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曹仁伯何元長醫案》~ 何元長醫案 (5)
何元長醫案 (5)
1. 十、黃疸門(二方)
(案1)濕熱外越,肌膚髮黃。法當燥土分利。
生白朮,赤苓,米仁,萆薢,茵陳,澤瀉,黑山梔,山藥,通草,冬瓜子
(案2)遍體發黃,由暑濕鬱蒸所致。
茅朮,半夏,藿香,通草,川樸,陳皮,茵陳,澤瀉,米仁,六一散
白話文:
[十、黃疸病症治療方式(含兩種處方)]
(案例1)因濕熱過盛導致身體的濕氣從皮膚排出,造成皮膚呈現黃色。應使用能去濕燥脾和利尿的藥物來治療。
處方藥材包括:生白朮,赤苓,米仁,萆薢,茵陳,澤瀉,黑山梔,山藥,通草,冬瓜子。
(案例2)全身皮膚呈現黃色,這是因為夏季濕氣鬱積於體內所導致。
處方藥材包括:茅朮,半夏,藿香,通草,川樸,陳皮,茵陳,澤瀉,米仁,六一散。
2. 十一、噎膈反胃門(六方)
(案1)納食格拒,甚則吐涎。木鬱侮土,氣滯痰凝所致。議與苦降辛通,以圖寸效。
川連,半夏,鬱金,白芍,乾薑,陳皮,代赭,杏仁
(案2)脾腎陽衰,納穀不運,脈來沉細。近乎膈候。
黨參,半夏,茯苓,白芍,於術,陳皮,肉桂,益智,代赭粳米
(案3)朝食暮吐,六脈沉弱。中土陽衰,腐谷無權也。法當補土通陽。
黨參,乾薑,陳皮,益智,於術,半夏,茯苓,白芍
(案4)納食哽塞,大便艱難,脈來軟弱無力。積勞內傷,陽結於上,陰衰於下,是為關格之漸。姑擬溫通一法,以圖幸功。
黨參,半夏,白芍,益智,肉桂,陳皮,茯苓,鬱金,蘇子,蓯蓉
(案5)食阻便艱,脈來弦數。操勞陽亢,肺津胃液日漸消耗,是為關格之見端。須身心安逸,病可漸卻,慎勿徒恃藥功。
黨參,川斛,杏仁,橘白,沙參,麥冬,米仁,水梨汁(一小杯),胡麻仁
(案6)胸膈作痛,納食塞逆。氣鬱傷絡也。惟恐成格。
旋覆花,半夏,益智,代赭石,陳皮,蘇子,鬱金,白芍,茯苓
白話文:
[十一、噎膈反胃門(六方)]
(案例1)吞嚥食物時有阻礙感,嚴重時會吐出口水。這是肝氣鬱悶影響脾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和痰濕凝結所造成的。建議使用具有苦味能下降氣逆,辛味能通利的藥物,期望能有些許療效。
使用的藥材有:黃連、半夏、鬱金、白芍、乾薑、陳皮、代赭石、杏仁。
(案例2)脾腎的陽氣衰退,進食後無法正常消化,脈象呈現沉細。這種情況接近於噎膈症狀。
使用的藥材有:黨參、半夏、茯苓、白芍、白朮、陳皮、肉桂、益智、代赭石、粳米。
(案例3)早上吃的食物晚上就吐出來,六脈都呈現沉弱。這是由於脾胃的陽氣衰弱,無法正常腐化食物。治療方法應當是補充脾胃,通調陽氣。
使用的藥材有:黨參、乾薑、陳皮、益智、白朮、半夏、茯苓、白芍。
(案例4)吞嚥食物時感到哽塞,排便困難,脈象軟弱無力。這是長期過度勞累導致內傷,上焦的陽氣結聚,下焦的陰氣衰弱,逐漸形成關格。暫時考慮使用溫通法,希望可以達到療效。
使用的藥材有:黨參、半夏、白芍、益智、肉桂、陳皮、茯苓、鬱金、蘇子、蓯蓉。
(案例5)食物阻塞,排便困難,脈象呈現弦數。這是因為過度勞累導致陽氣過盛,肺部的津液和胃部的液體逐漸消耗,這就是關格的早期徵兆。必須保持身心安逸,疾病纔可能逐漸退去,千萬不要單純依賴藥物的功效。
使用的藥材有:黨參、石斛、杏仁、橘白、沙參、麥冬、薏苡仁、水梨汁(一小杯)、胡麻仁。
(案例6)胸膈部位疼痛,吞嚥食物時有堵塞感。這是氣血鬱結損傷了經絡。擔心會發展成為噎膈。
使用的藥材有:旋覆花、半夏、益智、代赭石、陳皮、蘇子、鬱金、白芍、茯苓。
3. 十二、痞塊門(八方)
(案1)中虛挾濕,結痞漸大,脈細模糊。久防滿腹。
茅朮,半夏,澤瀉,炮姜,陳皮,白芍,蔞皮,赤苓,鬱金
(案2)素患痞結,延成腹脹便溏。脾虛挾濕也。不易調治。
茅朮,半夏,赤苓,炮姜,白朮,陳皮,車前,腹皮,澤瀉,冬瓜子
(案3)左脅下結痞作痛,飲食減少,形衰脈弱。此屬木邪侮土,症勢不輕。
歸身,半夏,木香,茯苓,白芍,陳皮,蔻仁,鬱金,川楝子,穀芽
(案4)肋痞脹滿,右脈弦滑。恐有停飲。燥土分消。
茅朮,半夏,澤瀉,川楝子,陳皮,鬱金,蔞皮,赤苓,木香
(案5)宿痞為患,延至腹滿,食減便溏,脈軟無力。脾土陽衰也,殊非輕恙。
黨參,半夏,茯苓,白朮,陳皮,白芍,木香,菟絲子,煨肉果
(案6)痞脹減食,四肢無力。
於術,半夏,茯苓,藿香,川薢,陳皮,白芍,木瓜
(案7)脅痞不和,勞動作痛。脾土衰,肝木旺也。培土抑木為主。
炒於術,白芍,木瓜,歸身,雲苓,木香,炙草,龜板,橘葉
丸方:黨參,歸身,澤瀉,扁豆,於術,雲苓,香附,砂仁,木瓜,橘葉
白話文:
[十二、處理痞塊的八種方法]
(案例1) 中氣虛弱夾雜濕氣,導致痞塊逐漸增大,脈象細微不清。若不早做防治,可能會蔓延整個腹部。
藥方: 茅朮、半夏、澤瀉、炮姜、陳皮、白芍、蔞皮、赤苓、鬱金。
(案例2) 長期受痞結困擾,演變成腹部脹大與大便稀溏。這是脾氣虛弱且夾帶濕氣的現象。這種情況不容易調理。
藥方: 茅朮、半夏、赤苓、炮姜、白朮、陳皮、車前、腹皮、澤瀉、冬瓜子。
(案例3) 左側脅下有結成的痞塊並感到疼痛,飲食量減少,形體衰弱,脈搏弱。這屬於肝木過旺侵侮脾土,病狀不容小覷。
藥方: 當歸身、半夏、木香、茯苓、白芍、陳皮、蔻仁、鬱金、川楝子、穀芽。
(案例4) 肋部痞塊脹滿,右邊脈象呈現弦滑。可能有水飲停留。需用燥土法來分散消除。
藥方: 茅朮、半夏、澤瀉、川楝子、陳皮、鬱金、蔞皮、赤苓、木香。
(案例5) 長期的痞塊問題,延伸到腹部滿悶,食慾減退,大便稀溏,脈象軟弱無力。這表示脾土之陽氣衰退,並非輕易可治的疾病。
藥方: 黨參、半夏、茯苓、白朮、陳皮、白芍、木香、菟絲子、煨肉果。
(案例6) 痞脹導致食慾下降,四肢無力。
藥方: 於術、半夏、茯苓、藿香、川薢、陳皮、白芍、木瓜。
(案例7) 脡脅部痞塊不舒,勞動後疼痛加劇。這是脾土衰弱,肝木旺盛的症狀。治療應以滋養脾土、抑制肝木為主。
藥方: 炒於術、白芍、木瓜、當歸身、雲苓、木香、炙甘草、龜板、橘葉。
丸藥配方: 黨參、當歸身、澤瀉、扁豆、於術、雲苓、香附、砂仁、木瓜、橘葉。
4. 十三、嘔吐門(五方)
(案1)嘔逆膈痛,肝胃不和也。法當通陽。
半夏,乾薑,茯苓,陳皮,吳萸,益智,炙草,白芍,香附
(案2)膈痛吐沫,脈象模糊。中虛積飲。燥土通陽。
茅朮,半夏,乾薑,藿梗,泡吳萸,陳皮,茯苓,炙草,益智仁,砂仁
(案3)寒濕僭踞,嘔逆自汗,六脈不揚。殊非輕恙。擬平胃理中法。
茅朮,川附,陳皮,川樸,乾薑,藿梗,吳萸,半夏,赤苓
(案4)納食嘔吐,脈來細軟。土衰木乘。宗仲景法。
旋覆花,半夏,茯苓,代赭石,陳皮,藿梗,烏梅,乾薑,白芍
(案5)納食則嘔,舌本乾紅。中氣虛,肝火上衝。殊非輕恙。
黨參,半夏,茯苓,藿梗,川斛,陳皮,白芍,穀芽
白話文:
(案例1)有嘔吐、胸膈疼痛的症狀,這是肝臟和胃部運作不協調所致。治療應著重在調整體內的陽氣。
藥方包括:半夏、乾薑、茯苓、陳皮、吳茱萸、益智、炙甘草、白芍、香附。
(案例2)胸膈疼痛並吐出泡沫,脈象不清晰。這是由於體內中焦虛弱,積存過多水分。需用燥濕通陽的藥物。
藥方包括:茅朮、半夏、乾薑、藿梗、炮吳茱萸、陳皮、茯苓、炙甘草、益智仁、砂仁。
(案例3)因寒冷和濕氣侵擾,出現嘔吐、自汗的症狀,且脈搏微弱。此病不可輕忽。我們將採用平胃理中的療法。
藥方包括:茅朮、川附子、陳皮、川厚樸、乾薑、藿梗、吳茱萸、半夏、赤苓。
(案例4)吃東西後會嘔吐,脈象細軟。這是因為脾胃功能衰弱,肝氣上沖。我們將遵循張仲景的療法。
藥方包括:旋覆花、半夏、茯苓、代赭石、陳皮、藿梗、烏梅、乾薑、白芍。
(案例5)吃東西後就會嘔吐,舌頭呈現乾燥紅色。這是因為中氣虛弱,肝火上衝。此病不可輕忽。
藥方包括:黨參、半夏、茯苓、藿梗、川斛、陳皮、白芍、穀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