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案按選》~ 卷二 (6)
卷二 (6)
1. 汗
慎齋治一人自汗足冷,不能行動,尺脈沉大,此脾氣下陷也,故肺失養而汗出;足乃脾腎經行之地,脾陽不舒,腎氣亦郁,所以冷也。以起脾養肺為本,溫腎為標,用參、耆、山藥補脾陰,固表扶肺,稍加桂溫之而愈。
俞按:自汗而足冷不能行動,顯系下焦虛寒矣。尺脈當沉細,何反沉大?粗工舍脈憑證,必將溫補肝腎,而用熟地、枸杞、蓯蓉、鹿茸、桂、附等藥;即憑脈論證,亦將認為下焦濕熱,而用二妙散、防己、黃耆等方,俱與脾氣下陷隔一層也。
白話文:
慎齋醫案:自汗足冷症
慎齋治療一位病人,他自汗、足冷,不能行動,把脈時發現尺脈沉大。這是脾氣下陷導致的,因此肺失養而汗出,足部是脾腎經脈循行的地方,脾陽不舒,腎氣亦受阻,所以足冷。
治療以起脾養肺為根本,溫腎為輔助。採用人參、黃耆、山藥補脾陰,固表扶肺,並佐以桂枝溫陽,最終治癒。
俞氏評註
俞氏認為,自汗且足冷不能行動,顯然是下焦虛寒。尺脈應該沉細,為何反而是沉大?這是粗心大意的醫者,只憑證據,不細察脈象。他們會選擇溫補肝腎,使用熟地、枸杞、蓯蓉、鹿茸、桂枝、附子等藥物。或者,即使憑脈論證,也會認為是下焦濕熱,而使用二妙散、防己、黃耆等方劑。這些方法都與脾氣下陷的病因隔了一層,無法對症下藥。
又按:陽虛自汗,用參附、耆附、黃耆建中;陰虛盜汗,用當歸六黃湯、地黃湯加白芍、牡蠣、小麥、糯稻根鬚;表虛用玉屏風散;心虛用歸脾湯;肝火用左金、白芍、龍、牡;胃火用涼膈散、白虎湯;風勝用桂枝湯;濕勝用羌活勝濕湯;痰用導痰、溫膽;暑用清暑益氣;(雄按:有宜清不宜益者,故所論諸方皆不可執也。)以及麻黃根、敗蒲扇、封臍藥、外撲法,皆可擇用。
他如頭汗、陰汗、心窩汗、飲食汗,方各另採,總宜多閱諸書,固難備述也。
白話文:
陽虛出汗,可以用人參、附子、黃耆補氣健脾;陰虛盜汗,可以用當歸六黃湯、地黃湯,再加白芍、牡蠣、小麥、糯稻根鬚滋陰止汗;表虛可以用玉屏風散;心虛可以用歸脾湯;肝火可以用左金、白芍、龍骨、牡蛎;胃火可以用涼膈散、白虎湯;風邪入侵可以用桂枝湯;濕邪入侵可以用羌活勝濕湯;痰濕可以用導痰、溫膽;暑熱可以用清暑益氣;另外,麻黃根、敗蒲扇、封臍藥、外撲法都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使用。
除此之外,像頭汗、陰汗、心窩汗、飲食汗等不同部位的汗出,都需根據具體情況用不同的藥方治療。總之,要多閱讀醫書,才能掌握各種汗症的治療方法,這裡無法一一列舉。
2. 七情
王中陽治江東富商案。
俞按:豁痰湯亦逸人自定,乃以小柴胡湯去薑、棗,加紫蘇、薄荷、羌活、厚朴、陳皮、枳殼、南星。云治一切痰疾,為滾痰丸之副。或以前胡易柴胡。其泥金膏,則用陰地上蚯蚓糞三分,熟皮朴硝二分,同研細,水調敷。杖毒活血方,則用蛇床子、光草烏、火煅爐甘石、枯礬、檳榔、花粉、綠豆粉、凌霄花、赤石脂、白石脂、大薊根葉、小薊根葉,為末,另煎大黃汁調敷。云治杖瘡奇妙。
白話文:
王中陽醫治江東富商,用「豁痰湯」治痰疾,此方為「滾痰丸」的輔方,由小柴胡湯去薑棗,再加入紫蘇、薄荷、羌活、厚朴、陳皮、枳殼、南星組成。此外,王中陽還用「泥金膏」治病,此膏方由陰地上蚯蚓糞、熟皮朴硝研磨混合製成,再用水調敷患處。治療杖毒活血,則用蛇床子、光草烏、火煅爐甘石、枯礬、檳榔、花粉、綠豆粉、凌霄花、赤石脂、白石脂、大薊根葉、小薊根葉磨成粉末,再用大黃汁調敷,據說能有效治療杖瘡。
又治一富室子弟,因憂畏官事,忽患惡聞響聲,鞋履作聲亦即驚怖,有事則彼此耳語而已,飲食自若,舉動無差。王令服滾痰丸二次,即能起坐應酬,再以豁痰湯,分心氣飲,相間服之而愈。分心氣飲者,乃二陳加紫蘇、羌活、桑白皮、肉桂、青皮、腹皮、木通、赤芍也。
又治一人,因相識官員,為事猝為當道直入其室搜索,男人即驚死,其妻須臾蘇省,失志顛倒,棄衣摸空。王令服滾痰丸二次,下咽即睡,次夜又一服,仍用豁痰湯加枳實,服數日而愈。
白話文:
一位富家子弟因為害怕官司,突然變得厭惡聲音,連鞋履發出的聲音都會嚇得他驚慌失措,有事只能彼此耳語,飲食起居卻如常,舉止也無異樣。王大夫讓他服用滾痰丸兩次,他就能够起身應酬,之後又用豁痰湯和分心氣飲交替服用,病症就痊癒了。分心氣飲就是二陳湯加上紫蘇、羌活、桑白皮、肉桂、青皮、腹皮、木通、赤芍。
又有一個人,因為認識的官員遭人誣陷,官府人員突然闖入其家中搜查,男人嚇得当场去世,他的妻子過了一會儿才醒過來,神志不清,胡言亂語,還脫掉衣服亂摸。王大夫讓她服用滾痰丸兩次,服下后就睡着了,第二天晚上又服用一次,並用豁痰湯加枳實,服用几天后就痊癒了。
3. 郁
周慎齋治一人,六脈澀滯,脅痛吐臭痰,噁心食不下。蓋脅者,少陽之分也。清氣不升,濁氣鬱於少陽之絡,故痛;濁氣上逆,故吐臭痰而噁心,濁氣故臭也;食不下者,少陽清陽之氣不升,則肝不能散精也。用柴胡、白蔻各二分,黑山梔、甘草各五分,白芍、丹皮各一錢,茯苓、廣皮各一錢五分,歸身八分,麥冬二錢。十帖全愈。
俞按:脅痛吐臭痰,昧者必妄認肺癰等症,得此論可與石山治臭痰一案,並垂不朽。
雄按:余治一勞力男子,深秋患發熱凜寒,咳嗽氣逆,不能仰臥,痰出甚臭,嗽則左脅大痛,溺赤便閉,口渴苔黃,脈則弦滑而數。細詢病因,其人平素嗜飲,醉飽後偏向左眠,是痰飲之積於左者,久而即臭,非內癰也。其發熱譫語,胸悶不飢,是積痰因感而動也。遂予石菖蒲、旋覆、竹茹、蔞仁、冬瓜子、枇杷葉、省頭草、滑石、黃芩、連翹、絲瓜絡、杏仁、蘆菔、海䖳,為大劑投之,痰更大吐,大便亦行,數劑而平。然舌轉光紅少液,脈亦弦數而勁,隨用甘涼養液涵陰,而食進病痊。
楊曰:讀此案,可知周案立論雖高,而用藥尚不能絲絲入扣,勿謂後人不及古人也。
白話文:
周慎齋治療一位病人,病人脈象沉澀,肋骨疼痛,吐出惡臭痰液,噁心吃不下東西。這是因為肋骨是少陽經脈所循行的部位,陽氣不能上升,濁氣積聚在少陽經脈,所以疼痛;濁氣上逆,所以吐出惡臭痰液,並感到噁心,濁氣本身有臭味;吃不下東西是因為少陽的清陽之氣不能上升,導致肝臟無法散布精氣。周慎齋用柴胡、白蔻各二分,黑山梔、甘草各五分,白芍、丹皮各一錢,茯苓、廣皮各一錢五分,歸身八分,麥冬二錢,共十帖,病人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