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案按選》~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小便不禁

張路玉治閔少江案。

俞按:寤則淋澀,寐則溺遺,原與不禁有別,故以胞痹證治。其論藥病不合處,理精義確。後來葉氏處方,最講此旨,再觀其治黃元吉、亢仁軒二案,病情同而治法不同,用藥俱有妙解,能細參之,庶不犯枳、樸、歸、芩,到手便撮之消。

孫文垣治南都大司馬衷洪溪,沖暑理事,致發熱燥渴,因食冰浸瓜梨新藕,(楊曰:又傷中氣。)遂成泄瀉,小水短少。醫以胃苓湯加滑石、木通、車前子利之而瀉止,(楊曰:去濕熱而未照顧中氣。)大便又因之結燥,艱澀不堪,乃用潤腸丸,復瀉不止,又進以前通利之劑,瀉雖止而小水不能流通直遂,臍下脹急,立起解之,則點滴不出,臥則流之不竭。(楊曰:通利太過,則中氣愈陷。

白話文:

張路玉醫治閔少江的案例。

俞氏評述:病人清醒時小便澀痛,睡覺時卻會失禁,這與單純的禁不住小便不同,因此可以用胞痹證來治療。張路玉論述藥物和病症的關係,雖然有些地方不太合適,但精義確切。後來葉氏的處方,最能體現這個道理。再看看張路玉治療黃元吉和亢仁軒的兩個案例,病情相似,但治療方法卻不同,用藥都有妙處,值得細細參詳。這樣才能避免像枳實、樸硝、當歸、黃芩等藥物,誤用而產生副作用,而能靈活運用,達到治癒的效果。

孫文垣醫治南都大司馬衷洪溪,他因暑熱過度,導致發熱口渴,又吃了冰鎮的瓜梨和藕,(楊氏評述:這會傷及中氣。)因此出現腹瀉,小便量少。醫生用胃苓湯加上滑石、木通、車前子來治療,腹瀉停止了,(楊氏評述:這只是去除了濕熱,卻沒有顧及到中氣。)但大便又因此變得乾結,難以排泄,於是服用潤腸丸,結果腹瀉又止不住,又繼續服用之前的通利藥物,腹瀉雖然停止了,但小便卻無法暢通,肚子下方脹痛難忍,站起來想解小便,卻滴水不出來,躺下後卻又不斷地流。 (楊氏評述:通利過度,就會導致中氣更加虛弱。)

)以頻取溺壺,致通宵不寐。治半月餘而精神削,寢食廢,諸醫俱不識。將認為癃,則立解時點滴不出;認為閉,則臥時涓涓而流。謂氣虛下陷,心血不足,而補中益氣與安神丸服皆無效。孫診之兩寸短弱,關緩大,兩尺洪大。曰:此余暑未解,而素善飲,濕熱流於下部也。

今已下午,恐脈未准,俟明早細察定方。司馬曰:望子久矣,姑求一劑,以邀夜間一睡。孫不得已,用益元散三錢,香薷湯調服,略無進退。次早復診,六脈如昨,思之而恍然悟曰:此由溺竅不對也。(楊曰:英雄欺人語。

白話文:

這位病人因為頻繁地去廁所小便,導致整夜無法入睡。治療了半個月,精神萎靡,食慾不振,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有的醫生認為是尿道閉塞,但病人卻能解尿,只是速度很慢;有的醫生認為是尿道阻塞,但病人躺下後卻能緩慢地解尿。大家都認為是氣虛下陷,心血不足,於是就給病人服用補中益氣湯和安神丸,但效果都不好。

孫醫生診脈後發現,寸脈短弱,關脈緩慢而有力,尺脈洪大。孫醫生說:「這是暑氣尚未消退,再加上病人平時愛喝酒,導致濕熱下流到下焦的緣故。」

現在已經下午了,擔心脈象不準確,等到明天早上再仔細診斷,開具處方。司馬先生說:「我已經等了很久了,先請你開一副藥,讓我今晚能睡個好覺。」孫醫生無奈之下,開了益元散三錢,用香薷湯調服,但效果不佳。

第二天早上,再次診斷,六脈情況與昨天一樣。孫醫生反复思考,突然恍然大悟,說道:「這是因為尿道口不對造成的。」(楊先生說: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司馬曰:名出何書?孫曰:《內經》云:膀胱者,脬之室也,脬中濕熱下墜,故立解而竅不對,小水因不得出;臥則脬不下墜而溺滲出膀胱,亦以竅不對,雖涓涓而流,終不能通達直遂,故了而不了也。治惟提補上、中二焦元氣,兼清下焦濕熱,斯得矣。又有一法:今氣虛下陷已久,一兩劑未能取效,安得睡耶?但此不寐非心血不足,因著意防閒小便而不敢寐也。暫將布袋襯於席上,任其流出而不必防閒,免取溺器,自然能寐矣。

方用補中益氣湯加黃柏、知母,如法果愈。

白話文:

司馬問道:「這個病名出自哪本書?」

孫思邈答道:「《內經》說:膀胱是貯藏小便的地方。膀胱裡有濕熱下墜,所以小便無法順利排出,因為膀胱出口不對。病人躺下時,膀胱不再下墜,小便便會滲出膀胱,也是因為出口不對。雖然小便涓涓細流,但始終無法通暢直達,所以看似排出了,卻又沒有真正排乾淨。治療方法就是補益上焦、中焦的元氣,同時還要清熱下焦的濕熱,這樣才能治好。

還有一種方法:現在病人氣虛下陷已久,一兩劑藥可能還沒有效,怎麼能睡得著呢?不過這種失眠不是因為心血不足,而是因為病人一直刻意防著小便,不敢睡覺。暫時用布袋墊在席子上,任由小便流出,不用刻意防著,也不需要拿尿壺接,這樣就能自然入睡了。

方劑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再加上黃柏、知母,依照這個方法,就能治好。」

俞按:立則溺閉,臥則不禁,與石頑治案證因又別。溺竅不對之說,從唐與正治吳巡檢案悟來。

楊曰:膀胱有上口無下口,與溺管相連,並非二物,豈有不對之理?仍是氣虛下陷之證。所以服補中益氣不效者,以遺卻下焦濕熱也。觀其仍用此方加知、柏即愈,可見矣。

白話文:

俞按:立則溺閉,臥則不禁,與石頑治案證因又別。溺竅不對之說,從唐與正治吳巡檢案悟來。

俞氏注: 站立時小便閉塞,躺下時卻不由自主地小便失禁,這與石頑先生所治療的案例證因又有不同。關於「溺竅不對」的說法,是從唐與正先生治療吳巡檢的案例中悟出來的。

楊曰:膀胱有上口無下口,與溺管相連,並非二物,豈有不對之理?仍是氣虛下陷之證。所以服補中益氣不效者,以遺卻下焦濕熱也。觀其仍用此方加知、柏即愈,可見矣。

楊氏答: 膀胱有上口而無下口,與尿道相連,本就並非兩個獨立的器官,怎麼會有「不對」之理呢?這仍是氣虛下陷的症狀。所以服用補中益氣湯無效,是因為遺漏了治療下焦濕熱。觀察到病人服用補中益氣湯後加入知母、柏子仁就痊癒了,這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2. 小便澀數

俞東扶曰:此證有熱有虛。數而少為實熱,宜滲之;頻數不可略忍,又復短少,日數十次,或有餘瀝,為腎大虛之候,數而多色黃者為陰虛,宜滋陰;數而多色白體羸者為陽虛,升者少而降者多,宜補火,立齋諸案,具備諸法。

白話文:

俞東扶說:這個症狀有熱證也有虛證。排尿次數少,但每次排尿量多,這是實熱,需要用滲濕的方法治療;如果排尿次數多,而且不能忍耐,每次排尿量又少,一天要排尿數十次,甚至還有餘瀝,這是腎臟虛弱的徵兆,需要補腎;排尿次數多,而且尿液顏色黃,這是陰虛,需要滋陰;排尿次數多,而且尿液顏色白,身體瘦弱,這是陽虛,排尿時尿液上升的少,下降的多,需要補火。這些治療方法都記載在立齋的著作和其他的醫案中,內容豐富,方法齊全。

3. 二便不通

俞東扶曰:此證脈實者八正散倍大黃,或倒換散亦妙。若形弱及老人,或病後、產後有此,悉從虛秘治,潤燥養陰為主,下用導引法。(雄按:未嘗無實證,須以脈候參看。)若體健神旺,二便秘澀者,必脾胃氣滯不轉輸,加以痰飲食積阻礙濁道,脈沉實者,升柴二陳二術湯。

他如王中陽治一人,九日便溲俱不通,用外治法;及李瀕湖治外甥柳喬案,並皆佳妙,可與東垣滋腎丸相為鼎足。

白話文:

俞東扶說:這種病症,脈象實者,可以服用八正散,並且加大黃的劑量,或者用倒換散也很好。如果體質虛弱,或為老人,或產後、病後出現這種症狀,就要依照虛秘的治療方法,以潤燥養陰為主,並配合導引法。

(雄氏注:此病症並非完全沒有實證,必須根據脈象判斷。)

若體質健壯,神氣旺盛,出現便秘者,一定是脾胃氣滯不通,加上痰飲積食阻礙腸道,脈象沉實,應服用升柴二陳二術湯。

其他如王中陽治療一位九天大小便不通的病人,用外治法;以及李瀕湖治療外甥柳喬的病症,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與東垣的滋腎丸並列為治療便秘的三大妙方。

4. 大便秘結

高果哉治溫體仁初謝政歸,患大便燥結不通,胸膈塞悶而有食,腎脈沉小而無神,以枳殼五錢,蓯蓉二兩洗淨,水煎服即效。後又秘結,以當歸、生首烏大劑煎服,遂全愈。

李士材治顧以貞,素有風疾,大便秘結,經年不愈。李曰:此名風秘,治風先治血,乃大法也。用十全大補湯,加秦艽、麻仁、杏仁、防風、煨皂角仁。半月而效,三月以後,永不患矣。

俞按:花溪峻藥緩攻,妙在臘丸穿竅,(治一婦年五十餘,身材瘦小案。)而香油解毒,妙在上吹下吹,(治一男子痘後案。)薛案(治一婦年七十三)。汪案(治一婦改醮)之用補,輕重不同。高氏、李氏之用潤,淡濃微別,瀕湖之牽牛、皂角,疏通迥異硝、黃。(治宗室夫人。

)景岳之薑、附、參、歸,辛熱遠殊寒滑。(治朱翰林夫人案。)法云備矣,學者明之。

白話文:

高果哉醫生曾經治療一位名叫溫體仁的人,溫體仁在辭官回家後,患了大便乾燥、難以排泄的疾病,胸部和隔膜感覺堵塞,卻還能吃東西,腎經脈搏沉而微弱,沒有活力。高果哉醫生就用枳殼五錢,肉蓯蓉兩錢,洗乾淨後用水煎服,病症立刻就見效了。後來溫體仁又出現便秘,高果哉醫生就用當歸和生首烏,用大劑量煎服,最後完全治癒了。

李士材醫生曾經治療一位名叫顧以貞的人,顧以貞素來有風疾,大便便秘,已經好多年治不好。李士材醫生說:「這種病叫風秘,治療風病要先治療血,這是最有效的方法。」於是,李士材醫生用十全大補湯,再加入秦艽、麻仁、杏仁、防風和煨皂角仁,半個月後就見效,三個月後,顧以貞就永遠不再犯病了。

俞氏在醫案中記載:花溪醫生用藥峻猛,緩慢地攻克病邪,妙處如同臘丸穿過竅孔,(治一位五十多歲的瘦小婦人案例。)而香油能解毒,妙處如同上吹下吹,(治一位男子患痘症後案例。)薛氏醫案(治一位七十三歲的婦人案例。)和汪氏醫案(治一位改嫁的婦人案例。)所用補藥,輕重程度不同。高氏和李氏醫生所用潤劑,淡濃程度也略有差異。瀕湖醫生所用牽牛和皂角,疏通效果遠遠不同於硝石和黃連。(治宗室夫人案例。)景岳醫生所用薑、附子、人參和當歸,辛熱程度遠遠不同於寒涼滑利之品。(治朱翰林夫人案例。)這些治療方法都非常完備,學醫者應該明白這些道理。

5. 交腸

俞東扶曰:余初習醫時,有金姓縫人,年二十餘歲,雨途道滑,臂僕坐地,亦無痛苦。次日腹中欲去大便,而矢氣從前陰出,自覺大便不往後去,轉向前走,莖中痛苦不堪,其糞逼細如稻稈而出。余師金尚陶先生用補中益氣湯,一服即愈。四五日病復再發,用此湯不效矣。溺行並不帶糞,糞來亦不雜溺,溺孔漸為干糞撐大,痛苦莫可名言,大腸竟廢而不用。

是時吳郡王、葉、薛諸公皆在,遍求之皆不能療,吾師斷其次年三月當死。屆期人已羸脊不堪,然猶能飲食。二便之迭從陽道出者,反習以為常,痛苦亦減,似可未死。忽一日小便頓閉,大便仍來,閉三日而小便從鼻孔湧出,其色黑,立死。似與喻氏論姜宜人證,病機彷彿。

白話文:

俞東扶說:「我剛開始學習醫術的時候,遇到一位姓金的縫補工,年紀二十多歲。他走在雨天,路滑跌倒,手臂撐地,當時也沒有感到疼痛。第二天,他肚子想要排便,卻從前陰(尿道)排出氣體,自己感覺大便沒有往後走,反而往前走,陰莖處疼痛難忍,排出的糞便細如稻稈。我的老師金尚陶先生用『補中益氣湯』,一劑就治好了。四五天后,病症又復發,再用這個藥方卻沒有效果。小便的時候沒有帶糞便,大便的時候也沒有混雜小便,尿道口逐漸被乾糞撐大,痛苦不堪言喻,大腸最終廢掉不能使用。

當時吳郡的王、葉、薛等諸位先生都在這裡,大家四處尋醫,都無法治癒。我的老師斷定他第二年三月會死。到了預定的時間,病人已經瘦骨嶙峋,虛弱不堪,但還能吃飯。二便交替從陽道(前陰)排出的現象,已經成為常態,痛苦也減輕了,看起來似乎可以活下來。突然有一天,小便突然閉塞,大便仍然可以排出,閉塞了三天後,小便從鼻孔噴涌而出,顏色黑,病人當場死亡。這情況與喻氏論述姜宜人病症的病機,非常相似。」

余近日治一舟人,蛔蟲從陽具出,蛔活,有一折疊而出者,痛不可言,三日出蛔五條,從此陰吹甚喧,投以補中益氣湯得愈。

雄按:此證雖與姜宜人相似,然彼成於漸,此起於暴;彼為血枯,此為氣錯。病機大不同也。魏柳洲謂姜病宜用集靈膏以濡其血,而大腸之故道可通。余謂此證初宜理氣,繼則亦當參以濡陽明之燥。蓋氣錯既久,則血液不能循經而下,潤於大腸也。潤其腸可冀大便漸通,縱不能漸通,則潤藥頻溉,糞必稀溏,雖從溺竅而出,亦可減其痛苦。觀仲聖治陰吹用豬膏發煎,其義自見。

蓋轉矢氣之由前陰而泄,實因大腸之燥,而轉趨於前也,當時王、葉、薛諸公,不知用何治法,然其敗也。小便頓閉,逆湧而從鼻出,則漸延枯燥可知。喻氏所謂有肺者有溺,無肺者無溺。鼻為肺竅,肺為水之上源,而大腸者,肺之府也。大腸既久閉而不用矣,府不通則藏不安,藏不安則失其肅化之權而不降,肺不降則水源絕而溺閉,遂致潰敗決裂,而溺由鼻湧以死也。

丁未春,一童子十餘歲矣,登梯失足,墮騎梯檔,扶而下,尋患小便不通,少腹漸以痛脹,多醫治之,溺僅滴瀝如癃。既而於肛前囊後之間,另闢一竅,溺雜脂血涓涓而漏。自此溺竅復閉,而別無痛苦,仍能飲食。惟形日尪羸,以血液雜溺而漏泄也。數月後始就診於余,已脈細色奪,奄奄一息,不能措手矣。

白話文:

尿失禁是因為腸燥導致氣從前陰排出,當時王、葉、薛等醫生不知用何種方法治療,所以失敗了。小便突然閉塞,逆流從鼻子出來,可知是逐漸乾燥所致。喻氏說:「有肺者有溺,無肺者無溺。」鼻子是肺的竅,肺是水源,而大腸是肺的府。大腸長期閉塞不用,府不通則藏不安,藏不安則失去肅化之權而不降,肺不降則水源枯竭而小便閉塞,最終導致潰敗決裂,尿液從鼻子湧出而死。

丁未年春天,一個十多歲的男孩,爬梯子時失足跌落,扶起來後就出現小便不通,小腹漸漸疼痛腫脹,多位醫生治療,尿液僅能滴滴答答地流出,像尿瀦留一樣。不久後,在肛門前囊後之間,又開了一個洞,尿液混雜着脂血涓涓細流地漏出。從此,尿道又閉塞,但沒有其他痛苦,也能正常飲食。只是身體越來越虛弱,因為血液混雜着尿液漏出。幾個月後才來找我診治,已經脈細色淡,奄奄一息,無力回天了。

又閱半月而斃。此與金縫人病因相同,而見證稍別,皆由卒然震跌,經氣錯亂所致。張承溪所謂氣亦有錯經妄行者,故便溺遂失其故道也。

楊曰:懷抱奇云:交腸者,大腸與膀胱破裂也。必大腸所破之孔,與膀胱破孔相對,始成此證,云曾見一輿人,少腹生瘡,潰出大腸而成此證。今觀此二案,前一人似是大腸與膀胱俱破,後一人似是膀胱破而大腸無恙,故傾跌同而見證各異。

雄按:《星甫野語》云:廬江姬氏婦,母女皆無穀道,便遺悉由前陰,而不害生育。其女嫁後,婿家因此涉訟,邑宰劉為干據其母供,麾令入內堂夫人質驗而訟遂息。劉判有尾閭偶闕,無虧種玉之田云云。此雖異稟,醫亦不可不知。

白話文:

再過半個月就死了。這和金縫人的病因相同,但症狀稍微不同,都是因為突然受到震撼或打擊,導致經脈紊亂造成的。張承溪曾經說過,氣也有走錯經絡、胡亂行走的情況,所以大小便失去了原本應該去的地方。

楊某說:懷抱奇雲:交腸是指大腸和膀胱破裂。必須要大腸破裂的地方剛好和膀胱破裂的地方對上,才能形成這種病症。他還說自己曾經看過一個車伕,小腹部長了瘡,結果把大腸都露出來了,形成了這個病症。現在看看這兩個病例,第一個人似乎大腸和膀胱都有問題,第二個人則似乎是膀胱出了問題,但是大腸沒有受損,所以雖然同樣受到了驚嚇,但是表現出的症狀卻不一樣。

雄按:《星甫野語》裡提到:廬江的一位姓姬的女人和她的女兒都沒有肛門,排泄物全都要從前面排出,但是並不妨礙她們生孩子。她的女兒結婚之後,婆家因為這個原因起了爭執,縣官劉某某根據那位母親提供的信息,讓她進入內室夫人的房間接受檢查,然後官司才平息下來。當時劉法官寫了一段判詞,其中有「尾閭偶闕」、「無虧種玉之田」等字眼。這些雖然不是常見的情況,醫生也不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