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案按選》~ 卷一 (2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0)

1.

俞按:此必兼有實證可據,及神氣不衰以斷之也。

張路玉治春榜陳穎雍,暑月自都門歸,抵家即患痢疾。半月以來,攻克不效,遂噤口,粒米不入。且因在京久食煤火,肩背發毒,不赤不疼,陷伏不起,發呃神昏,勢日瀕危,內外醫科互相推諉,乃延石頑診之。六脈弦細欲絕,面有戴陽之色,所下瘀晦如爛魚腸腦,證雖危殆,幸脈無旺氣,氣無喘促,體無躁擾,可進溫補,但得溫補而癰腫焮發,便可無虞。遂疏保元湯,每服人參三錢,生耆二錢,甘草、肉桂各一錢,伏龍肝湯代水煎服。

一服粥飲稍進,二服後重稍輕,三服癰毒賁起,另延瘍科敷治其外,確守前方,又十餘服而安。前後未嘗更易一味也。

雄按:癰毒滯下可用溫補者,必見此等脈證,才為合法,然不多覯也,而醫者亦不可不知有此法。設不辨其脈證,但崇景岳,動輒溫補,殺人以刃與藥,有以異乎?

孫見心治張玉堂,秋間下痢膿血,晝夜百餘次,裡急後重,前醫見脈歇止,謂因積滯所致,用檳、樸、青皮、枳殼、木香等。孫診之,脈弦洪而數,或一二至,或三四至,或五六至輒一止,曰:毒及少陰矣,當急顧其陽明。(楊曰:用藥與此語不相照顧。)用生熟地各一兩,(楊曰:嫌膩滯。

)歸、芍、丹皮、黃連各三錢,(楊曰:得效在此。)甘草五分。群疑陰藥太重,恐飽悶增劇,然服二帖,次數尚頻,急重已除,脈之洪數亦減,至數相續,仍用前方,病去大半。又次日去生地、黃連,加參、朮、茯苓、山藥,(楊曰:加減俱不如法。)飲食大進,午後弦脈亦減,而至數復有止狀,或駭曰:病退而脈復變,防其加重。

孫曰:無妨也。歇止者,即古代結促之俗名耳。若沖氣中絕,臟脈自見者危,今此證歇至,本以毒盛壅遏隧道,陰精不承,故一二至,或三四至,或五六至而止也。經曰: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今余去陰藥過甚,進陽藥太驟,(楊曰:自供缺失。)中髒得補,則木土和而胃氣安,故飲食進而毒尚未盡者,亦隨壯氣而旺,故復有止狀也。

於方中仍加生地、黃連即平矣。果驗。

俞按:洪數而歇止,是為邪壅,若細澀無神而歇止,則為沖氣中絕矣,斷不可治。

嘉善一嫗常便血,時發時止,至五旬外,夏月便鮮血,裡急後重,時或不禁,脈軟不數,用五苓、建中轉甚。因向宜涼血藥,仍用四物加槐、榆、楂、曲亦無效。葉天士以用生蒼朮、生厚朴、炒橘皮、炙甘草、雞膍胵、砂仁殼、丁香柄丸服全愈。又有一童子患久痢,葉亦用此方而愈。

人不解其故。俞惺齋云:此方名醉鄉玉屑,治小兒食瓜果致痢久不愈者,見徐春甫《醫統》。

白話文:

[痢]

張路玉治療春榜陳穎雍的痢疾,此人夏天從京城回來後,立刻得了痢疾。半個月以來,各種治療方法都不見效,病人已經閉口不食,一粒米都不吃。而且因為長久在京城吃用煤炭燒火做飯,肩背長出毒瘡,既不紅也不痛,低陷不起,還出現呃逆、神志昏迷,病情一天比一天危急,內科和外科醫生互相推諉,於是請石頑醫生診治。病人脈象弦細,快要斷絕,臉色呈現戴陽之色(一種病態的顏色),大便排出瘀黑的東西,像爛魚腸一樣,病情雖然危急,幸好脈象沒有旺盛的氣息,呼吸也沒有喘促,身體也沒有躁擾不安,可以服用溫補的藥物。只要服用溫補藥物使癰腫發出來,就可以沒有危險了。於是開了保元湯,每服參三錢,生耆二錢,甘草、肉桂各一錢,用伏龍肝湯代替水煎服。

服用一劑後,病人稍能進食粥飲;服用兩劑後,病情稍輕;服用三劑後,癰毒腫起,另請外科醫生治療外瘍,內科繼續用之前的方劑,又服用了十幾劑後就痊癒了。前後都沒有更改藥物。

癰毒下痢可以用溫補的方法治療,必須見到這種脈象和症狀才能使用這種方法,這種情況不多見,但是醫生也不能不知道有這種方法。如果不能辨別脈象和症狀,就盲目地崇尚景岳的溫補方法,那就像用刀殺人一樣,有什麼不同呢?

孫見心治療張玉堂的痢疾,秋天患痢疾,排出膿血,一天一夜一百多次,裡急後重。之前的醫生見到脈象時停時續,認為是積滯引起的,用檳榔、樸硝、青皮、枳殼、木香等藥。孫見心診治後,發現脈象弦洪而數,有時一、二脈搏,有時三、四脈搏,有時五、六脈搏然後就停止,說:毒邪已經侵犯到少陰經了,應該趕快顧護陽明經。用生熟地黃各一兩,歸、芍藥、丹皮、黃連各三錢,甘草五分。大家都懷疑陰藥太重,怕會導致飽脹加重病情,但是服用兩劑後,雖然大便次數仍然頻繁,但是急迫、沉重感已經減輕,脈象洪數也減輕,脈搏跳動次數也連續起來。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病情減輕了一大半。第二天,去掉了生地黃、黃連,加了人參、蒼朮、茯苓、山藥。病人食慾大增,下午弦脈也減弱,但是脈搏跳動又出現停頓現象,有人驚訝地說:病情減輕了,脈象卻又改變了,要防止病情加重。

孫見心說:沒關係。脈象時停時續,這是古代醫書上說的「結促」的俗稱。如果沖氣完全斷絕,臟腑脈象自己就顯示出來,那是很危險的,現在這種脈象時停時續,是因為毒邪盛而阻塞經絡,陰精不能承載,所以有時一、二脈搏,有時三、四脈搏,有時五、六脈搏然後就停止。醫書上說:脈搏跳動很快,而且有時停止,是陽脈有病,並且瀉下膿血。現在我減去陰藥過多,又過早地加用陽藥,使臟腑得到補充,則肝脾協調,胃氣平和,所以食慾增加,毒邪還沒有完全清除,也隨著正氣的恢復而旺盛,所以又出現脈象停頓的現象。

在藥方中再加入生地黃、黃連就可以了。果然有效。

脈象洪數而時停時續,這是邪氣壅盛;如果脈象細澀無神,而且時停時續,這是沖氣中絕,不能治療。

嘉善一位老太太經常便血,時發時止,到五十多歲的時候,夏天大便出血,裡急後重,有時不禁,脈象軟弱,不數,服用五苓散、建中湯病情加重。因為考慮到應該服用涼血藥,又使用了四物湯加槐花、榆樹皮、山楂、麥芽,也沒有效果。葉天士用生蒼朮、生厚朴、炒橘皮、炙甘草、雞內金、砂仁殼、丁香柄作成丸藥服用,完全治癒。又有一個小孩患久痢,葉天士也用這個方子治癒了。

人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俞惺齋說:這個方子叫做醉鄉玉屑,治療小孩因為吃瓜果引起的久痢不癒,見於徐春甫的《醫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