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曹仁伯何元長醫案》~ 何元長醫案 (6)
何元長醫案 (6)
1. 十四、噫噯門(三方)
(案1)吞酸噯氣,木邪侮土也。恐久延成格。
川連,半夏,雲苓,乾薑,陳皮,藿梗,代赭,白芍,炙草
(案2)噫氣吞酸,中虛濁逆。
制白朮,乾薑,陳皮,雲茯苓,益智仁,白芍,代赭石,半夏,旋覆花
(案3)肝膽鬱熱,噯氣吞酸。暫用左金法。
川連,半夏,白芍,陳皮,茯苓,吳萸
白話文:
【十四、胃脹氣門(三個處方)】
(案例1)患者有胃酸倒流及胃脹氣的症狀,這是肝氣過盛影響脾胃功能的問題。若長期不治療,可能會演變成更嚴重的情況。
處方:黃連、半夏、茯苓、乾薑、陳皮、藿香梗、赭石、白芍、炙甘草
(案例2)患者有胃脹氣及胃酸倒流,這是中焦虛弱導致的渾濁之氣上逆。
處方:炒白朮、乾薑、陳皮、雲茯苓、益智仁、白芍、赭石、半夏、旋覆花
(案例3)患者因肝膽鬱熱導致胃脹氣和胃酸倒流。暫時採用左金丸的治療方式。
處方:黃連、半夏、白芍、陳皮、茯苓、吳茱萸
2. 十五、胸痹門(六方)
(案1)胸次作痛,六脈模糊。濕、熱、痰阻氣,清陽不運也。仿平胃法。
茅朮,半夏,蔞皮,川樸,陳皮,蘇子,杏仁,乾薑,赤苓
(案2)胸悶作痛,短氣脈沉。清陽失展,氣機不利也。宗《金匱》法。
瓜蔞仁,半夏,桂枝,陳皮,薤白,川樸,乾薑,枳殼
(案3)膈痛頻發,色脈少神。絡不通也。防失血。
旋覆花,歸鬚,陳皮,新絳,鬱金,白芍,青蔥管,蘇子,柏子仁
(案4)胸次作痛,痛久入絡。恐有瘀滯,暫用疏通。
歸鬚,蔞皮,陳皮,桃仁,鬱金,延胡索,瓦楞子,蘇子,川楝子
(案5)憂悶不舒,生陽日窒,胸痹嘔逆。恐延成格。
旋覆花,乾薑,鬱金,代赭石,益智仁,白芍,半夏,陳皮,蔞皮
(案6)此胸痹候也,由痰、氣、食膠結而成。
生白芍,半夏,益智仁,瓜蔞皮,乾薑,陳皮,蔻仁,建曲
白話文:
(案例1)胸口產生疼痛,脈象不明顯。是由於濕氣、熱氣及痰阻塞氣道,導致身體的清陽之氣無法正常運行。治療方式類似平胃散的方法。
使用的藥材有:茅朮、半夏、蔞皮、川樸、陳皮、蘇子、杏仁、乾薑、赤苓。
(案例2)胸口感到悶痛,呼吸困難且脈象深沉。這是因為身體的清陽之氣無法正常伸展,氣的運行受阻。遵循《金匱要略》的療法。
使用的藥材有:瓜蔞仁、半夏、桂枝、陳皮、薤白、川樸、乾薑、枳殼。
(案例3)胸膈部位疼痛頻繁發生,面色與脈象都缺乏活力。這是由於經絡不暢通。需預防出血情況。
使用的藥材有:旋覆花、歸鬚、陳皮、新絳、鬱金、白芍、青蔥管、蘇子、柏子仁。
(案例4)胸口疼痛,長期下來影響到經絡。可能有血液淤積,暫時使用疏通的方法。
使用的藥材有:歸鬚、蔞皮、陳皮、桃仁、鬱金、延胡索、瓦楞子、蘇子、川楝子。
(案例5)心情憂鬱悶悶不樂,陽氣逐漸衰弱,胸口疼痛並伴有嘔吐。恐怕會持續惡化。
使用的藥材有:旋覆花、乾薑、鬱金、代赭石、益智仁、白芍、半夏、陳皮、蔞皮。
(案例6)這是胸痹的症狀,由痰、氣、食物在體內凝結造成。
使用的藥材有:生白芍、半夏、益智仁、瓜蔞皮、乾薑、陳皮、蔻仁、建曲。
3. 十六、喘哮門(十方)
(案1)肺虛感寒,喘哮不臥。先宜表散。
麻黃,乾薑,半夏,蘇子,桂枝,杏仁,陳皮,川樸
(案2)三年久喘,土衰無以生金也。膩補不合。
於術,半夏,款冬花,沙參,陳皮,杏仁,牛膝,茯苓,川貝
(案3)喘逆自汗,脈數無力。陰涸陽浮,氣散失納。法當收攝固元。
熟地,杞子,萸肉,茯苓,麥冬,五味子,山藥,橘白,牛膝,胡桃肉
(案4)肺腎久虛,多痰喘逆。仿金水六君,法。
熟地,半夏,茯苓,川貝,於術,陳皮,牡蠣,蘇子,牛膝,胡桃肉
(案5)脈沉氣喘,背冷腰痛。肺腎虛寒。法當溫補。
熟地,杞子,補骨脂,半夏,附子,牛膝,牛膝炭,陳皮,蘇子,胡桃,沉香
(案6)舉動喘促,脈來細。元海根微,氣逆上泛。理當補納。
黨參,山藥,茯苓,青鉛,熟地,川貝,牡蠣,胡桃,杞子,橘白,牛膝
(案7)喘急多痰,右脈弦滑。中氣虛而停飲上逆。法當燥土祛邪。
茅朮,半夏,茯苓,蘇子,白朮,陳皮,牡蠣,杏仁
(案8)氣逆痰喘。陽虛積濕。擬以降氣,滌痰,祛濕。
旋覆花,茅朮,半夏,乾薑,代赭石,川樸,陳皮,赤苓,蘇子,沉香
(案9)氣喘咳逆,脈來少力。可見此火無根。必須補納。
洋參,麥冬,橘白,牛膝,沙參,丹皮,牡蠣,磁石,熟地,茯神
(案10)金水兩虛,易感痰喘,脈來細軟。理當進補。
生黃耆,五味,茯苓,款冬花,於術,杞子,橘紅,胡桃肉,麥冬,牡蠣
白話文:
[十六、喘哮門(十方)]
(案例1) 肺部虛弱受寒,導致喘息哮鳴,無法平躺。應先進行表面散寒。
使用藥物:麻黃,乾薑,半夏,紫蘇子,桂枝,杏仁,陳皮,川厚樸。
(案例2) 長達三年的持續性喘息,是因為脾胃功能減弱,無法滋養肺部。一般的滋補方法並不適用。
使用藥物:於術,半夏,款冬花,沙參,陳皮,杏仁,牛膝,茯苓,川貝母。
(案例3) 喘息逆氣,自汗,脈搏快速但無力。這是因為陰液枯竭,陽氣飄浮,氣血散亂,失去收納。治療應當收攝固本。
使用藥物:熟地,枸杞子,山茱萸,茯苓,麥冬,五味子,山藥,橘白,牛膝,胡桃肉。
(案例4) 肺和腎長期虛弱,多痰且喘息逆氣。仿照金水六君子湯的配方。
使用藥物:熟地,半夏,茯苓,川貝母,於術,陳皮,牡蠣,紫蘇子,牛膝,胡桃肉。
(案例5) 脈搏沉澀,呼吸困難,背部冰冷,腰部疼痛。這是肺和腎虛寒的表現。治療應當溫補。
使用藥物:熟地,枸杞子,補骨脂,半夏,附子,牛膝,牛膝炭,陳皮,紫蘇子,胡桃,沉香。
(案例6) 動作時喘息加速,脈搏細弱。這是元氣根基薄弱,氣血逆流上升。治療應當補氣固本。
使用藥物:黨參,山藥,茯苓,青鉛,熟地,川貝母,牡蠣,胡桃,枸杞子,橘白,牛膝。
(案例7) 喘息急促,多痰,右手脈搏弦滑。這是中氣虛弱,飲食停滯在上焦。治療應當健脾祛邪。
使用藥物:茅朮,半夏,茯苓,紫蘇子,白朮,陳皮,牡蠣,杏仁。
(案例8) 氣血逆流,痰多喘息。這是陽虛且體內有濕氣。治療應當降氣,清痰,祛濕。
使用藥物:旋覆花,茅朮,半夏,乾薑,代赭石,川厚樸,陳皮,赤苓,紫蘇子,沉香。
(案例9) 氣喘咳嗽,脈搏無力。這表明體內的火氣沒有根柢。必須要補氣固本。
使用藥物:西洋參,麥冬,橘白,牛膝,沙參,牡丹皮,牡蠣,磁石,熟地,茯神。
(案例10) 金水兩虛,容易因痰而喘息,脈搏細弱。治療應當進補。
使用藥物:生黃耆,五味子,茯苓,款冬花,於術,枸杞子,橘紅,胡桃肉,麥冬,牡蠣。
4. 十七、痰門(六方)
(案1)痰火內擾,心悸不安。治以清熱疏郁,佐以滌痰。
川連,陳皮,棗仁,石菖蒲,鬱金,枳實,麥冬,石決明,半夏,茯苓
(案2)肝火挾痰,肢麻頭暈,左脈弦數。惟恐僕跌。
羚羊角,陳皮,蒺藜,牛膝,石決明,歸身,杏仁,竹茹,半夏,白芍
(案3)胸次作痛,甚則嘔逆。濕痰留滯,上千清道。宗平胃法。
生茅朮,半夏,乾薑,萊菔子,川樸,陳皮,杏仁,赤苓,藿梗
(案4)中虛積濕,濕多生痰,陽氣日衰,四肢厥冷。仿《金匱》苓朮薑桂意。
茅朮,乾薑,陳皮,赤苓,桂枝,川樸,半夏,枳實
(案5)風溫傷肺,肺氣不通。痰唾如膠,脈細弦滑。議與微辛微苦之屬。
金沸草,陳皮,蘇子,冬瓜子,瓜蔞仁,川貝,蛤殼,半夏,杏仁,桑葉
(案6)頭暈不寐,六脈緊數。乃肝火挾痰。防其僕中。
羚羊角,陳皮,麥冬,鬱金,何首烏,棗仁,石決明,蒺藜,半夏,茯神
白話文:
(案例1)因體內痰火幹擾,導致心悸且情緒不穩定。治療上需清熱解鬱,並輔以化痰。
使用的藥材有:黃連、陳皮、酸棗仁、石菖蒲、鬱金、枳實、麥冬、石決明、半夏、茯苓。
(案例2)肝火夾雜痰濕,造成肢體麻木及頭昏,左手脈象顯示弦數。恐防摔倒。
藥物包括:羚羊角、陳皮、蒺藜、牛膝、石決明、當歸身、杏仁、竹茹、半夏、白芍。
(案例3)胸部疼痛,嚴重時甚至會嘔吐。濕痰滯留,影響清道運行。根據平胃法來調理。
使用藥材為:生茅朮、半夏、乾薑、萊菔子、川樸、陳皮、杏仁、赤苓、藿梗。
(案例4)中焦虛弱且濕氣過重,濕氣多生痰,陽氣逐漸衰弱,四肢冰冷。仿效《金匱要略》中的苓朮薑桂意。
使用的藥材有:茅朮、乾薑、陳皮、赤苓、桂枝、川樸、半夏、枳實。
(案例5)風溫傷害肺部,肺氣無法順暢。痰液像膠一樣黏稠,脈象細弦滑。建議使用些許辛味和苦味的藥物。
藥物包含:金沸草、陳皮、蘇子、冬瓜子、瓜蔞仁、川貝、蛤殼、半夏、杏仁、桑葉。
(案例6)頭暈且失眠,六脈緊張且頻率快。這是由肝火夾帶痰濕造成的。要預防突然倒下。
藥物包括:羚羊角、陳皮、麥冬、鬱金、何首烏、酸棗仁、石決明、蒺藜、半夏、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