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唯集》~ 四、小兒門

回本書目錄

四、小兒門

1. 四、小兒門

(案1)包,幼。稚年陰氣未全,陽氣獨盛,加以多食香甜,飢飽寒暖失調,致成五心熱熾,夜分寤不肯寐,更屆長夏濕蒸,虛體最易感邪。擬進清暑泄熱,消食化痰,以免成驚疳之累。

青蒿(炒,一錢),地骨皮(一錢半),半夏(一錢),赤茯苓(一錢),六一散(二錢),黃芩(炒,五分),枳殼(五分),澤瀉(八分),豬苓(一錢),苡仁(三錢),山梔(一錢),神麯(二錢),麥冬(二錢),陳皮(五分),佛手(二錢)

白話文:

小孩年幼,陰氣不足,陽氣旺盛,加上愛吃甜食,飲食起居不當,導致五心煩熱,夜裡睡不著覺。現在正值長夏濕熱,虛弱的身體更容易受邪氣侵襲。因此,要以清暑瀉熱、消食化痰的藥物來調理,以免發展成驚癇,造成後患。

(案2)陳,左,幼。稚年陰氣未全,陽光易冒,痰濁漬於絡脈,膠黏不化,始由周歲時驟發驚癇,甚則不省人事,迄今八載,屢止屢作。刻診脈滑數帶弦,舌苔薄白。先擬湯飲,俟其漸緩,再議丸劑。

西黨參,粉歸身,製半夏,制天蟲,陳皮,膽星,白芥子,廣鬱金,藿香,延胡,杏仁,翹殼(十四爿,白礬少許,包),竹瀝,薑汁

白話文:

這是一位姓陳的幼童,從小陰氣不足,陽氣容易外泄,痰濁停留在經絡中,粘稠難以消散。從一歲起就經常突然發作驚癇,嚴重時甚至昏迷不醒,至今已經八年了,反覆發作。現在診斷脈象滑數帶弦,舌苔薄白。先用湯藥治療,待病情緩解後再考慮用丸藥。藥方:黨參、粉歸身、製半夏、制天蟲、陳皮、膽星、白芥子、廣鬱金、藿香、延胡、杏仁、翹殼(十四爿,白礬少許包)、竹瀝、薑汁。

(案3)包,幼。稚年猝受驚觸,內停油膩黏滯之食,加以清晨多飲酒醴,膠結於中,亂其神明,氣為之不舒,熱為之上千,以致目睛上視,口開不語,齒嚼流血,舌為中斷,其血從鼻而注,視指紋隱伏不顯,兩脈短促。據此病脈情形,實為棘手,因念敦請之誠,勉擬此方,不識藥能下咽否,書之以候高明酌定。

烏犀尖,羚羊角,川連,生黃,淨鉤,黑梔,膽星,天竹黃,生草,菖蒲,元參,連翹,全蟲,天蟲,廣鬱金,皂莢(敲松去皮弦核,炙竹心),燈心

白話文:

這孩子年紀輕輕,突然受到驚嚇,又吃了油膩黏滯的食物,再加上早上喝了太多酒,導致食物積滯在體內,擾亂心神,氣機不暢,上焦發熱。因此出現眼睛往上看、嘴巴張開不說話、牙齒咬東西流血、舌頭好像斷了一般、鼻腔流血、指紋隱沒不顯、脈象短促。這種病症非常棘手,因為病人懇切求醫,所以我勉強開了這個方子,不知道藥能否吃得下去,寫下來等候高明醫師定奪。

藥方:烏犀尖、羚羊角、川連、生黃、淨鉤、黑梔、膽星、天竹黃、生草、菖蒲、元參、連翹、全蟲、天蟲、廣鬱金、皂莢(敲碎去除皮、弦和核,用竹火炙烤)、燈心。

(案4)周,幼。驚發驟然而來,厥而醒,醒而蒙,神呆不語,口緊齒蚧,腹膨便泄,甚則陰囊抽縮,筋紋與脈象均屬模糊。稚年患此,頗為凶候。先進牛黃丸一服,俟其神氣甦醒,再用後方。

川樸,杏仁,腹皮,枳實,香附,木瓜,淡芩,赤苓,六一散,香薷,豬苓,鬱金,石菖蒲,絲瓜絡,竹燈心(各),

(案5)韋,幼。寒熱日輕夜重,微汗不暢,大便時溏,脈濡數弦,舌白少津。稚年陰氣未全,孤陽獨甚,所感暑邪充斥三焦,是以淹淹不已。擬用白虎加人參法,冀其少減,方許無礙。

白話文:

一個小孩,突然驚嚇發作,昏厥後醒來卻迷糊不清,神志呆滯不說話,嘴巴緊閉牙齒緊咬,肚子脹滿並拉肚子,嚴重時還會陰囊抽縮,筋脈狀況都不明顯。小孩得這種病,預後很不好。先用牛黃丸一劑,等他恢復意識後再用其他藥方。

藥方:川樸、杏仁、腹皮、枳實、香附、木瓜、淡芩、赤苓、六一散、香薷、豬苓、鬱金、石菖蒲、絲瓜絡、竹燈心(各等份)

另一個小孩,白天症狀輕微,晚上症狀加重,微汗不暢,大便稀軟,脈搏細數弦,舌苔白而乾燥。小孩陰氣未足,陽氣過盛,暑邪侵襲三焦,導致症狀反覆。打算用白虎加人參的方法,希望減輕病情,最終能恢復健康。

洋參,熟石膏,知母,淡芩,桂枝,茯苓,白芍,益元散,寒水石,青蒿,苡仁,竹葉,煨姜,白元米

白話文:

這段中醫古代文字記載的藥材如下:

  • 洋參:一種常見的補氣藥材,性平味甘,可補氣養陰,益肺生津。
  • 熟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中暑、咽喉腫痛等症狀。
  •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燥熱、虛熱等症狀。
  • 淡芩:一種中藥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濕熱、黃疸、痢疾等症狀。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溫經通脈,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關節疼痛等症狀。
  •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安神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水腫、心悸、失眠等症狀。
  •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肝血不足、月經不調、腹痛等症狀。
  • 益元散: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益氣血,養肝腎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氣血不足、肝腎虧虛等症狀。
  • 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瀉火,利尿通淋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尿路感染、水腫等症狀。
  • 青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暑,涼血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瘧疾、暑熱症、濕熱等症狀。
  • 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虛水腫、泄瀉、帶下等症狀。
  • 竹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除煩,利尿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等症狀。
  • 煨姜: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嘔吐腹痛等症狀。
  • 白元米:一種常見的穀物,性平味甘,具有補益脾胃,利水消腫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水腫等症狀。

總結: 這段中醫古代文字記載了一組藥材,主要用於治療熱病、水腫、脾胃虛弱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