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曹仁伯何元長醫案》~ 葉天士醫案 (7)

回本書目錄

葉天士醫案 (7)

1. 八、黃疸門(七方)

(案1)氣鬱發黃。

左金丸加黃連、旋覆花、柴胡、蘇梗、姜皮、神麯

(案2)寒熱谷疸。

生穀芽,柴胡,陳皮,山梔,生枳實,黃芩,炒楂,木通

(案3)菀損氣血,心腹皆痛,發黃。七情內傷,並非黃疸。延久變為單脹,便難治矣。

左金丸加人參、茯苓、半夏、白芍

白話文:

氣鬱導致發黃,可用左金丸加黃連、旋覆花、柴胡、蘇梗、姜皮、神麴。寒熱交雜導致的黃疸,可用生穀芽、柴胡、陳皮、山梔、生枳實、黃芩、炒楂、木通。如果因氣血虧損導致心腹疼痛,並伴隨發黃,且是由於七情內傷引起,而非真正的黃疸,時間久了就會變成單脹,治療起來就困難了。可用左金丸加人參、茯苓、半夏、白芍。

(案4)頻嘔,致膽汁溢出為黃,非黃疸也。令大便不通,腹脹痞塞。濁氣膠結,六腑失宣。宜用苦降。

黃連,旋覆花,白茯苓,乾薑,代赭石,川楝肉

(案5)勞傷吐後發黃。

薄荷,鉤鉤,丹皮,半曲,黑梔,木瓜,川樸,陳皮,藿梗,益智

(案6)酒客中虛,濕熱內阻,經脈之氣不主流通,兼長夏地中濕氣升騰,蒸郁發黃。雖六淫氣侵為外感,而脾胃不和已屬內傷,本虛標實,徒以滲利治黃,自然無效。直待秋涼,濕熱氣衰,痿黃勢減,但所傷正氣未復,儀容日損,食少便溏,不堪任勞耐煩。況五旬以外,陽氣日薄,冬月不復,即為失藏。

白話文:

患者經常嘔吐,導致膽汁溢出呈現黃色,但這不是黃疸。患者還有大便不通、腹脹痞塞的情況,這是因為濁氣膠結,六腑失宣。應該使用苦味藥物來下降濁氣。

適合的藥材有黃連、旋覆花、白茯苓、乾薑、代赭石、川楝肉。

患者因為勞累過度而吐後發黃。

適合的藥材有薄荷、鉤鉤、丹皮、半曲、黑梔、木瓜、川樸、陳皮、藿梗、益智。

酒客體質虛弱,濕熱內阻,經脈之氣不流通,再加上長夏季節地中濕氣上升,蒸郁發黃。雖然患者受到六淫之氣侵襲而引起外感,但脾胃不和已經屬於內傷,屬於本虛標實的情況。如果只用滲利的方法來治療黃疸,自然沒有效果。必須等到秋季涼爽,濕熱之氣減弱,黃疸症状減輕,但患者受損的正氣尚未恢復,容貌日漸憔悴,食慾不振,大便稀溏,無法承受勞累。而且年過五十,陽氣衰微,到了冬天就無法恢復,就會導致陽氣失藏。

議以脾腎兩治,重培先後天生氣,守常填攝,冀免單脹痞滿之變。

朝服《金匱》腎氣丸去牛膝、肉桂,重用茯苓;晚服水泛澤術丸。

(案7)久病脈弦,脾胃大困,水穀失運,氣道壅塞,漸生脹滿,前曾發黃。都屬肝脾鬱結。數月內損不復,長夏恐致增劇。處方聊以參末議,未必頓可卻病。

人參,茯苓,枳實,陳皮

白話文:

應該同時治療脾臟和腎臟,著重培補先天和後天之氣,遵循常規,注重補益,希望避免單獨的脹滿、痞塞等病變。早上服用《金匱》中腎氣丸去掉牛膝、肉桂,增加茯苓用量;晚上服用水泛澤術丸。

(案7)患者久病,脈象弦緊,脾胃虛弱,飲食消化不良,氣道阻塞,逐漸出現脹滿,之前曾發黃,都屬於肝脾鬱結。病程已數月,未見好轉,擔心長夏會加重病情。此處方僅供參考,不一定能馬上治癒疾病。

藥方:人參、茯苓、枳實、陳皮。

2. 九、癰瘍,痔漏門(十五方)

(案1)年高表疏,海氣風毒侵入陽位,盤踞閉塞隧道,發為癰瘍,中下二焦受困。今津竭便難,無味食減,內風日熾。節過春半,恐有病加之慮,進潤補法。

歸身,蓯蓉,牛膝,枸杞,柏仁,麻仁

(案2)破傷失血,液涸。

蓯蓉,天冬,生地,當歸,柏仁,金斛

(案3)鬱熱蒙竅。

沙參,桑葉,蘆根,雞子白,麥冬,川貝,海石

(案4)潰瘍未合,頻進培補,反晝夜微寒、潮熱,食物日減,形神日損。近日熱甚衄血,口乾舌絳,肉腠麻木。乃大虛之體,夾雜暑熱客氣,深慮液涸昏厥。議復脈湯。

白話文:

病人年紀大了,體表抵抗力弱,海邊的風寒濕氣入侵了陽氣所在的部位,停留在經絡中造成阻塞,引發了癰瘡,導致中焦和下焦受阻。現在病人口乾舌燥,排便困難,吃東西沒有味道,食慾下降,體內熱氣越來越盛。眼看過完春節,病情可能加重,應該用滋陰潤燥的方法治療。

病人因外傷失血,導致體液不足。

病人由於鬱熱阻礙了竅道。

病人潰瘍還沒癒合,卻不斷進補,反而出現白天微微發冷,晚上發熱,食慾下降,精神萎靡的狀況。最近熱症加重,出現鼻出血,口乾舌紅,皮膚麻木。這是因為病人本身虛弱,再加上暑熱侵入,擔心體液耗盡,昏迷不醒。建議服用復脈湯。

復脈湯(即炙甘草湯),

(案5)瘍潰膩補,胃陽壅遏,加以暑濕熏蒸,自口鼻由中道而入,胃更不和,嘔逆泄瀉。古人謂:九竅不和,都為胃病也。但胃為陽腑,剛燥所忌,久臥床褥,脾困艱運。和補中仍佐通泄,勿使氣分呆滯為宜。

人參,烏梅,茯苓,荷葉,木瓜,金斛,廣皮,澤瀉

(案6)潰瘍營損,不能食,大便泄瀉復閉。

白話文:

復脈湯(即炙甘草湯),

(案5)潰瘍傷口癒合後,體內仍有黏膩的積聚,胃陽氣被阻礙,再加上暑濕的蒸熏,從口鼻進入,導致胃氣更加不和,出現嘔吐反胃、腹瀉等症狀。古人說:「九竅不和,皆因胃病。」但胃屬陽腑,忌諱燥熱,久臥床褥,脾臟運化乏力。所以既要和補脾胃,也要輔以通泄,避免氣分停滯,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藥方:**人參、烏梅、茯苓、荷葉、木瓜、金斛、廣皮、澤瀉

(案6)潰瘍傷口導致氣血虧損,患者無法進食,大便時而泄瀉時而閉塞。

四君子湯加當歸、白芍

(案7)陰分果虛,經脈有濕熱阻塞,所以下焦發瘍,津液不得上涵,遂久咳不止。幸得不致傷及中宮,薄味靜養圖安。

生地,茯苓,黃柏,首烏,麥冬,米仁,萆薢,胡麻,煉熟白蜜和丸。

(案8)陰損有漏瘍,咳逆欲嘔。

炒熟地,女貞,雲茯苓,炙甘草,白芍,懷山藥

(案9)督脈虛,腰背痛,神倦,痔血。

白話文:

四君子湯加上當歸、白芍,治療陰分虧虛、經脈濕熱阻塞,導致下焦生瘡,津液不能上行,久咳不止。所幸未傷及中宮,可採用薄味靜養的方式調理。服用生地、茯苓、黃柏、首烏、麥冬、米仁、萆薢、胡麻,煉熟白蜜和丸服用。

陰虛有漏瘡,伴隨咳嗽逆氣、欲嘔。可服用炒熟地、女貞、雲茯苓、炙甘草、白芍、懷山藥。

督脈虛弱,腰背疼痛、神疲乏力、痔瘡出血。

早服班龍丸加五味;晚服歸芍異功散,水泛丸。

(案10)陰傷,濕熱下墜,肛痔,溺澀,精濁。

生地,黃柏,丹皮,銀花,槐米,知母,澤瀉,川斛

(案11)能食色奪,肛痛,遺精。酸苦泄熱不應。當固陽攝陰。

蓯蓉,熟地,黃柏,茯苓,鎖陽,龜板,遠志,白芍,羊肉煎膏和丸。

(案12)菀勃陽升,氣血紊亂,遂癰瘍潰膿。已進參、耆內托,益氣生肌,雖為正治,但中下二焦陽氣升騰,肝氣震動,爍筋襲絡,致有偏枯麻痹。面色油光,平昔大便久溏。酒客中虛有濕,不受甘膩溫柔。議以苦降和陽,佐以熄風為法。

白話文:

【案10】若陰液耗損,加上濕熱下滲導致肛門痔瘡、小便頻緊、精液過多時,早晨可服用班龍丸配合五味調理,晚上則服用歸芍異功散,將藥材研磨成丸狀服用。

【案11】如果出現食慾旺盛但性慾降低,肛門疼痛,以及遺精現象,使用酸苦類藥物來清熱並無效時,應當注重補充陽氣與陰液的平衡。

【案12】若因陽氣上升過盛,導致氣血紊亂,引發癰瘍潰瘍,已經採用參、耆內服以託毒、增強體力、修復組織,雖然這是一種正確的治療方法,但中下焦的陽氣升騰,肝氣振動,導致筋絡受到影響,產生偏廢和麻痹的症狀。患者面色油潤,過去有長期大便溏薄的情況。對於這種酒後虛弱且有濕氣的體質,不適合甘甜、溫暖、柔軟的食物。因此,我們可以採用苦寒降火的方法來調節陽氣,同時配合平肝熄風的療法。

烏梅,人參,廣橘,金斛,茯苓,膽星

(案13)病起冬月,始於腰間,膚膜凝形,繼經消散,凡靜坐良久,苦皮裡膜外中有牽絆不和之狀。想凝著之寒,必入營分血絡之中。當此壯年不愈,氣血日薄,有癰瘍累瘁矣。

乳香,全蠍,川烏頭,麝香,地龍,沒藥

(案14)瘰癧不消,伏邪寒熱。

海石,黃芩,銀花,丹皮,蛤粉,橘紅,土貝,生地,牡蠣,夏枯草

白話文:

烏梅、人參、廣橘、金斛、茯苓、膽星。

(案13)疾病從冬月開始,起於腰部,皮膚表面凝結成形,後來逐漸消散,每次靜坐很久,就會感到皮膚和肌肉之間有牽絆不適的症狀。想來是寒氣凝結在體內,深入到血液循環系統中。正值壯年卻久治不愈,氣血一天天衰弱,恐將導致癰疽瘡瘍,身體虛弱。

乳香、全蠍、川烏頭、麝香、地龍、沒藥。

(案14)瘰癧久治不愈,是邪氣潛伏體內,導致寒熱交替。

海石、黃芩、銀花、丹皮、蛤粉、橘紅、土貝、生地、牡蠣、夏枯草。

為末,水泛為丸。

(案15)癧癆,寒熱,食減。

人參歸耆建中湯去糖,加茯苓

白話文:

把藥材磨成粉末,用水把它做成小圓形的藥丸。 案例 15:患有癥瘕病,有發冷和發燒的情況,食慾下降。用人參、當歸、黃耆製作出建中湯,去掉糖分,再加入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