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曹仁伯何元長醫案》~ 何元長醫案 (8)
何元長醫案 (8)
1. 二十一、便血門(四方)
(案1)陰虛內熱,腸紅脈數。
生地炭,地榆,陳皮,血餘炭,丹皮,槐米,炙草,柿餅炭,白芍,茯苓
(案2)便後下血,陰絡傷也。
熟地炭,山藥,陳皮,地榆,焦白朮,白芍,炙草,荷蒂,茯苓,萸肉
(案3)便溏下血,脾腎兩傷。刻難取效。
黨參,木香,茯苓,於術,廣皮,五味,炮姜,炙草,紅棗
(案4)便血過多,脾失健運,神色萎黃。惟恐中滿。茲擬歸脾法,以圖向愈。
制於術,棗仁,菟絲,澤瀉,炒歸身,遠志,川斛,穀芽,茯神,木香
白話文:
[二十一、便血處理方式(四種方法)]
(案例1)體內陰虛而產生內熱,導致腸道出血,脈搏跳動頻率加快。
處方:熟地炭,地榆,陳皮,血餘炭,牡丹皮,槐花,炙甘草,柿餅炭,白芍,茯苓
(案例2)大便後出血,是因為體內陰絡受到損傷。
處方:熟地炭,山藥,陳皮,地榆,炒白朮,白芍,炙甘草,荷葉蒂,茯苓,山茱萸
(案例3)大便稀爛並出血,脾臟和腎臟都受到了傷害。治療過程可能比較困難。
處方:黨參,木香,茯苓,炒白朮,廣陳皮,五味子,炮薑,炙甘草,紅棗
(案例4)大便出血量過多,脾臟功能運轉不良,面色蒼白無光。需防範脾胃過度飽滿。現擬用歸脾湯的方法,以期病情能夠好轉。
處方:炒白朮,酸棗仁,菟絲子,澤瀉,炒當歸,遠志,石斛,穀芽,茯神,木香
2. 二十二、痿症門(六方)
(案1)兩足痠軟,六脈浮數無力。證屬骨痿,由陰虛內熱所致。宗虎潛法。
大熟地,知母,川柏,杜仲,甘杞子,元武板,川斷,陳皮,歸身,虎骨
(案2)此筋痿候也,由厥陰鬱熱所致。診左脈弦數。宜清營熱以舒筋。
羚羊角,歸身,木瓜,川斛,細生地,秦艽,鉤鉤,米仁
(案3)足肢痿蹙,水虧挾濕也。從脾調治。
生白朮,茯苓,木瓜,米仁,鹿角霜,川斷,防己,桑枝,歸身,杜仲
(案4)足痿不用,履走惟艱。肝腎兩損,刻難取效。
大熟地,川斷,蓯蓉,虎脛骨,甘杞子,杜仲,金狗脊,元武板,歸身
(案5)四肢不用,脈沉少力。脾腎虛寒。急宜溫補。
於術,杞子,鹿角霜,川斷,附子,虎脛骨,歸身,杜仲,大熟地
(案6)足膝痿軟,六脈無力。肝腎虛而挾濕也。須標本兩顧。
茅朮,杞子,茯苓,牛膝,歸身,鹿角霜,米仁,木瓜
白話文:
【二十二、痿症治療方式(六種處方)】
(案例1)雙腳感到酸軟無力,脈象顯示浮數且弱。這屬於骨痿的症狀,是由陰虛和體內有熱所導致的。應採用滋陰降火的治療方法。
藥方:大量熟地黃,知母,黃柏,杜仲,枸杞子,龜板,川芎,陳皮,當歸,虎骨。
(案例2)這是筋痿的徵兆,由肝經鬱熱所引起。診斷左脈弦數。應清熱涼血以緩解筋萎縮。
藥方:羚羊角,當歸,木瓜,石斛,生地黃,秦艽,鉤藤,薏苡仁。
(案例3)下肢萎縮,是因為水分不足夾雜濕氣。應從調理脾胃的角度來治療。
藥方:生白朮,茯苓,木瓜,薏苡仁,鹿角霜,川芎,防己,桑枝,當歸,杜仲。
(案例4)雙腳痿弱無法行走,走路非常困難。肝腎兩臟都受到損傷,短時間內難以見效。
藥方:大量熟地黃,川芎,肉蓯蓉,虎脛骨,枸杞子,杜仲,金狗脊,龜板,當歸。
(案例5)四肢無法活動,脈象顯示沉弱。脾腎虛弱且寒冷。急需溫補。
藥方:於朮,枸杞子,鹿角霜,川芎,附子,虎脛骨,當歸,杜仲,大量熟地黃。
(案例6)膝蓋和腳部痿弱,脈象顯示無力。肝腎虛弱且夾帶濕氣。必須兼顧標本同治。
藥方:茅朮,枸杞子,茯苓,牛膝,當歸,鹿角霜,薏苡仁,木瓜。
3. 二十三、痹症門(七方)
(案1)四肢痠痛,由風濕襲入經隧也。此屬痹症。
生茅朮,防風,秦艽,赤苓,川桂枝,羌活,歸身,薑黃
(案2)風濕入絡,四肢浮腫,痹之漸也。及早圖治。
茅朮,歸身,木瓜,五加皮,防風,川斷,米仁,細桑枝,赤苓,防己
(案3)陽虛挾濕,兩膝腫痛,六脈弦數。症勢不輕。
首烏,川柏,木瓜,於術,秦艽,防己,萆薢,米仁,赤苓
(案4)風邪入絡,四肢腫痛。此屬痹症,治以宣通。
羚羊角,秦艽,薑黃,防風,桂枝,蒺藜,歸身,木瓜,桑枝
(案5)下體痹痛,脈來細軟。水中無火。法當溫補。
熟地,歸身,川斷,狗脊,麥冬,鹿角,杜仲,蒺藜
(案6)風濕化熱,灼及經絡,遊走脹楚。病名以痹。
桂枝,羌活,蒺藜,石膏,歸身,薑黃,防風,秦艽,威靈仙
(案7)四肢痠痛,間發寒熱。由風入脈絡使然。先宜解散。
桂枝,羌活,歸身,半夏,防風,秦艽,薑黃,蒺藜
白話文:
(案例1)四肢痠痛的情況,是由風濕侵入經絡所導致的。這屬於痹症的一種。
使用生茅朮、防風、秦艽、赤苓、川桂枝、羌活、歸身、薑黃等藥材進行治療。
(案例2)風濕進入經絡,造成四肢浮腫,這是痹症的初期症狀。應及早進行治療。
用茅朮、歸身、木瓜、五加皮、防風、川斷、米仁、細桑枝、赤苓、防己等藥材進行治療。
(案例3)陽氣虛弱加上濕氣,兩膝出現腫痛,脈象呈現弦數。這種病情不容小覷。
使用首烏、川柏、木瓜、於術、秦艽、防己、萆薢、米仁、赤苓等藥材進行治療。
(案例4)風邪進入經絡,四肢出現腫痛。這也屬於痹症,治療應著重在疏通。
使用羚羊角、秦艽、薑黃、防風、桂枝、蒺藜、歸身、木瓜、桑枝等藥材進行治療。
(案例5)下半身出現痹痛,脈象細軟。這是典型的水中無火。治療上應注重溫補。
使用熟地、歸身、川斷、狗脊、麥冬、鹿角、杜仲、蒺藜等藥材進行治療。
(案例6)風濕轉化為熱,影響到經絡,出現遊走性疼痛。這種疾病被稱為痹症。
使用桂枝、羌活、蒺藜、石膏、歸身、薑黃、防風、秦艽、威靈仙等藥材進行治療。
(案例7)四肢痠痛,偶爾伴隨寒熱。這是因為風邪進入脈絡造成的。首先應進行解表散邪。
使用桂枝、羌活、歸身、半夏、防風、秦艽、薑黃、蒺藜等藥材進行治療。
4. 二十四、不寐門(三方)
(案1)陽不交陰,寤不成寐,飲食日減,脈來弦數。暫用半夏瀉心法。
川連,茯神,石決明,生甘草,麥冬,半夏,遠志,竹茹,棗仁,陳皮
(案2)夜不能寐,時成驚悸。由深思鬱結,陽不戀陰也。治以苦泄,佐用安神。
炒川連,棗仁,半夏,煅龍齒,麥冬,茯神,陳皮,柏子仁,鬱金,菖蒲
(案3)心煩頭暈,寤不成寐。五火內熾也。左脈弦大,治以苦泄。
川連,橘白,白芍,鬱金,龍膽草,杏仁,黑梔,竹茹,半夏,茯神,石決明
白話文:
【案例一】患者出現陽氣與陰氣無法相交的情況,導致夜晚難以入睡,食慾逐漸下降,脈搏呈現出弦數的特徵。暫時使用半夏瀉心湯的方法進行治療。
藥方:黃連、茯神、石決明、生甘草、麥冬、半夏、遠志、竹茹、酸棗仁、陳皮
【案例二】患者夜晚難以入眠,偶爾會出現驚悸的情況。這是因為長期的深思和鬱悶導致陽氣無法與陰氣相戀。治療上,我們主要採用苦味藥物來宣洩,同時輔以安神的藥物。
藥方:炒黃連、酸棗仁、半夏、煅龍齒、麥冬、茯神、陳皮、柏子仁、鬱金、菖蒲
【案例三】患者出現心煩、頭暈,夜晚難以入睡。這是因為體內的五臟之火過旺。左側脈搏呈現出弦大的特徵。治療上,我們採用苦味藥物來宣洩體內的熱氣。
藥方:黃連、橘白、白芍、鬱金、龍膽草、杏仁、黑梔、竹茹、半夏、茯神、石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