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唯集》~ 二十三、痹 (4)

回本書目錄

二十三、痹 (4)

1. 二十三、痹

桂枝,當歸,秦艽,茅朮,苡仁,五加皮,尋骨風,海風藤,羌獨活,茯苓,防風,二蠶砂,炙草,白茯苓,金毛脊,桑枝

(案18)張,左。刻診脈象左部洪數而浮,右部更甚,舌苔微白,尖絳邊碎。偶因失挫,遂致左手足不能牽動。此高年陰虧血弱,不克榮養筋脈,乃偏枯之症也,理之恐難應手,猶幸並無寒熱,飲食如常,尚無深慮。擬進和營通絡,熄風清熱為治。

大生地(囫圇勿切),白芍(後下桂枝一分半炒),炙草,歸身,石決明,真川貝母,橘紅,五加皮,鉤鉤,秦艽(半生半酒炒),白芥子,製半夏(冰糖拌炒),阿膠(牡蠣粉炒),制首烏,絲瓜絡,青果汁,竹二青

(案19)張,左。症始畏寒憎熱,兩足脛跗發生隱疹,紫斑累累,近更漸延於上,兩手亦所深慮,脈來浮弦而數,舌根白厚。據症脈,是不正之氣挾寒濕熱三氣錯雜而成。仍宜祛邪取汗,方有松機。

荊芥炭,防風,羌活,獨活,枳殼,桔梗,茯苓,草節,川芎,前柴胡,姜,紅棗

又:前投溫散法已得暢汗,四肢強痛亦減,轉側漸舒,業已得效,惟右手尚屬牽強,是筋脈猶未融和也,納食雖不甚多,尚能安適,此後天脾胃之氣漸能來復,脈虛微覺帶弦,舌微白無苔。當用和營通絡,調衛扶脾,以復其原。

大生地,歸身,白芍,五加皮,薑黃,川斷肉,炙草,二泉膠(酒化沖),麥冬,山萸肉,茯苓,金石斛,穭豆衣,甘菊花,生熟穀芽,桑枝,松節

白話文:

二十三、痹

案18:一位張姓老者,左側肢體受損。診脈發現左側脈象洪大快速而浮,右側更甚,舌苔略白,舌尖紅,邊緣破碎。偶爾因為跌傷,導致左手腳不能活動。這是老年人陰虛血弱,不能滋養筋脈引起的偏枯症,治療起來恐怕不容易見效。幸好沒有寒熱症狀,飲食正常,不用過於擔心。擬定方劑以滋養營血,疏通經絡,熄風清熱治療。

處方藥物包含:生地黃、白芍藥、炙甘草、當歸、石決明、川貝母、橘紅、五加皮、鉤藤、秦艽、白芥子、法半夏、阿膠、制何首烏、絲瓜絡、青橘皮、竹葉。

案19:一位張姓老者,左側肢體受損。起初症狀是畏寒怕熱,雙腿小腿和腳踝出現隱隱約約的疹子和紫斑,逐漸向上蔓延,雙手也受到影響,感到擔心。脈象浮弦而數,舌根白厚。根據症狀和脈象判斷,這是邪氣夾雜寒濕熱三種邪氣所致。仍需祛除邪氣,發汗治療,才能鬆解病情。

處方藥物包含:荊芥炭、防風、羌活、獨活、枳殼、桔梗、茯苓、薏苡仁、川芎、柴胡、生薑、紅棗。

續:先前服用溫散的藥物後,已經發汗,四肢疼痛減輕,翻身也比較容易,已經見效。但是右手仍然牽強,筋脈尚未完全恢復。雖然食慾不是很好,但還能安穩地生活,這表明後天脾胃之氣逐漸恢復。脈象虛弱,略帶弦,舌苔略白,沒有苔。應該使用滋養營血,疏通經絡,調節衛氣,健脾的藥物,以恢復健康。

處方藥物包含:生地黃、當歸、白芍藥、五加皮、薑黃、川斷、炙甘草、阿膠、麥冬、山茱萸肉、茯苓、石斛、扁豆衣、菊花、穀芽、桑枝、松節。