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曹仁伯何元長醫案》~ 何元長醫案 (7)
何元長醫案 (7)
1. 十八、痰飲門(五方)
(案1)膈脹嘔逆,腹中漉漉有聲。此屬肝胃陽衰,痰飲內聚。仲景謂:飲邪當以溫藥和之。議與苓桂朮甘湯。
生茅朮,炙草,半夏,川桂枝,乾薑,陳皮,赤苓,川樸,澤瀉
(案2)腹痛膈脹,甚則嘔逆。乃脾陽失運,飲邪阻氣使然。法當燥土溫中。
茅朮,鬱金,陳皮,桂枝,半夏,赤苓,乾薑,姜皮,藿梗
(案3)痰飲挾氣,木火上逆。膈脹脈弦。膩補不合。
蘇子,半夏,鬱金,瓜蔞皮,陳皮,蒺藜,生米仁,茯苓,山梔
(案4)痰飲上泛,納食艱運,中下兩焦陽微也。脈象沉弱不揚。治以通陽滌飲。
茅朮,益智,蘇子,代赭石,肉桂,半夏,杏仁,雲茯苓,乾薑,陳皮
(案5)久嗽中虛,痰飲內聚,形衰脈弱。症勢非輕。
黨參,川貝,米仁,沙參,麥冬,橘白,於術,茯苓,半夏曲
白話文:
(案例1)患者有胸膈脹滿及噁心嘔吐的症狀,腹部會發出漉漉的水聲。這屬於肝胃的陽氣衰退,導致體內聚集了痰飲。根據張仲景的理論:應使用溫熱的藥物來調和體內的飲邪。因此,我們考慮使用苓桂朮甘湯。
(案例2)患者有腹痛、胸膈脹滿,嚴重時甚至會嘔吐。這是因為脾臟的陽氣無法正常運作,飲邪阻礙了氣的流動所致。治療方法應該是燥濕健脾,溫中散寒。
(案例3)患者有痰飲夾雜氣滯的情況,肝火上升。胸膈脹滿,脈象弦硬。滋補的藥物並不符合患者的病情。
(案例4)患者痰飲上升,消化困難,這是因為中下焦的陽氣微弱。脈象沉弱,治療應以通陽化飲為主。
(案例5)患者長期咳嗽,中氣虛弱,體內聚集了痰飲,形體衰弱,脈象弱。這種病態並非輕微。
2. 十九、瘧疾門(五方)
(案1)瘧久傷陰。膈脹,煩悶而渴。
青蒿,陳皮,白芍,通草,藿梗,蔞皮,山梔,冬瓜子,赤苓,鬱金
(案2)惡寒內熱,不時自汗。症屬類瘧,培本為是。
生耆,白芍,牡蠣,首烏,川斛,茯苓,川貝,陳皮,鱉甲
(案3)久瘧不已,咳逆盜汗,色脈少神。殊非輕恙。
生耆,麥冬,棗仁,紅棗,首烏,川貝,牡蠣,桑葉,沙參,橘紅,茯神
(案4)瘧發作瀉,脘悶腹痛。此屬暑濕穢濁,內傷氣分。議正氣散法。
藿梗,白芍,赤苓,川樸,半夏,澤瀉,蘇梗,陳皮,省頭草
(案5)暑濕傷氣,寒熱腹痛且脹,脈不條達。太陰瘧也。
藿香,蔞皮,陳皮,澤瀉,川樸,半夏,赤苓,米仁,大豆卷,六一散
白話文:
(案例1)長期患瘧疾導致體內陰氣受損。有胸膈脹滿,心煩氣悶且口渴的症狀。
處方:青蒿、陳皮、白芍、通草、藿梗、蔞皮、山梔、冬瓜子、赤苓、鬱金。
(案例2)患者感覺到體內有寒冷與熱感,並且不時自汗。這種症狀類似瘧疾,應該從增強體質的根本做起。
處方:生耆、白芍、牡蠣、首烏、川斛、茯苓、川貝、陳皮、鱉甲。
(案例3)長時間瘧疾未癒,出現咳嗽、盜汗,面色和脈象都顯得精神不佳。這不是小病。
處方:生耆、麥冬、棗仁、紅棗、首烏、川貝、牡蠣、桑葉、沙參、橘紅、茯神。
(案例4)瘧疾發作時會拉肚子,伴有胃脘悶痛和腹痛。這是暑濕濁氣所導致,對氣血有損。我們建議使用正氣散法來治療。
處方:藿梗、白芍、赤苓、川樸、半夏、澤瀉、蘇梗、陳皮、省頭草。
(案例5)暑濕之氣傷及體內氣血,引起寒熱交加,腹痛且脹,脈象不順暢。這屬於太陰型的瘧疾。
處方:藿香、蔞皮、陳皮、澤瀉、川樸、半夏、赤苓、米仁、大豆卷、六一散。
3. 二十、瀉痢門(十四方)
(案1)久瀉不已,繼之腹脹食減。脾腎陽微也。法當溫補。
制於術,肉果,半夏,茯苓,附子,補骨脂,陳皮,木香,炮姜,白芍
(案2)久瀉不止,色脈少神。脾腎陽虛,殊非輕恙。
黨參,炙草,白芍,廣皮,於術,菟絲,木香,荷蒂,茯苓,炮姜
復診:黨參,炮姜,白芍,於術,肉果,補骨脂,茯苓,五味,炙草
三診:依前方加霞天膏、砂仁末
(案3)過食不能運化,非脹即瀉。胃強脾弱。法當溫補己土。
黨參,山藥,菟絲,煨姜,於術,木香,扁豆,紅棗,茯苓,陳皮,白芍
(案4)暑濕內傷氣分,腹痛紅痢,延為䐜脹減食。中虛邪伏,病勢不輕。
生於術,生芍,陳皮,澤瀉,木香,半夏,赤苓,藿梗,鮮佛手
(案5)濕熱內蒸,腹痛下痢。暫用香連法。
川連,赤苓,生芍,省頭草,木香,藿梗,銀花,六一散,川樸,陳皮
(案6)由瘧轉痢,痢久傷陰。
制於術,歸身,炙草,升麻,熟地炭,茯苓,柴胡,紅棗,白芍,陳皮
(案7)久痢延至腹脹,六脈細軟。陰陽兩傷也。必須溫補。
黨參,炮姜,補骨脂,澤瀉,於術,茯苓,陳皮,車前,附子,白芍
(案8)久痢脈微,命門陽衰也。若不急進溫補,惟恐延成腫脹。
黨參,炮姜,白芍,於術,山藥,五味,茯苓,陳皮,補骨
(案9)久痢,下體畏寒。陰陽二氣交,已屬休息重症。
白朮,木香,茯苓,熟地,鹿角霜,白芍,肉果,杞子,補骨脂
(案10)久痢傷及腎陰。法當固攝下焦為治。
熟地炭,山藥,白芍,禹餘糧,炒於術,五味,阿膠,赤石脂,枸杞,升麻
(案11)瘧後下痢,納食艱運,六脈沉弱無力。此屬命火衰微,必須溫補。
黨參,煨肉果,補骨脂,於術,炮姜,益智,茯苓,白芍,炙草
(案12)濕熱內侵,痛瀉脈數。
茅朮,白芍,廣皮,澤瀉,川連,赤苓,川樸,半夏,藿梗
白話文:
(案例1) 長期腹瀉不停,接著腹部開始脹大,食慾減退。這是脾腎的陽氣微弱所致。治療上應當溫暖和補充體力。
炒白朮,肉豆蔻,半夏,茯苓,附子,補骨脂,陳皮,木香,炮薑,白芍
(案例2) 長期腹瀉無法止住,面色與脈象都顯得精神不佳。脾腎的陽氣虛弱,這不是輕易就能處理的病情。
黨參,炙甘草,白芍,廣皮,炒白朮,菟絲子,木香,荷蒂,茯苓,炮薑
複診:黨參,炮薑,白芍,炒白朮,肉豆蔻,補骨脂,茯苓,五味子,炙甘草
第三次診療:在前次開出的藥方上加上霞天膏、砂仁末
(案例3) 食入過多無法消化,不是腹部脹大就是腹瀉。胃部強壯但脾臟弱小。治療上應當溫暖並補充脾臟。
黨參,山藥,菟絲子,煨薑,炒白朮,木香,扁豆,紅棗,茯苓,陳皮,白芍
(案例4) 暑濕傷害了身體的氣分,腹部疼痛並且出現紅色的痢疾,延續為腹脹減食。體內虛弱且邪氣潛伏,病情不容忽視。
生白朮,生白芍,陳皮,澤瀉,木香,半夏,赤茯苓,藿梗,新鮮佛手
(案例5) 濕熱在體內蒸發,腹部疼痛並有下痢。暫時使用香連法。
黃連,赤茯苓,生白芍,省頭草,木香,藿梗,銀花,六一散,川樸,陳皮
(案例6) 從瘧疾轉變為痢疾,痢疾持續時間長導致陰虛。
炒白朮,當歸身,炙甘草,升麻,熟地炭,茯苓,柴胡,紅棗,白芍,陳皮
(案例7) 長期痢疾延至腹部脹大,六脈細軟。這是陰陽雙傷。必須進行溫補。
黨參,炮薑,補骨脂,澤瀉,炒白朮,茯苓,陳皮,車前子,附子,白芍
(案例8) 長期痢疾脈搏微弱,是因為命門的陽氣衰退。如果不立即進行溫補,恐怕會延長成腫脹。
黨參,炮薑,白芍,炒白朮,山藥,五味子,茯苓,陳皮,補骨
(案例9) 長期痢疾,下半身感到寒冷。陰陽二氣交互作用,已經屬於休息重症。
白朮,木香,茯苓,熟地,鹿角霜,白芍,肉豆蔻,枸杞子,補骨脂
(案例10) 長期痢疾傷及腎臟陰虛。治療上應當固定攝取下焦。
熟地炭,山藥,白芍,禹餘糧,炒白朮,五味子,阿膠,赤石脂,枸杞,升麻
(案例11) 瘧疾後出現痢疾,飲食困難,六脈深弱無力。這屬於命火衰微,必須進行溫補。
黨參,煨肉豆蔻,補骨脂,炒白朮,炮薑,益智,茯苓,白芍,炙甘草
(案例12) 濕熱入侵體內,腹部疼痛且脈搏加速。
茅朮,白芍,廣皮,澤瀉,黃連,赤茯苓,川樸,半夏,藿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