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曹仁伯何元長醫案》~ 葉天士醫案 (7)

回本書目錄

葉天士醫案 (7)

1. 八、黃疸門(七方)

(案1)氣鬱發黃。

左金丸加黃連、旋覆花、柴胡、蘇梗、姜皮、神麯

(案2)寒熱谷疸。

生穀芽,柴胡,陳皮,山梔,生枳實,黃芩,炒楂,木通

(案3)菀損氣血,心腹皆痛,發黃。七情內傷,並非黃疸。延久變為單脹,便難治矣。

左金丸加人參、茯苓、半夏、白芍

(案4)頻嘔,致膽汁溢出為黃,非黃疸也。令大便不通,腹脹痞塞。濁氣膠結,六腑失宣。宜用苦降。

黃連,旋覆花,白茯苓,乾薑,代赭石,川楝肉

(案5)勞傷吐後發黃。

薄荷,鉤鉤,丹皮,半曲,黑梔,木瓜,川樸,陳皮,藿梗,益智

(案6)酒客中虛,濕熱內阻,經脈之氣不主流通,兼長夏地中濕氣升騰,蒸郁發黃。雖六淫氣侵為外感,而脾胃不和已屬內傷,本虛標實,徒以滲利治黃,自然無效。直待秋涼,濕熱氣衰,痿黃勢減,但所傷正氣未復,儀容日損,食少便溏,不堪任勞耐煩。況五旬以外,陽氣日薄,冬月不復,即為失藏。

議以脾腎兩治,重培先後天生氣,守常填攝,冀免單脹痞滿之變。

朝服《金匱》腎氣丸去牛膝、肉桂,重用茯苓;晚服水泛澤術丸。

(案7)久病脈弦,脾胃大困,水穀失運,氣道壅塞,漸生脹滿,前曾發黃。都屬肝脾鬱結。數月內損不復,長夏恐致增劇。處方聊以參末議,未必頓可卻病。

人參,茯苓,枳實,陳皮

白話文:

[八、黃疸病症處理(七種方法)]

(案例1) 情緒鬱悶導致的黃疸。

使用左金丸,再加入黃連、旋覆花、柴胡、蘇梗、姜皮、神麯來治療。

(案例2) 由冷熱交替引起的食物性黃疸。

使用生穀芽、柴胡、陳皮、山梔、生枳實、黃芩、炒楂、木通等藥材。

(案例3) 體內臟腑功能受損,導致氣血不足,心腹疼痛,出現黃疸。這是因內心情緒受傷所致,並非一般黃疸。如果拖延時間過長,可能會轉變成單純性的腹脹,就更難治療了。

使用左金丸,再加入人參、茯苓、半夏、白芍來治療。

(案例4) 因頻繁嘔吐,導致膽汁溢出,引起黃疸,但這並非黃疸病。此症會造成大便不通,腹部脹滿,有壓迫感。體內濁氣凝結,六腑運作失調。適合使用苦味的藥物來降逆。

使用黃連、旋覆花、白茯苓、乾薑、代赭石、川楝肉等藥材。

(案例5) 因過度勞累或嘔吐後引起的黃疸。

使用薄荷、鉤藤、丹皮、半曲、黑梔、木瓜、川樸、陳皮、藿香梗、益智等藥材。

(案例6) 酗酒者體質虛弱,濕熱在體內阻塞,經脈運行受阻,加上長夏時節地面濕氣上升,蒸騰導致黃疸。雖然外感六淫之氣,但脾胃不和已屬內傷,根本虛弱而表面症狀顯著,僅僅用利尿法來治療黃疸,效果自然不佳。等到秋季天氣涼爽,濕熱之氣減弱,黃疸症狀緩解,但受損的正氣尚未恢復,外表日益憔悴,食慾減少且大便稀溏,無法承受勞累。尤其是五十歲以上的人,體內陽氣逐漸衰弱,冬天若不能恢復,就會出現失藏的情況。

因此,建議同時治療脾和腎,重點是補充先天和後天的元氣,保持正常的生活習慣,避免單純性的腹脹和飽脹。

早晨服用《金匱》腎氣丸,去掉牛膝和肉桂,增加茯苓的份量;晚上服用水泛澤術丸。

(案例7) 長期患病,脈象呈弦狀,脾胃功能嚴重受損,食物消化不良,氣道堵塞,逐漸產生腹脹,之前曾經出現黃疸。這些都是肝脾鬱結所導致。幾個月內如果不能恢復,長夏時節可能會加重病情。處方中暫時加入人參末,但不一定能立即治癒疾病。

使用人參、茯苓、枳實、陳皮等藥材。

2. 九、癰瘍,痔漏門(十五方)

(案1)年高表疏,海氣風毒侵入陽位,盤踞閉塞隧道,發為癰瘍,中下二焦受困。今津竭便難,無味食減,內風日熾。節過春半,恐有病加之慮,進潤補法。

歸身,蓯蓉,牛膝,枸杞,柏仁,麻仁

(案2)破傷失血,液涸。

蓯蓉,天冬,生地,當歸,柏仁,金斛

(案3)鬱熱蒙竅。

沙參,桑葉,蘆根,雞子白,麥冬,川貝,海石

(案4)潰瘍未合,頻進培補,反晝夜微寒、潮熱,食物日減,形神日損。近日熱甚衄血,口乾舌絳,肉腠麻木。乃大虛之體,夾雜暑熱客氣,深慮液涸昏厥。議復脈湯。

復脈湯(即炙甘草湯),

(案5)瘍潰膩補,胃陽壅遏,加以暑濕熏蒸,自口鼻由中道而入,胃更不和,嘔逆泄瀉。古人謂:九竅不和,都為胃病也。但胃為陽腑,剛燥所忌,久臥床褥,脾困艱運。和補中仍佐通泄,勿使氣分呆滯為宜。

人參,烏梅,茯苓,荷葉,木瓜,金斛,廣皮,澤瀉

(案6)潰瘍營損,不能食,大便泄瀉復閉。

四君子湯加當歸、白芍

(案7)陰分果虛,經脈有濕熱阻塞,所以下焦發瘍,津液不得上涵,遂久咳不止。幸得不致傷及中宮,薄味靜養圖安。

生地,茯苓,黃柏,首烏,麥冬,米仁,萆薢,胡麻,煉熟白蜜和丸。

(案8)陰損有漏瘍,咳逆欲嘔。

炒熟地,女貞,雲茯苓,炙甘草,白芍,懷山藥

(案9)督脈虛,腰背痛,神倦,痔血。

早服班龍丸加五味;晚服歸芍異功散,水泛丸。

(案10)陰傷,濕熱下墜,肛痔,溺澀,精濁。

生地,黃柏,丹皮,銀花,槐米,知母,澤瀉,川斛

(案11)能食色奪,肛痛,遺精。酸苦泄熱不應。當固陽攝陰。

蓯蓉,熟地,黃柏,茯苓,鎖陽,龜板,遠志,白芍,羊肉煎膏和丸。

(案12)菀勃陽升,氣血紊亂,遂癰瘍潰膿。已進參、耆內托,益氣生肌,雖為正治,但中下二焦陽氣升騰,肝氣震動,爍筋襲絡,致有偏枯麻痹。面色油光,平昔大便久溏。酒客中虛有濕,不受甘膩溫柔。議以苦降和陽,佐以熄風為法。

烏梅,人參,廣橘,金斛,茯苓,膽星

(案13)病起冬月,始於腰間,膚膜凝形,繼經消散,凡靜坐良久,苦皮裡膜外中有牽絆不和之狀。想凝著之寒,必入營分血絡之中。當此壯年不愈,氣血日薄,有癰瘍累瘁矣。

乳香,全蠍,川烏頭,麝香,地龍,沒藥

(案14)瘰癧不消,伏邪寒熱。

海石,黃芩,銀花,丹皮,蛤粉,橘紅,土貝,生地,牡蠣,夏枯草

為末,水泛為丸。

(案15)癧癆,寒熱,食減。

人參歸耆建中湯去糖,加茯苓

白話文:

[九、癰瘡,痔漏門(十五方)]

(案例1)年紀較大,體表疏鬆,海洋風毒侵入陽位,盤踞堵塞隧道,引發爲癰瘡,中下焦受困。現今體內津液枯竭,排便困難,食慾減退,內風日益熾熱。過了春季一半,恐怕會有病情加重的擔憂,建議進補滋潤法。

當歸,肉蓯蓉,牛膝,枸杞,柏仁,麻仁

(案例2)創傷出血過多,體內液體乾涸。

肉蓯蓉,天冬,生地,當歸,柏仁,金斛

(案例3)鬱熱矇蔽心竅。

沙參,桑葉,蘆根,雞蛋清,麥冬,川貝,海石

(案例4)潰瘍未癒合,頻繁進補,反而出現日夜輕微寒戰、潮熱,食量日漸減少,形神日漸消耗。近日發熱嚴重,鼻血不止,口乾舌紅,肌肉麻木。這是大虛體質,夾雜暑熱,深深憂慮體內液體乾涸導致昏厥。建議使用復脈湯。

復脈湯(即炙甘草湯)

(案例5)瘡瘍潰爛後過量補養,胃部陽氣受阻,加上暑溼燻蒸,從口鼻通過中道進入,胃部更加不適,嘔吐,腹瀉。古人說:九竅不和,皆因胃病。但胃是陽腑,剛燥應避免,長期臥牀,脾臟功能艱難運行。在和補的同時,輔助通泄,不要讓氣血呆滯。

人參,烏梅,茯苓,荷葉,木瓜,金斛,廣皮,澤瀉

(案例6)潰瘍導致營氣損傷,無法進食,大便腹瀉再閉塞。

四君子湯加當歸、白芍

(案例7)陰分確實虛弱,經脈有溼熱阻塞,所以小腹部位出現瘡瘍,津液無法向上滋養,於是長久咳嗽不止。幸好沒有傷及中宮,清淡飲食靜養圖安。

生地,茯苓,黃柏,首烏,麥冬,薏仁,萆薢,胡麻,煉熟白蜜製成丸劑。

(案例8)陰損有瘻瘡,咳嗽逆氣想嘔吐。

炒熟地,女貞,雲茯苓,炙甘草,白芍,懷山藥

(案例9)督脈虛弱,腰背疼痛,精神疲倦,痔瘡出血。

早上服用班龍丸加五味;晚上服用歸芍異功散,用水泛制丸。

(案例10)陰傷,溼熱下墜,肛痔,尿澀,精濁。

生地,黃柏,丹皮,銀花,槐米,知母,澤瀉,川斛

(案例11)雖然能吃但面色蒼白,肛門疼痛,遺精。酸苦泄熱不應。應當固陽攝陰。

肉蓯蓉,熟地,黃柏,茯苓,鎖陽,龜板,遠志,白芍,羊肉煎膏製成丸劑。

(案例12)陽氣上升,氣血紊亂,導致癰瘡潰膿。已經進補參、耆,益氣生肌,雖然是正確的治療方法,但中下焦陽氣升騰,肝氣震動,爍筋襲絡,導致半身癱瘓。面色油光,平時大便長期溏瀉。飲酒者中虛有溼,不宜接受甘膩溫補。建議以苦降和陽,輔以熄風的方法。

烏梅,人參,廣橘,金斛,茯苓,膽星

(案例13)病始於冬季,在腰部開始,皮膚膜凝固形成形狀,隨後消散,但長時間靜坐,感覺皮裏膜外有牽絆不和的感覺。想來凝結的寒氣,必定深入營分血絡之中。正值壯年未能痊癒,氣血日漸衰弱,有瘡瘍累瘁了。

乳香,全蠍,川烏頭,麝香,地龍,沒藥

(案例14)瘰癧不消,潛伏的邪氣引起寒熱交替。

海石,黃芩,銀花,丹皮,蛤粉,橘紅,土貝,生地,牡蠣,夏枯草

研磨成末,用水泛制丸劑。

(案例15)瘰癧,寒熱交替,食慾減退。

人參歸耆建中湯去掉糖,加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