身和矣。

俞按:議論甚佳,然不能解其制方之義。

雄按:此所云中焦實者,殆痰濕盛於中也,地黃湯純陰凝滯之劑,服後自然閉塞。方以六錢橘紅為君,佐以沉香、蘇梗,皆是宣降開通之品,而磁石鎮逆,遠志舒郁,附子溫運,茯神通心,制方之義如此,別無奧妙。其實橘紅不必如是之重,儘可以枳實為君也。他如附子可易薤白,遠志可易菖蒲,即沉香、磁石、茯神,亦可以旋覆、半夏、赭石、茯苓等易之也。慎齋好奇,專走僻徑,故用藥如此,而令人莫測其意耳。

楊曰:絕世聰明,具此卓識,方許讀古人書。

俞惺齋治文選金萃之,勞倦傷寒而發斑,斑出犯風遽隱,遂發痙,手足搐掉,不時跳躍,渾身震動,時欲昏暈。用牛蒡、殭蠶、土貝母、荊、防、鉤藤不應,其脈細而弦勁帶數,改用虎膝、歸、芍、生地、鉤藤、秦艽、荊芥、桑枝,痙跳減半。因思病屬厥陰,當寒熱兼施,乃以桂枝、羚羊角為君,仍佐血藥,加竹湯、薑汁,一服而愈,蓋宗丹溪治少年痘後發痙之法也。

白話文:

周慎齋治療一個人,這人身體發熱到第六或第七天,醫生使用地黃湯治療,結果導致他的身體變得非常僵硬,脈搏變得深沉難以觸及,眼睛呆滯,嘴巴張開,呼吸困難,好像無法正常吸氣。周慎齋說:能呼氣但不能吸氣,這是因為中焦部位實堵,脾臟功能運作不順所致。於是使用遠志、茯神各一錢,附子四分,橘紅六錢,磁石、蘇梗各一錢五分,沉香二分的藥方。服用一次後,病人的情況就有所好轉,服用六次後,病情完全穩定下來。因為脾臟的作用就是幫助胃部運行津液,如果脾臟運作不順,那麼胃部的陽氣就不能在肌肉中流動,肌肉缺乏陽氣,就會變得僵硬。一旦脾臟被喚醒,胃部的陽氣就能流通,身體也就恢復了。

俞氏按語:這個理論很好,但是無法理解他制方的理由。

雄氏按語:這裡所謂的中焦實堵,可能是因為中焦部位的痰濕過多。地黃湯是一種純陰性的藥物,服用後自然會導致堵塞。藥方中以六錢的橘紅作為主藥,輔以沉香、蘇梗,這些都是能宣泄下降,開通氣機的藥物,而磁石有鎮定逆氣的效果,遠志能疏解鬱結,附子能溫暖運行,茯神能通心,制方的道理就在這裡,並沒有什麼深奧的祕訣。事實上,橘紅的份量不一定需要這麼大,完全可以使用枳實作為主藥。此外,像附子可以換成薤白,遠志可以換成菖蒲,甚至沉香、磁石、茯神,也可以換成旋覆、半夏、赭石、茯苓等藥物。周慎齋喜歡嘗試新奇的療法,專門選擇一些偏門的方法,所以才會使用這種藥方,讓人無法揣測他的想法。

楊氏說:只有極其聰明的人,纔能有這樣的獨到見解,這樣的人才有資格閱讀古人的書籍。

俞惺齋治療文選金萃之,因疲勞和感冒而引發皮膚出現紅斑,紅斑出現後又突然遇到冷風,導致紅斑隱藏,隨後開始出現痙攣,手腳不斷抽搐,全身都在顫抖,隨時可能昏倒。使用牛蒡、殭蠶、土貝母、荊芥、防風、鉤藤等藥物都沒有效果,他的脈象細微,且帶有弦勁,還有些快速。改用虎膝、當歸、白芍、生地、鉤藤、秦艽、荊芥、桑枝等藥物後,痙攣和抽搐的症狀減輕了一半。考慮到病症屬於厥陰類型,應該同時使用寒性和熱性藥物,於是使用桂枝、羚羊角作為主藥,仍然輔以補血的藥物,再加入竹湯和薑汁,服用一次後,病情就好了,這是遵照丹溪治療年輕人痘後發痙的療法。

3.

吳心所治黃新陽案。

俞按:葉氏云,子和法中原有虎潛諸論,後醫棄諸不用。今觀此案,後醫亦有用之者矣。惟是葉案疝疾門集案甚少,而方法甚多,取材既富,運用又巧,更不可及。余鄉萬楓亭,乃蓮幕老名宿,年近七旬,忽患㿗疝,自檢古方中三層茴香丸,恪遵其法,服一月而病全愈。以是知古方每有不可思議之妙,豈獨虎潛丸哉!

常州尹文輝嗜火酒能五斤,五月間入閩中,溪水驟漲,涉水至七里,覺腹痛甚,半月後右丸腫大,漸如斗形。閩中醫與肝經之劑及溫熱之品,半載無功,歸而就商於李士材。李曰:嗜火酒則濕熱滿中,涉大水則濕寒外束。以胃苓湯加梔子、黃柏、枳殼、茴香。十劑而略減,即以為丸,服至十五斤,全安而不發。

俞按:此案若用三層茴香丸必不妥。觀李公之論病,益信醫貴變通也。

駱元賓患疝十年,形容枯槁,士材視之:左脅有形,其大如臂,以熱手握之,瀝瀝有聲,甚至上攻於心,悶絕者久之,熱醋熏炙方蘇,曰:此經所謂厥疝也。用治疝當歸四逆湯,半月積形漸小,更以八味丸間服半載不輟,積塊消盡而不復發矣。

盧不遠治陳孟杼之父,六月自山東邸中受寒起,尚淹淹未甚也,至次年二月,忽小腹與腰急痛,即令人緊挽外腎,稍松便欲死。盧曰:此小腸腑病也。經云:小腸病者,腰脊控睪而痛。乃以羌活入太陽小腸,佐黃柏、茯苓、肉桂等,並刮委中穴,痛立止,但足軟。盧曰:病因六月傷寒,太陽有所未盡,故入府而痛作。

原以寒邪鬱火,仍需夏時則火力全而血脈通,邪始去也,果至五月天熱,身發紫斑,有汗至足而始健。

俞按:此條引經證病,毫不牽強,其用藥及刮法俱佳。至因足軟而溯病情之源流,真大有會心處。

白話文:

【疝氣】

這段文字講述的是吳心治療黃新陽的疝氣案例。

俞氏在註釋中提到,葉氏的治療法中原本就有虎潛丸等相關理論,但後世醫生大多棄之不用。然而從這個案例看來,還是有醫生在使用這些方法。只是葉氏的疝氣病例雖少,但治療方法卻很多,材料豐富,使用靈活,實在難以比擬。我的同鄉萬楓亭,年近七十,突然得了疝氣,他根據古方中的三層茴香丸,嚴格遵守方子,服用一個月後,病情完全恢復。由此可見,古方往往有著無法想像的神妙,何止虎潛丸而已!

常州的尹文輝喜愛喝烈酒,一次能喝五斤,五月時他去福建,遇到溪水突然漲起,他淌水走了七里路,之後感覺腹部劇烈疼痛,半個月後,他的右側睪丸開始腫大,逐漸像鬥一樣。在福建的醫生給他開了肝經的藥物以及溫熱性的藥物,但半年都沒有見效,他於是向李士材尋求幫助。李士材說,嗜好烈酒會導致濕熱充斥中焦,淌過大水會導致外寒束縛。他開了胃苓湯,加入梔子、黃柏、枳殼、茴香。服用十劑後,病情稍微減輕,隨後將藥方做成丸藥,服用到十五斤後,病情完全康復且不再復發。

俞氏在註釋中認為,如果在這個案例中使用三層茴香丸,肯定不會有效。從李士材對病情的分析,更能看出醫生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的重要性。

駱元賓患有疝氣十年,身體瘦弱憔悴。李士材檢查後發現,他的左側肋骨下有異常,大小如同手臂,用手熱敷會有流水聲,甚至會上攻心臟,讓人昏厥很久,只有用熱醋燻蒸才能甦醒。李士材說,這就是所謂的厥疝。他使用了治疝的當歸四逆湯,半月後,異常部位逐漸縮小,再配合八味丸,持續服用半年,最終病癥消失,並且不再復發。

盧不遠治療陳孟杼的父親,他在六月在山東客棧受寒,當時病情還不算嚴重,直到第二年的二月,突然感到小腹和腰部劇烈疼痛,需要緊緊按住外生殖器,稍微鬆開就覺得快要死了。盧不遠說,這是小腸腑的病。經典中記載:小腸病患者,腰脊會控制睪丸,產生疼痛。他使用羌活進入太陽小腸,輔以黃柏、茯苓、肉桂等藥物,並刮拭委中穴,疼痛立刻停止,只是腳部仍然乏力。盧不遠說,這是因為他在六月受寒,太陽穴尚未完全恢復,導致腑臟疼痛。

由於寒邪鬱火,仍需等到夏天,火力充足,血脈通暢,邪氣才會消散。果然到了五月,天氣炎熱,他身上出現了紫色斑點,汗水流到腳上,身體才開始康復。

俞氏在註釋中指出,這一段引用經典來驗證病情,毫不牽強,使用的藥物和刮痧法都非常得當。尤其是從腳部乏力追溯病情的來龍去脈,真正體現了醫生的洞察力和理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