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案按選》~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周慎齋治一人,身熱至六七日,醫用地黃湯,遂致身體強硬,六脈沉伏,目定口呆,氣喘不能吸入。周曰:能呼不能吸,病由中焦實,脾不能運耳。用遠志、茯神各一錢,附子四分,橘紅六錢,磁石、蘇梗各一錢五分,沉香二分。一帖身和,六帖而安。蓋脾者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不運,則胃陽不行於肌肉,肌肉無陽,所以強耳。醒其脾,則胃陽通而身和矣。

俞按:議論甚佳,然不能解其制方之義。

白話文:

周慎齋曾經治療一位病人,身體發熱持續六七天,醫生用地黃湯治療,結果導致病人身體僵硬,六脈沉伏,雙眼凝視,口呆無言,呼吸困難,吸氣困難。周慎齋說:“能呼不能吸,病症源於中焦積實,脾臟無法運化。”於是用遠志、茯神各一錢,附子四分,橘紅六錢,磁石、蘇梗各一錢五分,沉香二分。一帖藥服用後,身體有所好轉,六帖藥後病症完全消失。這是因為脾臟負責將胃部的津液運送到全身,脾臟不運化,胃陽氣就無法運行到肌肉,肌肉沒有陽氣就會僵硬。醒脾之後,胃陽氣暢通,身體自然就恢復正常了。

俞氏評論:這段論述非常精彩,但是沒有解釋藥方中各味藥物的功效。

雄按:此所云中焦實者,殆痰濕盛於中也,地黃湯純陰凝滯之劑,服後自然閉塞。方以六錢橘紅為君,佐以沉香、蘇梗,皆是宣降開通之品,而磁石鎮逆,遠志舒郁,附子溫運,茯神通心,制方之義如此,別無奧妙。其實橘紅不必如是之重,儘可以枳實為君也。他如附子可易薤白,遠志可易菖蒲,即沉香、磁石、茯神,亦可以旋覆、半夏、赭石、茯苓等易之也。慎齋好奇,專走僻徑,故用藥如此,而令人莫測其意耳。

楊曰:絕世聰明,具此卓識,方許讀古人書。

白話文:

雄氏注解:這個所謂中焦實證,很可能是痰濕積聚在中焦部位。地黃湯性寒,屬於純陰凝滯之劑,服用之後自然會導致氣機閉塞。這個方子以六錢橘紅為君藥,輔以沉香、蘇梗,都是宣降開通之品,而磁石鎮逆,遠志舒郁,附子溫運,茯神通心,這就是方子的組成原理,並沒有什麼神秘之處。其實橘紅用量不必這麼重,完全可以用枳實作為君藥。其他藥物例如附子可以換成薤白,遠志可以換成菖蒲,甚至沉香、磁石、茯神也可以用旋覆花、半夏、赭石、茯苓等藥物代替。慎齋先生好奇心重,專走偏僻的路子,所以用藥如此奇特,讓人難以理解他的用意。

楊氏評論:只有擁有絕世聰明才智,具有這樣的卓識,才能夠真正讀懂古人的著作。

俞惺齋治文選金萃之,勞倦傷寒而發斑,斑出犯風遽隱,遂發痙,手足搐掉,不時跳躍,渾身震動,時欲昏暈。用牛蒡、殭蠶、土貝母、荊、防、鉤藤不應,其脈細而弦勁帶數,改用虎膝、歸、芍、生地、鉤藤、秦艽、荊芥、桑枝,痙跳減半。因思病屬厥陰,當寒熱兼施,乃以桂枝、羚羊角為君,仍佐血藥,加竹湯、薑汁,一服而愈,蓋宗丹溪治少年痘後發痙之法也。

白話文:

俞惺齋在醫書《金萃》中記載了一個案例:患者因勞倦受寒而發出斑疹,斑疹剛出現就遇到風寒而迅速隱沒,隨之引發痙攣,手腳抽搐,不停跳動,全身震顫,時常昏昏欲睡。

最初使用牛蒡、殭蠶、土貝母、荊芥、防風、鉤藤等藥物治療,但效果不佳。患者脈象細而弦勁,並帶有數脈,於是改用虎膝、當歸、芍藥、生地、鉤藤、秦艽、荊芥、桑枝等藥物,痙攣跳動的症狀減輕了一半。

俞惺齋思考後認為,此病屬於厥陰病,應當寒熱並施。因此以桂枝和羚羊角為君藥,再佐以活血藥物,並加入竹湯和薑汁,服用一劑藥後病癒。此治療方法源於丹溪先生治療少年患痘後發痙的經驗。

2.

吳心所治黃新陽案。

俞按:葉氏云,子和法中原有虎潛諸論,後醫棄諸不用。今觀此案,後醫亦有用之者矣。惟是葉案疝疾門集案甚少,而方法甚多,取材既富,運用又巧,更不可及。余鄉萬楓亭,乃蓮幕老名宿,年近七旬,忽患㿗疝,自檢古方中三層茴香丸,恪遵其法,服一月而病全愈。以是知古方每有不可思議之妙,豈獨虎潛丸哉!

常州尹文輝嗜火酒能五斤,五月間入閩中,溪水驟漲,涉水至七里,覺腹痛甚,半月後右丸腫大,漸如斗形。閩中醫與肝經之劑及溫熱之品,半載無功,歸而就商於李士材。李曰:嗜火酒則濕熱滿中,涉大水則濕寒外束。以胃苓湯加梔子、黃柏、枳殼、茴香。十劑而略減,即以為丸,服至十五斤,全安而不發。

白話文:

吳心所治黃新陽案

俞按:葉氏說,子和法原本有虎潛丸的論述,後來醫家卻捨棄不用。如今看到這個案例,後來的醫家也還是有人在使用它啊!只是葉氏所記載的疝疾門案例很少,而治療方法卻很多,資料豐富,運用巧妙,更令人難以望其項背。我鄉萬楓亭,是當地有名的老醫,年近七十,突然患上疝氣,他自行翻閱古方,發現了三層茴香丸,嚴格按照古法服用,一個月後病全好了。由此可見,古方確實有不可思議的妙用,難道只有虎潛丸嗎?

常州尹文輝嗜愛烈酒,可以喝到五斤,五月間去福建,溪水暴漲,他涉水走了七里,感到腹部疼痛不已,半個月後右側睪丸腫大,漸漸像斗一樣大。福建當地的醫生開了治療肝經的藥方以及溫熱的藥物,半年都沒有效果,他回到常州,去請教李士材。李士材說:你喜歡喝烈酒,所以體內濕熱充盈,又涉水走了很長的路,濕寒之氣從體外侵入,造成內外夾攻。因此,他開了胃苓湯,並加入梔子、黃柏、枳殼、茴香。服用了十劑後,症狀稍有減輕,於是李士材將藥方製成丸劑,病人服用到十五斤時,完全康復,再也沒有發作。

俞按:此案若用三層茴香丸必不妥。觀李公之論病,益信醫貴變通也。

駱元賓患疝十年,形容枯槁,士材視之:左脅有形,其大如臂,以熱手握之,瀝瀝有聲,甚至上攻於心,悶絕者久之,熱醋熏炙方蘇,曰:此經所謂厥疝也。用治疝當歸四逆湯,半月積形漸小,更以八味丸間服半載不輟,積塊消盡而不復發矣。

盧不遠治陳孟杼之父,六月自山東邸中受寒起,尚淹淹未甚也,至次年二月,忽小腹與腰急痛,即令人緊挽外腎,稍松便欲死。盧曰:此小腸腑病也。經云:小腸病者,腰脊控睪而痛。乃以羌活入太陽小腸,佐黃柏、茯苓、肉桂等,並刮委中穴,痛立止,但足軟。盧曰:病因六月傷寒,太陽有所未盡,故入府而痛作。

白話文:

俞按:此案若用三層茴香丸必不妥。觀李公之論病,益信醫貴變通也。

俞氏注: 這個案例若用三層茴香丸治療肯定不行。觀察李公的論病,更讓我確信醫術講究變通。

駱元賓患疝十年,形容枯槁,士材視之:左脅有形,其大如臂,以熱手握之,瀝瀝有聲,甚至上攻於心,悶絕者久之,熱醋熏炙方蘇,曰:此經所謂厥疝也。用治疝當歸四逆湯,半月積形漸小,更以八味丸間服半載不輟,積塊消盡而不復發矣。

駱元賓患疝氣十年,身形消瘦,面容憔悴。醫生觀察他:左肋部有塊狀物,大小如手臂,用熱手握住它,會發出瀝瀝的水聲,甚至向上攻心,昏厥很久,用熱醋熏炙才甦醒過來。醫生說:這正是經書上所說的“厥疝”。於是,用當歸四逆湯治療,半個月後積塊逐漸縮小,又用八味丸間隔服用,持續半年不間斷,積塊完全消失,而且沒有復發。

盧不遠治陳孟杼之父,六月自山東邸中受寒起,尚淹淹未甚也,至次年二月,忽小腹與腰急痛,即令人緊挽外腎,稍松便欲死。盧曰:此小腸腑病也。經云:小腸病者,腰脊控睪而痛。乃以羌活入太陽小腸,佐黃柏、茯苓、肉桂等,並刮委中穴,痛立止,但足軟。盧曰:病因六月傷寒,太陽有所未盡,故入府而痛作。

盧不遠醫治陳孟杼的父親。六月時,他從山東住所回來,受寒後身體略有不適,並未嚴重。到了第二年二月,突然小腹和腰部劇烈疼痛,病人要求緊緊拉住外腎,稍微鬆開就會想死。盧不遠說:這是小腸內腑病變。經書上說:小腸病變,腰部和脊椎會牽引睪丸疼痛。於是,他用羌活治療太陽小腸,輔以黃柏、茯苓、肉桂等藥物,並刮委中穴,疼痛立即止住,但雙腿軟弱無力。盧不遠說:病因是六月時傷寒,太陽經氣未完全恢復,所以寒邪侵入內腑而引起疼痛。

原以寒邪鬱火,仍需夏時則火力全而血脈通,邪始去也,果至五月天熱,身發紫斑,有汗至足而始健。

俞按:此條引經證病,毫不牽強,其用藥及刮法俱佳。至因足軟而溯病情之源流,真大有會心處。

白話文:

當初是因為寒冷邪氣和內在的熱氣相互交織在一起,但到了夏天的時候,由於陽氣充足、血液流通順暢,所以才能把邪氣排出體外。果然到五月份天氣變熱了,身上出現紫色斑點,出了很多汗一直到腳部才開始恢復健康。 評論者指出,這段文章引用古籍來證明疾病的症狀非常恰當,所使用的藥物和刮痧方法也都很好。對於因為腳部無力追溯疾病的原因,更是有一種深入理解的地方。

3. 氣衝

汪石山治蕭司訓案。

俞按:此條仍合丹溪二說同用之,非專主氣虛也。惟汪公於軟緩脈多以參、耆加麥冬、黃柏,不加附子,想系一生得手處。至如陳皮加作七分,氣即上衝,此尤氣虛之顯然者,前方可操券取效也。竊憶生平治氣衝證,用熟地、歸、杞、牛膝、石英、胡桃、坎炁、青鉛等藥而愈者,不計其數,又有用腎氣丸、補陰丸、三才丸而愈者,總不出丹溪之訓。

白話文:

汪石山治療蕭司訓的案例。

俞氏說:這個案例仍然符合丹溪兩者都使用的說法,並非專門針對氣虛。汪公在遇到脈搏軟弱緩慢的病人時,常常用人參、黃耆加上麥冬、黃柏,而不加附子,我想這應該是汪公一生行醫的經驗所得。至於陳皮用量加到七分,氣就上衝,這更是氣虛明顯的表現,前面這個方子可以拿來作為參考,一定能取得效果。我私下回憶一生中治療氣衝症的經驗,用熟地、當歸、枸杞、牛膝、石英、胡桃、坎炁、青鉛等藥而痊癒的病人,不計其數,還有用腎氣丸、補陰丸、三才丸而痊癒的病人,總歸都離不開丹溪的教誨。

惟一陸姓書生,形瘦飲食如常,別無所苦,而氣自臍下上衝,始僅抵胸,後漸至喉,又漸達巔頂,又漸從腦後由督脈及夾脊兩旁而下,又漸至腰踝足心,仍入少腹,再復上沖。其沖甚慢,約一年而上下周到,穀食遞減,肌肉愈削,凡兩年半而其人方死。凡溫涼補瀉之藥,靡不備嘗,針灸祝由無不遍試。

余固不能愈之,就診於天士、一瓢兩先生,亦無寸效。恨其不遇張戴人、喻西昌諸公,聽其議論,以開茅塞也。

馬元儀治袁玉行,小腹厥氣上衝即吐,得飲則吐愈甚,諸藥不效。馬診之,兩脈虛澀,右尺獨見弦急,此下焦濁氣上騰,則胸中陽氣不布,故飲入於胃,上壅而不下達,宜通其地道,用調胃承氣湯,下宿穢甚多,繼漸培中氣而愈。

白話文:

一位姓陸的書生,身材瘦弱,飲食正常,並沒有其他病痛,卻感覺氣從腹部下方往上衝,一開始只到胸口,後來逐漸到達喉嚨,又漸漸到達頭頂,再從後腦勺沿著督脈和夾脊兩側往下,又逐漸到達腰部、腳踝、腳心,然後又回到小腹,再繼續往上衝。這氣衝得非常緩慢,大約一年才上下循環一次,食慾也逐漸減少,肌肉越來越瘦,兩年半後這名書生就去世了。各種溫涼補瀉的藥物他都嘗試過,針灸、祝由也試過,但都無效。我很遺憾他沒有遇見張戴人、喻西昌等名醫,如果能聽聽他們的意見,或許就能明白病因。

馬元儀曾經治療一位名叫袁玉行的病人,他患有小腹厥氣上衝,一喝水就吐,喝得越多,吐得越厲害,各種藥物都無效。馬元儀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虛弱澀滯,右側尺脈卻獨見弦急,這是下焦濁氣上衝,導致胸中陽氣無法散布,所以喝進去的湯藥停滯在胃部,無法往下傳輸。因此,他應該用通其地道的方法,服用調胃承氣湯來排除積聚的穢物,之後再逐漸補充中氣,就能治癒。

俞按:凡病皆有虛實,勿謂氣衝證皆屬陰虛氣虛也。如此條可謂別開一例,然必是暴病,或便秘,乃從右尺脈印其機耳。昔年曾與杜良一先生治下焦腎虛上焦氣衝者,杜用六味地黃湯合五磨飲子去木香,以汁和服而效,亦是新翻花樣也。

雄按:吳馥齋令正體腴皙,凡患恙,必延余診,雖時感重證,投藥三劑,無不愈者。惟二十八歲娩後,汛事遂絕,而別無所苦。余曰:此賦質使然,非病也。不必服藥。迄今十載,形體如常。仲秋患痰嗽,氣自少腹上衝至胸,即迷悶如寐,面目發黃,身熱足冷,膚痛拒按。云:氣衝起於上年,曾發數次,但不如是之劇耳。

白話文:

俞氏認為,所有疾病都有虛實之分,不要認為氣衝症狀都屬於陰虛氣虛。這一條可以說是一例,但必須是暴病或便秘,才可以在右尺脈上印證其病機。以前我曾經和杜良一先生一起治療下焦腎虛,上焦氣衝的患者,杜先生用六味地黃湯配合五磨飲子去除木香,以藥汁混合服用,效果很好,這也是一種新方法。

雄氏說:吳馥齋先生身材丰腴白皙,每次生病都會請我診治,即使是時感重症,服用三劑藥物,也都能治癒。只不過在他二十八歲生產之後,月經就停止了,但沒有其他病痛。我說:這是他天賦的體質所致,不是病,不需要服藥。直到現在已經十年的時間了,他的身體狀況和以前一樣。仲秋時節他患上了痰嗽,氣從小腹往上衝到胸部,昏昏沉沉像睡著了一樣,臉色發黃,身體發熱,腳部冰冷,皮膚疼痛,按壓時有抵抗。他說:氣衝病從去年開始,曾經發作過幾次,但沒有這次這麼嚴重。

今則稍食葷腥,氣即上衝。餘脈之,軟滑微弦,遂予雪羹、杏、樸、連、夏、竹茹、旋覆以開痰降逆,送下當歸龍薈丸,直泄肝陽。一劑胸舒,再劑黃退,三劑便泄如火,諸恙霍然。

白話文:

現在只要稍微吃點肉類,氣體就往上衝。我摸了一下脈搏,感覺軟滑微弦,就給他吃了雪羹、杏仁、樸硝、川連、夏枯草、竹茹、旋覆花,來化痰降逆,並配合當歸龍薈丸送下去,直接泄去肝陽之火。吃了一劑藥後胸悶舒緩,吃了兩劑後黃疸退去,吃了三劑後就開始像火一樣排泄,所有的病症都突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