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曹仁伯何元長醫案》~ 葉天士醫案 (6)

回本書目錄

葉天士醫案 (6)

1. 七、痰飲、喘咳、水氣、腫脹門

(共五十方)

(案1)脈沉弦,是屬飲,飲為陰類,偏於夜分、上午沖逆,不得臥。胃氣納穀,脾失散布,水濕漸漸旁漬,不得循經入腑,由腫為脹,因脹成喘,其理甚悉。仲景云:飲家而咳,當治飲,勿治咳。議以青龍之制,先開足太陽為第一。

桂枝,乾薑,塊苓,白芍,五味,米仁

(案2)飲濁上泛,夜不得臥。

桂枝,杏仁,乾薑,白芍,牡蠣,五味

三診:早服濟生腎氣丸以攝下,晚服牡蠣澤瀉散以驅飲。

白話文:

脈象沉而弦,屬於體內有飲邪,飲邪屬陰,多在夜間和上午發作,患者感到胸悶、嘔逆,無法平躺。這是因為胃氣無法正常吸收食物,脾臟失調導致水濕無法順利運化,在體內積聚,逐漸蔓延,阻塞經絡,無法進入臟腑,從而引起腫脹,進一步發展成喘息。這其中的道理十分明確。張仲景說:飲邪導致咳嗽,應該治療飲邪,而不是直接治咳嗽。建議採用青龍湯的治療方法,首先要開通足太陽經脈。方藥包括桂枝、乾薑、茯苓、白芍、五味子、米仁。

另一種情況是飲邪濁氣上泛,導致夜間無法平躺。方藥包括桂枝、杏仁、乾薑、白芍、牡蠣、五味子。

建議白天服用濟生腎氣丸來收攝下焦,晚上服用牡蠣澤瀉散來驅除飲邪。

(案3)脈沉弦,留飲久咳,乃清陽失司旋轉,漸至氣機窒塞。此膩滯補陽無益,仲景云:飲家,當治飲,勿治咳。

米仁,桂枝,半夏,茯苓,白芍,杏仁

(案4)勞倦飲泛而咳,用越婢法。

麻黃,生薑,大棗,石膏,甘草

(案5)飲為陰邪,至暮泛逆,氣衝不得臥。恐致浮腫。

桂枝,乾薑,甘草,芍藥,五味,米仁

(案6)懷妊八月,久咳,背冷,脈沉,氣衝不得眠。此因抑鬱,陽失旋轉,濁凝飲結。當治飲不治咳。

白話文:

脈象沉而弦,長期咳嗽,是因清陽之氣失調,不能正常運行,逐漸導致氣機阻塞。這種情況是因濕濁積聚,補陽無用,正如張仲景所說:治病應治其根本,飲證當治飲,不必只治咳嗽。

可以用米仁、桂枝、半夏、茯苓、白芍、杏仁等藥材調理。

勞累過度導致飲邪上泛而咳嗽,可以用越婢湯治療。

越婢湯的藥方是麻黃、生薑、大棗、石膏、甘草。

飲邪屬陰邪,傍晚時分上泛逆氣,氣上衝難以入睡,恐會導致浮腫。

可用桂枝、乾薑、甘草、芍藥、五味子、米仁等藥材調理。

懷孕八月,久咳不止,背部發冷,脈象沉,氣上衝難以入睡,這是因氣機鬱結,陽氣失調,濁氣凝結而形成飲證。應當治療飲證,不必只治咳嗽。

桂枝,乾薑,茯苓,白芍,五味

(案7)臥則咳嗆氣逆,此為飲結。

糖炒石膏,杏仁,甘乾薑,茯苓,米仁,白芍,五味

(案8)肝鬱氣升,飲泛不得臥。

桂枝,煅牡蠣,茯苓,白芍,川楝肉,米仁

(案9)痃癖氣逆,欲嘔水。

黃連,茯苓,烏梅,吳萸,白芍

(案10)飲泛濁壅,經脈不通。

牡蠣,桂枝,防己,澤瀉,花粉,萆薢

(案11)通太陽,鎮逆,小便仍不利,納食脘脹,胃中不和,肝氣堵塞。用疏泄方。

白話文:

患者臥床時咳嗽喘氣,這是因為體內有痰飲積聚。

患者因肝氣鬱結而上逆,導致飲液上湧,無法平躺。

患者有痃癖症,氣逆上衝,想嘔吐。

患者飲液泛溢且濁氣壅塞,經脈不通暢。

患者太陽經脈不通暢,氣逆上衝,小便仍不順暢,飲食後脘腹脹滿,胃中不和,肝氣鬱結阻塞,需要使用疏泄方來治療。

三子養親湯(白芥子、萊菔子、紫蘇子),合五皮飲(五加皮、苓皮、地骨皮、大腹皮、生薑皮),加厚朴、杏仁

(案12)經水不來,先天素虧,兼多鬱怒,肝木失疏,水飲旁漬而為腫脹。難治!

茯苓,澤瀉,防己,牡蠣,米仁,萆薢

白話文:

三子養親湯(白芥子、萊菔子、紫蘇子)加上五皮飲(五加皮、苓皮、地骨皮、大腹皮、生薑皮),再添加厚朴、杏仁,治療經水不來,是先天不足,又常鬱怒,肝氣不暢導致水飲停滯,造成腫脹的難治之症。處方:茯苓、澤瀉、防己、牡蠣、米仁、萆薢。

(案13)脈虛飲泛,喘咳浮腫。腎氣丸以滌飲。

腎氣丸

(案14)此水結聚,壅遏經隧,致呼吸有阻為噫,而其聲在咽底。況任脈行於身前,女子經行必關衝任。今氣痹水畜,血亦化水為腫脹,胸高腹大,水性就下搏激,可使過顙,下竅久閉,狀如甕底,曷不師神禹治平之功?徒執寒熱補瀉為法,宜乎久藥無功矣!

十棗丸方:芫花,甘遂,大戟,大棗

(案15)冬至一陽初復,驟有肢麻、火升,其失藏已屬下虛。月餘,值黃昏,氣塞心痛,喘逆,戌刻陰時沖逆,下起肝藏,厥逆直將犯上,至於坐不得臥,直至產後下虛更極,水穀濕氣未能循腑,分流旁漬,滲入經脈,從前厥逆,肝氣、肝風油然沸騰,搏激似湍水,東西可使過顙之喻。

白話文:

患者脈象虛弱,容易出現水腫、喘咳等症狀。可以用腎氣丸來去除水腫。

這種情況是水氣積聚在體內,阻塞經絡,導致呼吸不暢,發出呃逆聲,而聲音在咽喉底部。而且任脈運行在身體前面,女性月經來潮時,衝脈和任脈都會受到影響。現在氣機受阻,水氣積聚,血液也化為水氣而導致腫脹,胸部高聳,腹部膨大。水氣向下流動,衝擊著頭部,下部竅道長期閉塞,就像甕底一樣。難道不應該效法大禹治水的方法嗎?只執著於寒熱補瀉的方法,難怪長期服藥都沒有效果!

十棗丸方劑:芫花、甘遂、大戟、大棗

患者在冬至時陽氣初生,突然出現肢體麻木、發熱,已經是下元虛損。一個多月後,黃昏時分,氣血阻塞,心痛、喘不過氣,戌時到亥時,氣逆上衝,從下部肝臟發起,厥逆之氣直衝向上,以至於坐立不安,無法平躺。直到產後下元虛損更加嚴重,水谷和濕氣無法順利運行,溢出到其他部位,滲入經脈。以前的厥逆之氣,加上肝氣和肝風,就像沸騰的熱水一樣,衝擊著頭部,就像湍急的流水一樣,可以使頭部左右搖晃。

究竟病根全在平昔抑鬱,《內經》驚恐明指肝腎,今既失司,腑氣不司宣化,至陰之藏,調之非易。議以專走足太陽表中之裡,冀得陰陽漸分,《經》旨謂「太陽司開」立法。

塊苓,乾薑,杏仁,白芍,五味,米仁

(案16)利後水腫,脾腎兩傷。不可用車前放塘諸法。宜溫暖水臟,以宣通腑氣。議進腎氣湯。

熟地,山藥,澤瀉,附子,萸肉,茯苓,丹皮,肉桂

白話文:

病根其實在於平常的鬱悶,古代醫書也說驚恐會損傷肝腎。現在肝腎功能失調,導致腑氣不能正常運作,陰氣受損,要調養不容易。因此要選擇走足太陽經脈表裡,期望陰陽漸漸調和,古籍說「太陽司開」以此為法。

方劑中使用塊苓、乾薑、杏仁、白芍、五味子、米仁。

(案16)患者病後水腫,脾腎兩傷。不適合用車前子利水的方法,應該溫暖水臟,宣通腑氣。建議服用腎氣湯。

方劑中使用熟地、山藥、澤瀉、附子、萸肉、茯苓、丹皮、肉桂。

(案17)腫脹,囊腫,小便不利而喘。

四苓散加車前

(案18)水腫喘急,小便不利。先治上焦,以肺氣司降。

紫菀,鬱金,桑皮,大棗,葶藶,黃芩,杏仁

(案19)脈沉實,風水浮腫,四肢不得屈伸,二便不利,中脘喘急。三焦經絡阻塞,不得流行。宜先通膀胱經腑,以足太陽司開故也。

桂枝,茯苓,米仁,萆薢,杏仁,防己,澤瀉,木通

(案20)寒熱傷肺,肺之治節不行,面部先腫,遂成風水。一身氣化不通,腫脹遍及,喘促,喉中如水雞聲。考《內經》云:從上至下者,治其上。議用《金匱》法。

白話文:

身體出現腫脹,並且有囊腫,小便排泄不暢,同時呼吸困難。可以使用四苓散加上車前子來治療。

水腫伴隨呼吸急促,小便排泄不暢。應優先治療上焦,以利肺氣下降。可以使用紫菀、鬱金、桑皮、大棗、葶藶、黃芩、杏仁來治療。

脈象沉實,身體浮腫,四肢活動受限,大小便排泄不暢,中脘部位呼吸急促。這是三焦經絡阻塞,氣血無法正常運行造成的。宜優先通利膀胱經,因為足太陽經負責開泄。可以使用桂枝、茯苓、米仁、萆薢、杏仁、防己、澤瀉、木通來治療。

寒熱之邪損傷肺臟,導致肺氣失調,面部先出現腫脹,逐漸發展成全身浮腫。全身氣血運行不暢,腫脹遍布全身,呼吸急促,喉嚨有如水雞叫的聲音。根據《內經》的記載,從上至下者,治其上。可以參考《金匱要略》的治療方法。

石膏,麻黃,杏仁,厚朴

(案21)食後臥息頸腫,漸及周身,二便不爽。

白芥子,加皮,腹皮,萊菔子,桑皮,苓皮,紫蘇子,姜皮,陳皮

(案22)陽明經氣不利,浮腫。

五皮飲,三子養親湯,加桂枝、桔梗、鉤藤、白蒺藜

(案23)從咳嗽繼以腫脹,自上焦起,即風水、皮水之證,治節不行,一身氣痹。《金匱》謂:脈浮,初病在表。經年正餒,脈沉,里受傷矣。議進越婢法。

白話文:

吃了东西就躺下休息,脖子肿了,逐渐蔓延到全身,大小便不顺畅。用白芥子、加皮、腹皮、莱菔子、桑皮、苓皮、紫苏子、姜皮、陈皮。

阳明经气不通畅,导致浮肿。使用五皮饮、三子养亲汤,再加桂枝、桔梗、钩藤、白蒺藜。

咳嗽之后接着肿胀,从上焦开始,这是风水、皮水的症状,气血运行不畅,全身气滞。古书上说:脉象浮,初期病在表。如果病程长久,正气亏损,脉象沉,内里已经损伤了。这种情况要考虑使用越婢汤治疗。

桂枝,石膏,甘草,白芍,麻黃,杏仁

(案24)皮水浮腫,腎囊及莖皆腫,溺不利。

麻黃,杏仁,石膏,川樸

(案25)久咳喘不得臥。

小青龍湯去半夏、麻黃、細辛,加石膏、米仁糯米湯煎服。

(案26)中下飲逆,喘咳食少。

朝服都氣丸加蓯蓉、胡桃肉;晚服外臺茯苓飲。

(案27)飲泛咳逆,脘中不爽。

苓桂朮甘湯

白話文:

桂枝、石膏、甘草、白芍、麻黃、杏仁是中藥材。

(案24)皮膚浮腫,腎臟部位和生殖器都腫脹,排尿不順暢。

使用麻黃、杏仁、石膏、川樸。

(案25)長期咳嗽,喘不過氣,無法平躺。

將小青龍湯去掉半夏、麻黃、細辛,加入石膏、米仁,用糯米湯煎煮服用。

(案26)胸腹中積水,逆氣上衝,喘咳、食慾不佳。

早上服用都氣丸,加入蓯蓉、胡桃肉;晚上服用外台茯苓飲。

(案27)喝水就咳嗽,逆氣上衝,腹部不舒服。

服用苓桂朮甘湯。

(案28)暮夜氣衝,咳不得臥。冬溫不藏,腎失收攝,初因微冷感冒。議用小青龍湯以滌飲。

桂枝,茯苓,杏仁,乾薑,白芍,米仁,甘草,五味

(案29)脈弦為飲,年高下虛,天冷真氣少納,氣衝為咳。乃哮嗽之症,最難除根,天暖自安。

茯苓,桂枝,杏仁,生薑,米仁,白芍,甘草,大棗

(案30)浮腫,氣喘,溺短。

桂枝,茯苓,杏仁,白芍,防己,米仁

(案31)勞倦濕熱,下體浮腫,便溏。

四苓散去白朮,加生茅朮、萆薢、防己、黃柏、米仁

白話文:

夜晚咳嗽劇烈,無法平躺。冬天沒有好好保養,腎臟失去收納功能,最初是因稍微受涼感冒所致。建議用小青龍湯來祛除寒飲。

桂枝、茯苓、杏仁、乾薑、白芍、米仁、甘草、五味子。

脈象弦緊,是寒飲內阻的表現,年紀大體虛,天氣寒冷導致真氣不足,氣衝上逆引起咳嗽。這是哮喘咳嗽,最難根治,天氣暖和就會自然好轉。

茯苓、桂枝、杏仁、生薑、米仁、白芍、甘草、大棗。

身體浮腫,氣喘,小便不利。

桂枝、茯苓、杏仁、白芍、防己、米仁。

勞累加上濕熱,下半身浮腫,大便稀溏。

四苓散去掉白朮,加入生茅朮、萆薢、防己、黃柏、米仁。

(案32)勞倦陽微,浮腫。

濟生腎氣丸

(案33)六腑不通,濁氣、水濕橫漬肌隧,臍中水出,脹滿稍減,二便不行,脹勢遂加,濕熱久蒸,絡傷便血。從夏秋氣候暑濕釀成,豈可輒投香燥?考仲景:腰以下腫,可與牡蠣澤瀉湯。

牡蠣澤瀉散去海藻、蜀漆、葶藶,加桂枝、防己、遠志、商陸(生末)

(案34)壅逆稍降,留飲未驅,故口不渴。仍以前法,再開太陽之裡。

白話文:

勞累過度導致陽氣虛弱,身體浮腫。可以用濟生腎氣丸治療。六腑不通暢,濁氣、水濕停滞在肌肉筋脈間,臍部有水滲出,腹脹稍減,大小便不通暢,腹脹加重,濕熱長期蒸騰,損傷絡脈導致便血。這都是夏季和秋季暑濕氣候造成的,不能隨便使用辛燥藥物。根據仲景的經驗,腰部以下腫脹,可以服用牡蠣澤瀉湯。將牡蠣澤瀉散方去海藻、蜀漆、葶藶,加入桂枝、防己、遠志、商陸(生研末)。壅逆之氣稍稍下降,但留飲未除,所以口不渴。仍用前法治療,再配合開太陽穴。

桂枝,茯苓,杏仁,乾薑,白芍,甘草,半夏,五味

(案35)下焦陰傷素虛,雪地奔走,寒氣從口鼻而入,肺氣受邪則上逆而喘,陽受傷則漐漐汗出。邪由中入,表散無益,宣其肺逆,喘緩可救。

桂枝,杏仁,乾薑,白芍,茯苓,五味

(案36)冷氣由呼吸而入,飲泛復咳。姑取小青龍法,仿仲景「飲家咳甚當治飲」意。

茯苓,桂枝,乾薑,米仁,杏仁,白芍五味

(案37)風溫上郁,是冷暖侵肺使然。輕劑清解,忌進發散。

鬱金,杏仁,蘇梗,象貝,橘紅,桑葉,黑梔,蔞皮

白話文:

這是一位中醫大夫,在記錄著病人症狀和用藥。一位病人因體虛,在雪地奔跑,寒氣入侵,導致肺氣受損,出現喘息、出汗等症狀。大夫認為寒氣已經入侵內部,散寒無效,應該宣通肺氣,緩解喘息。他用了桂枝、杏仁、乾薑、白芍、茯苓和五味子等藥材。另一位病人,因寒氣入侵,出現咳嗽、嘔吐等症狀。大夫用小青龍湯的思路,仿效張仲景的「飲家咳甚當治飲」法,用了茯苓、桂枝、乾薑、米仁、杏仁、白芍和五味子。最後一位病人,則是因為風寒侵襲肺部,出現鬱悶不舒的症狀。大夫開了一個輕劑,以清解寒熱,避免進一步發散。他用了鬱金、杏仁、蘇梗、象貝、橘紅、桑葉、黑梔子和蔞皮等藥材。

(案38)氣逆痰聲,呼吸不利。仍宜清解。

桑葉,橘紅,紫菀,沙參,杏仁,鬱金,滑石,象貝

(案39)風溫鬱熱在上,飲亦令上泛,煩渴,咳涎。下虛上實。仍宜輕劑清理。

桂枝,茯苓,石膏,白芍,米仁,甘草

(案40)面赤,足冷,脈沉弦細,吸短有聲,昏昏欲寐,下焦淋帶不斷。此下虛不攝,飲濁上泛,咳無止期。從來飲家咳逆,當治其飲,仲景謂:飲家短氣倚息,以外飲屬脾,用苓桂術甘理脾陽以運行;內飲屬腎,進腎氣以收攝固納。

腎氣丸,淡鹽湯下。

白話文:

如果病人有氣逆、痰多、呼吸困難的症狀,應該用清熱化痰的藥物治療,例如桑葉、橘紅、紫菀、沙參、杏仁、鬱金、滑石、象貝。

如果病人有風溫鬱熱、口渴、咳嗽帶痰、下虛上實的情況,應該用輕劑清熱解毒,例如桂枝、茯苓、石膏、白芍、米仁、甘草。

如果病人面紅、足冷、脈象沉弦細、呼吸短促有聲、昏昏欲睡、小便淋漓不盡,這是因為下焦虛弱,無法收攝津液,導致水飲上泛,咳嗽不止。這種情況應該治療水飲,根據仲景的說法,外飲屬脾,可以用茯苓、桂枝、術、甘草理脾陽以運行水飲;內飲屬腎,可以用腎氣丸補腎氣以收攝固納。

(案41)久鬱氣痹,水飲上泛為腫,喘咳不得臥。

葶藶大棗瀉肺湯

(案42)脈數,形寒肢冷,先以大汗淋漓,漸漸不思納穀。酒客陽微痰咳,清氣不得旋轉,昔肥今瘦者為飲。宜理其陽,用苓桂朮甘湯主之。

苓桂朮甘湯

(案43)傷寒病,表不解,發汗後乾嘔咳逆,夜不得臥。仿小青龍法。

桂枝,五味,白芍,米仁,乾薑,甘草,杏仁,石膏

(案44)脈小促,舌黃,語塞,口渴,喘息,下利黑水。此伏邪在裡,當新涼雨濕而發。十日來寒熱不止,汗泄甚多。已非暴感見症,全屬裡邪久伏,客氣必從熱化。故外郁之喘屬肺,裡熱腎氣不納,亦多喘急,況胸滿微嘔,不思穀食,咳嗆頻頻,寤而不寐,裡氣上逆,熱迫下利何疑?法以古人越婢兼小青龍合劑,使太陽得開,冀腎氣緩、上逆平耳。

白話文:

長期鬱悶導致氣血流通不暢,水氣上逆導致腫脹,喘咳難以平躺。

脈搏快速,身體寒冷,肢體冰冷,一開始大量出汗,逐漸失去食慾。嗜酒的人陽氣虛弱,痰咳不止,清氣無法循環,過去肥胖現在消瘦,屬於水飲停滯。應該調理陽氣,使用苓桂朮甘湯治療。

傷寒病,表症未解,發汗後乾嘔咳嗽,夜間難以入睡。仿照小青龍湯的方劑。

桂枝、五味子、白芍、米仁、乾薑、甘草、杏仁、石膏

脈搏細小而急促,舌頭發黃,說話困難,口渴,喘息,腹瀉排出黑色水樣便。這是邪氣潛伏在裡,遇上新涼雨濕的天氣而發病。十天來寒熱反覆不止,出汗過多。已經不是突然感染的表症,而是裡邪長期潛伏,外邪入侵必然會從熱化。因此外郁導致的喘息屬於肺氣不暢,裡熱導致腎氣不足,也會喘氣急促,更何況胸部滿悶,略微嘔吐,不想吃東西,咳嗽頻頻,醒著睡不著,裡氣上逆,熱氣迫使腹瀉,還有什麼疑問?用古人越婢湯和少陰病小青龍湯的合方,讓太陽經氣得以疏通,希望腎氣緩和,上逆平息。

桂枝,杏仁,石膏,半夏,白芍

用白元米五合,投入百沸水,一沸,取湯煎藥。

(案45)色痿腠疏,陽虛體質,平昔喜進膏粱,上焦易壅,中宮少運,厚味凝氣蒸痰,頻頻咳嗆。但內傷失和,自可薄味清肅。醫用皂莢丸搜攢,肺傷氣泄,噴嚏不已,而沉固膠濁仍處胸臆膜俞之間。玉屏風散之固衛,六君子湯之健脾理痰,都是守劑,不令宣通,獨小青龍取飲以就太陽,初服喘緩,得宣通之意耳。夫太陽但開,所欠通補陽明一段工夫,即不得其合,斯暫開復痹矣。

白話文:

桂枝、杏仁、石膏、半夏、白芍,用五百克白米,放入沸水中煮,煮沸後取湯煎藥。

病人面色萎黃,毛孔疏鬆,體質虛寒,平時喜歡吃肥膩的食物,上焦容易阻塞,中焦運化功能不足,導致厚味凝滯,蒸發成痰,頻繁咳嗽。但由於內傷失調,應該吃清淡的食物以清熱解毒。醫生用皂莢丸搜集積聚之痰,肺部受傷氣虛外泄,不停打噴嚏,但膠濁之痰仍滯留在胸臆膜俞之間。玉屏風散固衛,六君子湯健脾理痰,都是守住藥性,不讓它宣通,唯獨小青龍湯取飲以通太陽經,初服喘緩,得到宣通的效果。太陽經只開通了,還需要補通陽明經一段時間,才能完全相合,否則暫時開通又會阻塞。

且喘病之因,在肺為實,在腎為虛。此病細診色脈,是上實下虛,以致耳聾鳴響。治下之法,以壯水源冀熄內風為主。而胸次清陽少旋,濁痰阻氣,有妨於食。至臥時,繼清肅上中二焦,小劑靜守。常理百日圖功,至於應接事務煩勞,自宜省究,勿在藥間也。

朝服丸方:熟地(砂仁制),牛膝(鹽水浸一宿,炒),五味(炒),龜板(去四圍,炙脆),遠志(炙黑),茯苓(生研),磁石(煅,鹽水蘸,水飛),萸肉(炙黑),阿膠(溶入和丸),

臥時丸方:白蠟(四兩,生,另研),茯苓(四兩,生,另研),竹瀝(二分),薑汁(一分,加開水和丸),

白話文:

喘病的病因,是肺部實證,腎臟虛弱。仔细診察病人的面色和脈象,可以發現上半身實證,下半身虛弱,因此導致耳聾和耳鳴。治療方法要以補益腎氣,抑制內風為主。由於胸部清陽之氣不足,濁痰阻滯氣機,影響飲食。睡覺時,要接著清肅上焦和中焦,用小剂量藥物靜靜調理。一般需要一百天才能看到療效,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勞累,不要過度依赖藥物。

早晨服用丸藥的配方:熟地黃(用砂仁制),牛膝(用鹽水浸泡一夜,再炒),五味子(炒),龜板(去掉四邊,炙脆),遠志(炙黑),茯苓(生研),磁石(煅燒,用鹽水浸泡,水飛),萸肉(炙黑),阿膠(溶化後加入藥丸)。

晚上服用丸藥的配方:白蠟(四兩,生,研磨),茯苓(四兩,生,研磨),竹瀝(二分),薑汁(一分,加入開水和丸)。

(案46)交深秋暴冷,哮喘並頻嗽。雖有新涼外束致病,然色脈素昔遺患,乃腎虛氣少藏納,況曾有失血之症。議用固攝。

熟地,建蓮,胡桃肉,五味,茯苓,牡蠣

(案47)中下虛,喘急。

都氣丸加附子

(案48)飲濁傷陽,脘中痛。暫進苓桂朮甘湯。

苓桂朮甘湯

(案49)幼年哮喘,是寒熱失和,食味不調,致飲邪聚絡。凡有內外感觸,必喘逆填喘噫,夜坐不得臥息,晝日稍可舒展,濁沫稀涎,必變濃痰,斯病勢稍緩。今發於秋深冬初,其飲邪為陰邪乘,天氣下降,地中一陽未生,人身藏陽未旺,所伏飲邪外涼相召而竊發矣。然伏於絡脈之中,發散攻表、滌痰逐里、溫補與邪無干。

白話文:

(案46)深秋突然轉冷,病人出現哮喘和頻繁咳嗽。雖然可能是秋涼外束導致疾病,但面色脈象顯示舊病未除,是腎虛氣少,藏納功能不足,加上曾經失血,所以需要用固攝的方法治療。

藥方:熟地、建蓮、胡桃肉、五味子、茯苓、牡蠣。

(案47)病人中下虛寒,喘息急促。

藥方:都氣丸加附子。

(案48)病人飲酒傷陽,脘腹疼痛。暫時服用苓桂朮甘湯。

藥方:苓桂朮甘湯。

(案49)幼年哮喘,是因為寒熱失調,飲食不節,導致飲邪聚積於絡脈。凡是受到內外感觸,就會出現喘息、逆氣、胸悶、噯氣,夜裡坐著無法平躺,白天稍微好轉,痰液稀薄,最終會轉變成濃痰,病情稍緩。現在是深秋初冬,飲邪屬於陰邪乘虛而入,天氣下降,地氣尚未生長,人體藏陽尚未旺盛,潛伏的飲邪受到外涼的誘發而發病。然而,飲邪潛伏在絡脈中,發散攻表、滌痰逐里、溫補的方法對治療飲邪無效。

久藥無效,為此治法:夏月陰氣在內時候,艾火灸肺俞等穴,更安靜護養百日,一交秋分,暖護背部,勿得懈弛。病發之日,暫用湯藥三四日即止。平昔食物尤宜謹慎。再經寒暑陶熔,可冀宿恙之安。發時背冷氣寒,宜開太陽逐飲,用青龍法。

小青龍湯

白話文:

长期服用药物不见效,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夏季阴气内藏的时候,用艾灸灸肺俞等穴位,同时保持安静调养一百天,到秋分时节,要温暖护背,不可懈怠。如果病情发作,暂时服用汤药三到四天即可。平时饮食尤其要注意谨慎。经过寒暑的调养,希望能够痊愈。如果发病时背部发冷,寒气入体,应该开太阳经驱散寒饮,可以使用小青龙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