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存心

《曹仁伯醫案》~ 淋濁 (1)

回本書目錄

淋濁 (1)

1. 淋濁

汪(北壕),氣淋帶濁,溺後更疼,左脈大,將見血之兆也。速宜靜養。

導赤合大補陰丸加茯神

沈(青浦),熱鬱下焦,血淋久而不已,脈數,左部帶大。腎水大虧,心火失其所濟,下入小腸而出之膀胱經也。

大補陰丸加牛膝,歸尾,赤小豆,血餘炭

吳(吳江),陰虧之體,心火下郁小腸,傳入膀胱之府,尿中帶血,時作時止,左脈沉數,小溲不利。

大補陰丸加牛膝合導赤,火府,另服大補陰丸。

李(通州),腎虛乃膀胱受熱,尿血成淋,脈形沉數,清養為宜。

大補陰丸加歸尾,血餘炭,琥珀屑

邵(乍浦),欲便不通,不通而痛,此淋也。脈細而見弦數,幹不多飲,必有留熱未清,不獨下虛而已。若論咳嗽,又屬新感。

栝蔞瞿麥湯去附子,加麥冬,杏仁,草梢

蘇(吳江),夢遺之體,變為淋濁,已經一月之久,尚難向愈,金匱法主之。

栝蔞瞿麥湯去附子,合封髓丹加智仁

梁(長安),小便頻數而赤,或渾濁,或紫塊,脈象沉數,此淋症也。

大補陰丸加瞿麥

又:膏淋血淋,同病下焦,未有不因乎虛,亦未有不因乎熱。熱如化盡,則膏血之物,庶幾下而不痛,始可以獨責其虛。

大補陰丸合栝蔞瞿麥湯去附子,加牛膝,血餘炭

又:血淋漸止,膏淋亦薄,所患之熱,原有化意,必須化盡乃妥。

照前方加萆薢,黑梔

又:所下之膏,薄且少矣,然當便之時,尚屬不利,已便之後,反覺隱疼,肢膝不溫,脈小左弦,唇紅嗌乾,熱未全愈,虛日益著。

栝蔞瞿麥丸去附子,加萆薢,黑梔,麥冬,豬脊髓

華(盪口),膏淋變為血淋,久而不已,脈數左弦,腎被熱傷。

大補陰丸加血餘炭,珀屑,歸尾

張(江陰),膏淋日久,少腹不和,口乾腰楚,腎虛濕熱使然。

栝萎瞿麥丸去附子,加杜仲,萆薢,五倍子,青鹽

馬(乍浦),小便不利為癃,痛者為淋。淋雖有五,而其致病之由,多屬乎熱,而況水液渾濁,皆屬乎熱,更有明證。

栝蔞瞿麥丸去附子,合導赤加萆薢

錢(常熟),尿血成塊,小溲作痛,脈數苔膩,濕熱下注使然。

導赤散加淡芩,小薊,血餘炭,赤苓,燈芯,另大補陰丸

嚴(東山),漏久頭痛之體,水虧木旺,不問可知。邇年小便淋痛,其狀如膿,遷延不已,衰而復盛,然其所出者,不過水濕渾濁,苔白口乾,足冷轉筋,左關脈硬,寸部浮急,右惟濡數而已。必有心火濕熱,下注於腎與膀胱也。理之不易。

栝蔞瞿麥湯合導赤,火府

裘(新街),血淋日久不痊,加以咳嗽時作,脈息左細右弦,俱見數象,口燥苔黃。想是中宮濕熱,上下充斥,陰液受傷也。

大補陰丸合麥門冬湯

唐(無錫),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水液渾濁,皆屬於熱。小腸有熱者,其人必痔。具此三者而病於一身,若不以涼血之品,必有性命之憂。

白話文:

汪(北壕)患氣淋,尿液混濁,排尿後疼痛加劇,左脈搏動有力,將要出血。需立即靜養,服用導赤散加強大補陰丸,再加茯神。

沈(青浦)因下焦熱邪鬱結,血淋久治不癒,脈搏頻數,左脈搏動有力。腎精虧虛,心火失於制約,下注小腸,再經膀胱經排出。服用大補陰丸,再加牛膝、續斷、赤小豆、血餘炭。

吳(吳江)體質陰虛,心火下移鬱結於小腸,傳入膀胱,尿液帶血,時發時止,左脈沉而數,小便不利。服用大補陰丸,再加牛膝,並合用導赤散和火府,另服用大補陰丸。

李(通州)因腎虛導致膀胱受熱,出現尿血淋症,脈搏沉而數,宜清養。服用大補陰丸,再加續斷、血餘炭、琥珀屑。

邵(乍浦)想大便卻不通,不通則痛,這是淋症。脈搏細弱而弦數,飲水不多,必定有餘熱未清,不只是下焦虛弱。若考慮咳嗽,則是新感風寒。服用栝蔞瞿麥湯,去掉附子,再加麥冬、杏仁、燈心草。

蘇(吳江)有夢遺症,轉為淋濁,已持續一月,難以痊癒,用金匱要略的療法。服用栝蔞瞿麥湯,去掉附子,再配合封髓丹,加智仁。

梁(長安)小便頻數且赤,或混濁,或有紫塊,脈象沉而數,這是淋症。服用大補陰丸,再加瞿麥。

膏淋和血淋,都屬於下焦疾病,皆非虛即熱所致。若熱邪化解,膏血之物便能順利排出而不痛,才能單純考慮虛證。服用大補陰丸,再配合栝蔞瞿麥湯(去附子),並加牛膝、血餘炭。

血淋漸止,膏淋也變少,熱邪已有化解趨勢,必須徹底化解才算痊癒。原方基礎上再加萆薢、梔子。

排出之膏液已稀少,但排尿時仍覺不利,排尿後反而隱痛,四肢膝蓋冰冷,脈搏細弱,左脈弦細,口唇紅潤,咽喉乾燥,熱邪未完全清除,虛證日益加重。服用栝蔞瞿麥丸(去附子),再加萆薢、梔子、麥冬、豬脊髓。

華(盪口)膏淋轉為血淋,久治不愈,脈搏頻數,左脈弦細,腎臟受熱邪損傷。服用大補陰丸,再加血餘炭、琥珀屑、續斷。

張(江陰)膏淋日久,少腹不適,口乾腰痛,因腎虛濕熱所致。服用栝蔞瞿麥丸(去附子),再加杜仲、萆薢、五倍子、青鹽。

馬(乍浦)小便不利為癃,疼痛者為淋。淋症雖有五種,但致病原因多與熱邪有關,尤其尿液混濁,更是熱邪的明顯證據。服用栝蔞瞿麥丸(去附子),再配合導赤散,並加萆薢。

錢(常熟)尿液帶血塊,排尿疼痛,脈搏頻數,苔膩,是濕熱下注所致。服用導赤散,再加黃連、小薊、血餘炭、赤苓、燈芯草,另服用大補陰丸。

嚴(東山)長期漏泄,伴有頭痛,體質陰虛陽亢,可想而知。近年來小便淋痛,狀如膿液,反覆發作,時好時壞,但排出物只是水濕混濁,苔白口乾,足冷抽筋,左關脈硬,寸脈浮數,右脈濡弱而數。必定是心火濕熱下注於腎膀胱,治療不易。服用栝蔞瞿麥湯,再配合導赤散和火府。

裘(新街)血淋久治不愈,並伴有間歇性咳嗽,左脈細弱,右脈弦細,都表現出脈搏頻數,口乾舌苔黃。可能是中焦濕熱,上下俱盛,陰液受損。服用大補陰丸,再配合麥門冬湯。

唐(無錫)胞宮之熱邪傳至膀胱,導致癃閉和尿血,水液混濁,都屬於熱邪。小腸有熱,患者必有痔瘡。這三者同時存在,若不用涼血之藥,性命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